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与写作
《小窗幽记》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

《小窗幽记》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

作者: 童叔 | 来源:发表于2023-12-19 09:02 被阅读0次

在《小窗幽记》这部作品中,作者陈继儒以其独特的哲理思辨,探讨了人生诸多境界。其中有一句引人深思的话语:“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人们往往容易陷入一种“口是心非”的境地,嘴巴上说着追求山林之乐,实际上却未必能真正体会到山林的趣味;同理,那些声称厌恶名利之人,内心未必就能完全放下名利的诱惑。

首先,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在我国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描绘山林之间的美景,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向往。然而,真正能够放下世俗的纷扰,投身于山林之间的人却寥寥无几。许多人仅仅是将山林之乐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一种对抗现实压力的避风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借助想象山林之美来调节心情,但一旦回到现实,他们还是会选择追求名利,投身于世俗的纷争。这种“谈山林之乐”的行为,更像是一种心灵慰藉,而非真正的山林之趣。

其次,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声称厌恶名利的人。他们看似淡泊名利,但实际上,名利之心依然如影随形。他们之所以厌恶名利,往往是因为未能如愿获得名利,从而将名利视为一种负累。然而,一旦有了获得名利的机会,他们还是会纷纷投身于名利的追逐,无法真正做到忘却名利。这种“厌名利”的态度,更像是一种伪装,一种掩饰自己未能获得名利的无奈。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口是心非”的境地,真正做到言行一致呢?首先,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内心,认清自己对名利的真实态度。无论是向往名利,还是厌恶名利,都要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不做虚假的掩饰。其次,我们要在行动上追求真实的名利,而不是口头上的高谈阔论。只有投身于名利的追逐,才能真正体会到名利的滋味,进而决定是否要舍弃名利。最后,我们要学会在名利与山林之间找到平衡,不因追求名利而迷失自我,也不因向往山林而逃避现实。

总之,《小窗幽记》中的这句“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值得我们深思。在这个充满虚伪与掩饰的社会,我们需要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摆脱“口是心非”的境地,从而找到自己的人生境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名利的追逐中找到快乐,享受到山林之间的美好。

相关文章

  • 硬笔手抄:《小窗幽记》——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

    《小窗幽记》——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小窗幽记》——贫士肯济人,才是...

  • 《小窗幽记》25

    《小窗幽记》25 卷一 集醒篇 原文 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译文 侈谈...

  • 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小窗幽記 集醒篇 一〇、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谭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

  • 品味菜根二百二拾六

    226.言者多不顾行,谈者未必真知 “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山林之乐...

  • 《菜根谭》·224 乐者不言言者不乐

    原文: 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 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谈居住山林乐趣的人,未必真的领悟到了山...

  • 2016/4/3《小窗幽记》集醒篇

    一十、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谭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

  • 开悟之后

    《菜根谭》:“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好谈山居生活之乐的人,未必真的领...

  • 张宗昌的婚姻观:不在乎妻妾出身,同情和理解改嫁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一百一十八):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淡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在北洋军阀中,督...

  • 集醒第十

    【原文】谭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译文】好谈山居生活之乐的人,未必真能由...

  • 得山林之乐,忘名利之情

    《菜根谭》一书中说:羡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意思是说:羡慕在山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窗幽记》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dz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