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读书笔记是很私人的东西,每个人读完书的感受都不尽相同,所有的感受都和自身经历相关,读完《追风筝的人》,脑子里充斥着懦弱,忠诚,自我救赎,轮回。很像毕业论文的关键词。
这本书读起来就像是作者的自传,所有细节的描写,从车道边上的白杨树,满街的羊肉串味,房子后的石榴树等,再到阿米尔少爷获得爸爸的赞许的那天,蓝色的风筝,哈桑棕色灯芯绒裤和双腿之间滴下的血滴,这些细节的刻画让读者置身电影画面中,像透明人一样看着阿米尔的生活,看穿他的谎言。
一切始于阿米尔想要得到爸爸的赞许和独爱,所以当阿塞夫要求哈桑用蓝色风筝换他免于被伤害的时候,哈桑没有动摇,在他心里对阿米尔少爷的忠诚永远不会变,而阿米尔终也没有站出来,躲在角落看着这一切发生,他太想得到这份荣誉了,他还指望着通过这件事让爸爸对他刮目相看,最终他选择牺牲哈桑,他想:说到底哈桑不过是哈扎拉人,是我的仆人而已。然而在内心深处阿米尔知道:哈桑是他最好的朋友,他受欺负的时候哈桑站出来保护他,哈桑听他读书,赞美他自己写的故事,他们一起玩扑克,那种想法只不过是借口,希望这样想能让心里的羞愧感少一些,可是并没有。相反,哈桑对阿米尔一如往日般忠诚,这让年少的阿米尔愈发无法面对哈桑,最终以嫁祸哈桑偷钱的事情逼走了阿里和哈桑父子俩。
逃避,永远是解决问题最便捷的办法。哈桑和阿里离开了,阿米尔独自享受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努力不让自己想起往事,维持着表面上一如往常的生活,带着藏在心里的秘密一起。那羞愧内疚的感觉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拉辛汗在最后一封信中说:没有良心,没有美德的人不会痛苦。阿米尔踏上了去往巴基斯坦的路,回到因为战争破败不堪的故乡,在那儿有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后半部分文章有多处高潮,印象最深刻的有两处。
一是阿米尔得知哈桑是爸爸私生子的时候,让人意想不到可是又合情合理,哈桑要离开的时候爸爸的愤怒无力,爸爸给哈桑请大夫做手术,这些事情全部涌上阿米尔的心头,忽然之间爸爸做的这些事都有了更合理的理由。但是在阿米尔心中爸爸一直是正直善良勇敢的人,无法想象爸爸怎么能和仆人的妻子偷情,并且这么多年一直瞒着哈桑和我,偷走了他们知道真相的权利。阿米尔的心中五味杂陈,同时索拉博也不再只是哈桑的儿子,还是阿米尔的侄儿。二是与阿塞夫打架的场景,当阿塞夫的不锈钢拳套挥在阿米尔身上时,阿米尔大笑,那是一种解脱,压在心中数十年的石头终于被打碎了,沉重的负罪感得以减轻,就在那天索拉博将弹弓瞄准阿塞夫,像他父亲曾经保护阿米尔那样,救了阿米尔的命。自此,阿米尔正式踏上了救赎的道路。
书名是《追风筝的人》,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我并不喜欢斗风筝的那几段,那几页文字看的飞快,就像阿米尔逃避哈桑一般,自己也在逃避着什么,可能是为二十几岁的年纪还心安理得过着容易的生活感到羞耻,也可能是年少时幼稚的虚荣心,说过的谎言,无论是什么,逃避都不是真正的办法。译者李继宏在译后记中说道:“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哈桑的性格几乎完美,正直、善良、忠诚。即使阿塞夫强暴了他,在阿米尔的生日宴会上,哈桑依然服侍他们喝酒,忍受他们邪恶的笑容;即使阿米尔在他被强暴的时候躲在角落没有站出来,哈桑依然忠诚的待他,在石榴树下没有反击,明知自己被阿米尔嫁祸偷钱,他也没有向老爷告发,成年之后即使知道了阿米尔曾经因为他不识字而戏弄他,也依然告诉儿子:阿米尔是我最好的朋友,在他心里对阿米尔,永远是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我一直不能理解类似于哈桑这样的人设,不相信真的有人被背叛被欺凌之后还能如此善良,直到看到这段,“索拉博说道:爸爸常说,甚至连伤害坏人也是不对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好的,还因为坏人有时也会变好。”我似乎明白为什么哈桑是如此善良的人,他身份卑微,面对别人的好会永远记在心里;他心底里一直保持善良宽恕之心,从不伤害别人。
索拉博问:为什么人们总是伤害我父亲?他从不针对任何人。阿米尔:你说得对。你父亲是个好人,但这个世界有坏人,有时坏人坏的很彻底,有时你不得不反抗他们。
我们一辈子会遇到很多人,有好人有坏人,问心无愧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