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豹傅盛撰文
我在思考:能支撑我们跑向未来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什么才是决定性的?
01
![](https://img.haomeiwen.com/i7772242/09c6bcfdb52bdd93.jpg)
公司的本质是什么?
我在想——公司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其实第一反应就是收入。
谁对于公司是这么判断的呢?网上的评论分子。因为,只要你的收入和股价出问题,他们就觉得你不行了。任何一件事情,我们都不应该简单看评论。如果我们也和他们一样,用一个收入考核现在的变化,就会失去真正的内在价值。
我一定要看到更内核的东西。往下想,如果收入不是公司的本质,总该是业务吧?业务就是产品,有好产品就有一切啊?过去几年,我们不停尝试新产品,全力以赴做产品,遗憾的是,一个产品总有它的生命周期。没有产品是长盛不衰的。
公司的本质不是收入,也不是业务,那么,是团队吧?我想了想,这也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也许有一天,我也不会在猎豹;也许有一天,大家都不在了。这家公司又安排给了更年轻的一批人,也许猎豹更强大。
乔布斯离开苹果10年,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评论,但苹果的体量比那个时候大了太多了;迪士尼去世了也有几十年,管理层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迪士尼给人们带来欢乐的梦想从未改变,且越来越强大。
最后,我就想起了基因。或者叫文化,叫精神,叫使命。当一群人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信仰、认知和信赖的时候,它就开始变成这家公司的基因。不论中间有多少变化,只要这些基因在,就有可能重构这家公司。
公司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它自己会成长,会进化,我们只是它中间的一层哺育者而已。我们一起参与过它的创建,已非常幸运。就像一个孩子,你把他生下来,他的每一个细胞,都由你,分裂而来,但有一天,他会和你不一样,他也会有他自己的独特性。
当我真正想清楚这个问题时,更加不在意外界的质疑了。太多人没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常常会把最外面的一层——收入做成公司的本质;或者把第二层——业务做成公司的本质。
只要我们意识到,自己有机会建立一家完全与众不同的公司,并将其注入基因,我们就不会如此盲目迷失,我们就有能力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
02
![](https://img.haomeiwen.com/i7772242/e82fb2494cc718a5.jpg)
大变革时代,机会是最大的成本
互联网的红利正在消失,前20年,你只要做好一个APP,就可以打遍全球。今天,只有一个APP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把整个体系和整套打法想清楚,我们才有机会。
我们看到更多成长都在跨界。如果猎豹想再上一个台阶,如何突破自己的能力圈?
可能有人会说,不聚焦了。但今天的竞争手段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点的比拼,而是一整套体系化的立体竞争。大变革时代,机会是最大的成本。如果我们失去了一个机会,可能就错失了一个时代。
最大的悲剧是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这个时代。
如果你只会打铁,工业化一出现,你就被淘汰了;
如果你只会射箭,火器一出现,肯定被灭;
如果你只会骑马,坦克一出现,只能投降。
如果我们不去进化,不去迎接新的挑战,不可能再上一个台阶。所以,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不要自我设限。有的时候,我们给自己划定的边界,其实都是我们脑海里的边界。
有一次,我在硅谷见Elon Musk,问了一个问题,我说,你做SpaceX、特斯拉,是不是觉得这件事情能赢,或者你当时怎么想的?他说,其实我真的不知道我一定能赢,这件事非常难,但我做这件事并不是因为它容易,就是因为它难。难,才有我做的价值;难,才有这个机会取得不一样的成就。
03
![](https://img.haomeiwen.com/i7772242/2e06cfa5b22e59a9.jpg)
你更愿意成为瓷器,还是弹簧?
我最近经常作一个比喻——你究竟想成为瓷器还是弹簧?
瓷器看上去很美,很坚硬,但遭受一点外力就会碎掉,我们管它叫玻璃心,瓷器心;
而弹簧,就是你不断有向下施压的劲道,虽然看上去压得很深,一旦当它迸发,就会产生比以前更强大的弹力。
当年,我第一次到珠海,每一刻都在想,怎么让在金山工作了十年的人,能跟我有一样互联网化的思维。
那个时候,夜不能寐,忧虑不堪。有一天,我的一个合作伙伴告诉我,他说,傅盛我发现了,全世界通过合并成立的新公司,90%以上都失败了,只有像苹果这样的公司才能逆转。我当时看着他说,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如果你早告诉我,也许我就不那么无知者无畏了。
当时真是生死挣扎,对手四面围剿,团队刚合并,还未拧成一股绳。可以说,死法有很多种。没人相信我们能活下来。只能绝地反击,别无选择。也许,没有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困难,就是最大的财富。
如同尼采的一句话: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猎豹过去七年,尤其2017年,团队的成长,变化很多。我希望,我们能成为弹簧一样的人。把所有压向你的困难、遭遇的失败,都变成自我吸收的一种机会,一种途径,一种养分。
04
![](https://img.haomeiwen.com/i7772242/30aad61d620edeb1.jpg)
三种不同维度的人
这里分享三种不同维度的人。也是我在斯坦福设计学院的一堂小情景剧课学到的,深有共鸣。
第一种维度的人,喜欢说“No”。别人说什么,他都说No。如果一个人拒绝接收信息,就能找出各种理由说No。这是一种最封闭式的人的状态。
第二种维度的人,喜欢说“Yes,but”。这个东西是挺好的,但是……。比如,我经常听到,傅总你说的很有道理,但你不够了解我;或者,你讲的方向是挺好的,但我们现在的事情还很难做。无数的但是,其实就是无数的借口。
第三种维度的人,喜欢说“Yes ,and”。这是最好的一种状态。我们有没有可能不断地说,对,不仅如此,我还想要怎样;不仅如此,我还可以怎样。
后来我想,人和人之间有差别很大吗?其实没那么多差别。有的时候,我一度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直到今天也是这样。也是斯坦福那次课,他说,你认为自己很普通的品质,可能在别人看来,非常宝贵。
05
![](https://img.haomeiwen.com/i7772242/02f313ccefd1e329.jpg)
姿态越低,蓄能越大
顺着这个思路,我在思考,为什么自己能够站在这里?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我想就是说“Yes,and”的能力。我经常会说,要虔诚地像小学生一样去看待别人讲的东西。
尽管有的时候,别人说的也不全对,的确很多事情证明,你傻;但如果把时间维度拉得足够长,你知道这个人挺牛,然后信了,其实会发现,越信反而越强大。因为,犯错误或犯傻的成本,比起那些不去拥抱而错失机会的成本,低太多了。
这一年来,我对人的评价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果我和一个人沟通,他说“yes and”很多,这个人就会有机会突破。这件事,我在好几个人身上都得到了应验。如果一个人不断地说“yes but”,我发现,其实无论他过去积累再多,都会遇到自己人生的瓶颈。
人也好,公司也好,只有不断与外界发生连接,才能真正成长并改造自我。就像一颗树苗,如果不从外面获取阳光和水,谈何成长?总不能说,靠天地灵气?况且,灵气总有用完的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