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铃木大拙中国哲学小讲》

《铃木大拙中国哲学小讲》

作者: Roy罗恩 | 来源:发表于2021-11-24 10:51 被阅读0次

           学习禅知识的时候,知道的这个人铃木大拙,他还是禅这个字发起人,取自日文“ZEN”,居然不是chan。作为一位影响世界至深的思想家,铃木大拙仅仅用了不到十万字,就从哲学、伦理学和宗教三个面向,勾勒出中国思想史中流光溢彩的发轫阶段所产生的思想激荡,儒家的孔子、孟子与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与列子,以至于杨朱、墨子,这一群璀若繁星的哲学家们跃然纸上。

    《铃木大拙中国哲学小讲》

    因此,对于本书,主要从3个方面来阐述:哲学、伦理学和宗教。

      一、哲学

          在中国,哲学探索的真正觉醒应该说要到周朝开始显露衰落之相时,即公元前7世纪。在此之前,一代代的思想者想必已经活跃了很长时间了,而其思想成果之蛛丝马迹则保留在了后世的《周易·系辞》和老子《道德经》之中。从公元前7世纪开始,一群璀若繁星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以老子和孔子最为重要,开启了中国哲学的早期阶段,历数百年而不息。就仿佛在一个漫长单调的冬天过去后,步入了鸟语花香的春天。这一时代持续了大约四百年,是中华文明史中最为流光溢彩的阶段。由于它被秦朝戛然中止,所以这个时代也通常被称为先秦。

         中国人在后世发展出更强大的理性能力,对人心的研究也更深入,然而从未超出先秦时期所划定的思想活动之畛域。中国哲学越来越精密,却很悲哀地在自由中迷失了方向,有时纯粹是乱逛。在这一觉醒阶段,中国哲学忙碌投身于许多问题。整个宇宙对思想者来说都是焕然全新的,他们总能在注意力所致之处找到要进入的问题。他们的心灵是如此兼收并蓄,如此富有创造力。先秦时代过后,迎来了思想板结的时期,思想的血液注定只能在硬化老旧的血管里流动。

           唐宋时期。中国哲学在宋代的复兴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大分水岭事件。在沉睡千年之后,中国人的思辨如今相比起先秦时代,可谓更具慧识地——虽然不是更一往无前地——把握了斯芬克斯之谜题。佛教这一外来的新学说让中国思想家抖擞起全幅精神来面对它。它提供了更多思想养分以供咀嚼和吸收进中国自有体系中。中国人也从未盲目生吞活剥。他们出于直觉,弃去佛教与中国人“功用”天性不太能擦出火花的部分。他们仅就儒家在自己思想练习中所提出的那些问题,从佛教中汲取灵感。公允地说,宋代的哲学复兴并没有提出全新的哲学问题,仍旧是在先秦儒学所划定的窄道上行进。

    位于日本金泽市的铃木大拙纪念馆

         二、伦理学

          这个部分是本书的第二章,包括儒教、道教的伦理、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实利主义、仪礼主义等五个小节,分别叙述先秦时代儒家、道家、墨家的伦理思想。铃木认为,“仁”是儒家最基本的道德,也是理解孔子人道主义的关键。中国的思想家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道”或规范,它既主宰着人事,也制约着自然。他们都肯定“道”的存在,但是对它的本质各有不同理解,它是形而上的还是单纯道德性的?是超越性的还是实证性的?在这些问题上,道家把“道”看作前者,儒家把它看作后者。

          他援引有些学者的看法,认为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的方面,例如孔子代表了有活气、勤奋、爱好秩序的北方人类型,老子代表了散慢、梦想、冲动、懒惰的南方人类型。北方人在严酷的气候条件下,每天过着恶战苦斗的日子,如果采取放任的政策,就会使人们走向灭绝;与此相反,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人们不必把自然当作征服的对象,因而不抵抗和不干涉的政策就是最佳的选择。由于这样的情况,形成了儒、道两种不同类型的政治伦理主张。铃木还指出,中国哲学的历史就是这两种相反的思想不断斗争的记录,一方面是佛教以及含有通俗迷信的道教,一方面是儒教,后者更好地代表了中国人的理性。

        三、宗教

        这个部分为本书的第三章,主要说明古代中国人的“天”或“上帝”的观念。这里所谓“古代中国”,主要是指殷周时代。这个部分大致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根据《书经》和《诗经》的记载,对古代中国人关于“天”或“上帝”的观念进行梳理和归纳。

        2.关于中古中国人所理解的“天”或“上帝”的特点的说明。铃木的说明不是十分清晰。

        3.墨子关于“天”的思想和资料。

         当儒士埋头于为新出土的经文传注时,佛教徒则忙着解说佛经之大业。他们不仅译出大量梵文佛经,而且还撰写了不少极具原创力的宗教哲学作品。灵感当然来自佛经,但他们的运化工夫着实了得,中国佛教可以说是自出机杼。他们的双眼更深入地参悟到了万物之本质。提到中国哲学史,很多人通常将它等同于儒家哲学史,因为除了产生诸子百家的先秦时代,儒家似乎是硕果仅存的哲学。但如想要更彻底理解宋代儒学复兴的思想脉络,则千万不可忽略宋代以前儒家“蛰伏冬眠”那段时期佛教思想之发展的重要性。

          在西方人眼中,西方长期在“基督教与科学技术的扭曲”下生活,禅宗代表了东方关于精神自由的智慧,因此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而言,铃木大拙所负担的不仅是对禅的传道,更是把东方智慧传达给西方人,“伟大的智者铃木大拙,他的富有魅力、充满生命力的作品,应当时西方人的新的福音书” ,西方文明能否生存下去,“最终取决于我们采纳东方神秘主义某些‘阴’的态度的能力,要有体验统一自然和协调生活的艺术。”

    《铃木大拙中国哲学小讲》

          本书是距今一百年前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就像铃木在序言里所说的那样,当时没有真正理解中国思想的学者。这个说法当然是针对当时西方的情况而言,事实上当时在西方至少是还没有谁对中国思想作到系统的了解,本书很可能是最早用英文系统地讲述中国哲学史的著作,或者是此类著作中最早的之一,尽管其中介绍的主要是先秦时代的部分,但毕竟是一种开创性的尝试。

    鲁迅与铃木大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铃木大拙中国哲学小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ln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