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是出于爱好,总想在某一时刻,写下自己对生活中喜怒哀乐的点滴感悟。一次又一次与自己的心灵重新对话后,我便有一种舒服和释放感。上学时,很喜欢写日记,写的最多的是对生活的无助和对爱情的渴望与不舍,结婚后,照顾儿子及繁忙的工作让这种习惯搁置了很久。
当看到同事开始并经常在各个平台上发表文章,我很是羡慕,于是,人到中年的我开始了尝试。没有想过要去得到别人的夸奖与认可,更没想过要成为那啥啥啥,我只想把我可爱的孩子们,同事们,还有被我感动有所感触的人和事用文字留作纪念,仅此而已。
这次扶贫采访,老伙计国珍将我拉下水,我说我哪能行,她非让我试试,唉,既已进群,再退缩也不太好看,硬着头皮干吧。群里个个都是高手,我深感自己能力太微,恐不能完成任务,认识他们我很庆幸。但同时我又是那么自卑,人家不是市作协成员,就是国家级作家,而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边缘爱好者,这差距也太大了,汗颜啦!没底气!
我后悔了,真的!但不后悔爱上文学这件事。
收获还是有的。
我不善与人交往,他们在一起或高谈阔论,或搂肩搭背,好亲热啊,我只想静静地坐在那角落里,望着想着,思想翻滚着。
深入了两个贫困户,说实话,我感觉自己进去了,进到他们家了。由此,我就想到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他当时在那个双水村里停了很长时间,难怪他的这本书被大多数人所喜欢,也包括我。我听过李野墨的录音,看过书,又看了电视连续剧,直到现在,仍然是爱不释手。我又想起了饰演孙少安的王雷,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在那么一段时间里,他一躺到床上,眼前便是那围着小桌吃饭的一大家人,就是这家那户的,在他眼前挥之不去,说着说着他就,去抹眼泪。我能体会得到,这就是一个专业演员的职业道德,他也是彻彻底底地进去了,而且难以走出。
每写一户,他们家的所有人在我脑海总要住几天,我不管干什么,白天黑夜想的都是那可怜的人,那悲苦的命运,那百折不挠的精神。所以我总结出一点,写什么,先得把自己的心灵放进去。
再就是,那些贫困户的精神风貌让我很受感动。他们的日子过得如此不堪却还乐观积极,自在幸福,以前稍微不顺心便觉好像这个世界都欠我的,便觉得我是最委屈的那个人,如今和他们相比,我没有任何理由去埋怨,去牢骚,去消积,去怎么怎么。生活如此美好,为何要作贱自己无病呻吟?所以,我得珍惜再珍惜身边人身边事,开心快乐渡过每一天,让每一天都过得值。
每次经历,都是一次成长,成长了,就有或多或少的进步。在这次和大家在一起的日子里,我很充实,也很开心,虽然也有一定的压力。
感谢我的同事国珍和董丽,感谢所有认识的新朋友,感谢组长田老师,更应感谢群主陈永安老师和主编薛义侠老师,认识你们是我今生的荣幸与自豪!
正如薛老师所说,喜欢上文学,就选择了艰辛,选择了要为写作而付出诸多的感情,还记得陈老师在文章《我的朋友是守庙人》里写道,下辈子谁再爱文学,咱就见一回打一回,嘿嘿!
但我会一直无怨无悔地走下去的,因为生活不但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我愿永远在云端里爱诗,在泥土里生活,在岁月里尽情洒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