美文网首页
战争是否带来发展,破坏是否带来机遇?

战争是否带来发展,破坏是否带来机遇?

作者: 大鱼_BigFish | 来源:发表于2019-12-27 17:54 被阅读0次

    先讲一个小故事:

    一个调皮又鲁莽的孩子不小心砸破了面包店的橱窗,店主怒气冲冲,有人这样安慰他:玻璃破了很是可惜,可是这也有好的一面。这不,对面的玻璃店又有生意了。要是玻璃永远都不破,那装玻璃的人吃啥。玻璃店多了这笔钱,会去别的商家那里消费,那些个商家的口袋里多了几个钱,又会向更多的商家买东西。

    这个故事来源于巴斯夏的《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好像如此说来,他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只是一次性的,可是给社会带来的机会却是连锁性的,于是得出结论:打碎一块玻璃,提供了无数金钱和就业机会,得大于失?

    类似的,同样也有人鼓吹战争带来发展,破坏带来机遇。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以破坏来创造需求”是明智还是愚蠢?

    这个道理其实不证自明,如果“破坏——修复”的循环就能带来发展,如果我们应当去表彰那些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创伤,让人类文明屡次陷入大火的坏人,那实在是一个吊诡的世界。

    可是如何驳斥这种逻辑?这种逻辑能自圆其说,并无什么错误:玻璃坏了就要去修,玻璃工才有收入,玻璃工有了收入才会去消费,消费也就促进了其他生产。

    问题在于这只看到了硬币的一面,只看到了流向玻璃工的100元,却没有看到因为不得不去维修玻璃,而不能投入到其他地方所损失的100元,这一部分是机会成本;只看到了经济增长的增量,而没有看到经济的存量,这一部分是毁灭成本。

    毁灭成本好理解,就是本来好好的玻璃被砸碎了,这是已有财富的破坏和损失。而机会成本则需要延展一下思路:

    情形A:铁匠赔了面包店100元,面包店付给玻璃工100元,玻璃工消费100元。这是一个100元进100元出的闭环。

    情形B:铁匠没赔这100元,将这100元买了新工具,有了新工具后他花同样的时间,创造了120元的收入,之后他再消费了这120元。(变成了100进120出)

    两种情形对比,我们可以知道同样输入是100元,情形A的输出是100元,但情形B的输出却是120元,那么这中间的差值就是机会成本。

    所以,综上所述,“破窗理论”的谬误在于短期因破坏带来的重建经济的确有增长,但是经济的总量被破坏,且有损长期的增长。

    推而广之,从理性人的角度来说,人们的一切消费应当以提高生产力为目的,多进行生产性消费(投资购买新工具等),避免满足性消费(买更豪华的轿车),或者说除非满足性消费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效率的提高,例如购买新式跑车能让你身心愉悦,让你工作沟通更有效率。

    当然,人哪能是完全理性的动物,更不是创造的工具,只盼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

    哈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战争是否带来发展,破坏是否带来机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bd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