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能感觉到自己的内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里好像有一道无形的墙,在各种各样的压力危险降临的时候,可以把自己保护起来,让自己依然保持一个相对平静的状态。这是很好的标志,我心里觉得很满足。
其实外部压力一直都还保持着原来的水平,一如往常的两个月大波动一回,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变化的是在潮水里冲击的心态。如果说原来的自己像一块抱着浮木在浪花里漂,那么现在像抱着一个岸边的柱子在浪花里打。这好像是我一直渴望的状态。我其实一直知道,自己无法不去风浪里洗礼,所以只能提高在风浪里的抗压能力。
我看到的是内心和外部世界的边界慢慢清晰。我开始慢慢地不再害怕听到别人不同的想法甚至指责,不再下意识地把自己封闭到一个内心的小空间里以获得暂时片面的安稳。我不再被别人的情绪左右,特别是被至爱之人的情绪牵着鼻子走,我越来越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是让别人承担;每个人也应该首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然后才能用平和的情绪照顾好别人的情绪。
我开始意识到很多内心的冲突。我慢慢意识到自己和家庭的矛盾,有一部分来源于独立的渴望。在他们眼里,我永远都是个孩子。而这不是我希望的。我原本对他们有很多误解,以为他们是想控制我,现在才慢慢读懂他们原始的担忧。可是我知道,我还是要坚持独立,这是我的期待,也是他们的期待。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离家以后的那么多年自己过的那么满足。我妈从小把我照顾的有点过度仔细,心里其实特别想脱离这样的模式。离家以后,我跌跌爬爬地学着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一开始可能有点慌张的跌跌爬爬,其实都不难,很快就能学会。我给了我自己很多期待,希望自己可以独立生活独立工作,以后完全不用家里操心,所以给了自己更多的压力。其实内心里特别喜欢这种跌跌爬爬地成长的状态,觉得安心踏实。再多身外之物也比不上刻在心里的能力来的让人安心。
最难过的事情可能是至爱们看不到我的成长,或者成熟稳重的一面。以前经常觉得他们有偏见,现在想想,有可能是担忧,也有可能他们内心本来就比较完美主义,我自己也被传染了一身的消极完美主义。其实后来仔细想想,虽然渴望,可是不被认可也是事实,只能被接受,也其实可以被接受。
有的时候也会很需要家人们依然把我当小孩,在我打破原来的习惯的过程中触碰到内心深处的创伤的时候。我不完美,需要来自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需要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支持。我不再像以前一样把所有事情闷心里,然后一点一点把自己压垮。
以前总想着要改变不好的事情。越来越了解自己,才越来越明白,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最真实的自己被接纳。什么是接纳呢?即使他保持一个不好的状态,我也愿意关注他,并且不强迫他改变这个状态。认识和接受事物本来的样子太重要了。这一刻,突然觉得自己找回一些来自童年的关于探索的初心,想起了一些小时候的想法。科研是去探索本来的样子,所以探索的乐趣本身让我在科研里感到快乐,所以我才这么喜欢做一个研究者。我曾经太急着想了解一切,然后让事情顺着我的心愿来,却从来没有理解过接纳本身对于人和事物的意义。也包括接纳未知这种状态。
曾经也会不理解为什么人要有爱,有乐观。现在慢慢明白,有了爱,人们才有在意,才有真实的活着的体验,也才会为了爱尽力去做些什么。因为乐观,所以这个世界上太多需要先相信才能继续的事情才能开始,比如爱情和婚姻,或者科研和创业。只有首先相信美好的事物的存在,然后才能有动力去追求。
人世间有很多苦难迷茫,需要足够多的智慧去穿透它。接纳它们本来的样子,慢慢发现很多事情无所谓好坏对错,只有选择、经历和成长。相由心生,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高度取决于我们带着什么滤镜去看世界。人的感觉是会欺骗人的,主观的感觉会,一时的情绪会,持续的抑郁会。接纳的智慧则是穿透一切的良药。所以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做选择越来越有稳定的判断。
其实写这篇文章,心里是希望一个人可以读懂的。可是我也理解这是我的期望。我因为这样的期望开始动笔,也明白期望可能会失望,她可能没意识到这篇文章为她而写,她可能读了联想不到自己,她可能不认同不接受。这些都是可以被接纳的。我依然期望,依然尽力,改变的是衍生的焦虑对我的伤害。这就是接纳的力量吧。
内心的独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不再像去年这个时候的自己处在崩溃的最边缘,孤独无助到被情绪淹没。我不再害怕孤独,不再害怕误解和怀疑,不再害怕压力和危险,不再害怕分离。我知道未来的人生里还有很多人陪伴我,无论或长或短都是无法准确预期的。我知道无论有没有人陪我,我都会照顾好自己的日常生活,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照顾好自己的情绪,照顾好学业和事业。我还是会沿着初心指向的方向,一点一点地探索下去,完成上帝给我分配的使命。我一个人也可以走的很好,然后才能拿出全部的自己去全心全意的爱,无论未来会发生什么。既关注当下,也相信未来、期待美好。这是我们能面对这个残酷世界的最好方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