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
我也经常拿这句话来哄妹子(妹子现在已经是我家孩子她娘)。
是不是还挺有效的?
确实,在困难的情况下,这样一句鸡汤式的憧憬,总能给人来来一点希望。
但是,当奶足饭饱,仍有余粮之时,再使用这句话不光没用,还有害!
今天,咱们一起分享《驱动力》这本书,作者丹尼尔·平克指出,当底层的生理、物质需求已经满足时(甚至并未满足),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必然不会奏效,如何创造让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环境,让人有不断超越自我的渴望,进而把想做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好。对于如何做好客户营销、人员管理、自我管理有大的帮助。
在现在我们的物质条件已经相当充足的情况下,如果你还是用物质的方式,忽略对于人精神层面的引导,必然无法达成想要的结果;并且物质的激励本质上是在激励短视的思维,对组织发展有害。先分享书中的一个小实验。
2、
两名瑞典经济学家把女性实验者分成三组。告诉第一组成员献血自愿,她们可以献血,但献血后不会得到任何报酬;第二组成员会得到不同的待遇,如果献血,她们每个人能得50瑞士克朗;第三组的待遇则在第二组的基础上做了些小变动:她们能得到50克朗报酬,但必须立刻决定是否把钱捐给独立癌症基金会。
实验结果是,三组成员继续献血的比例分别为52%,30%,53%。是不是很奇怪?
金钱的奖励并没有让我们所激励的行为增加,反而令其减少。原因是:它玷污了这种利他举动,把做善事的内在欲望“挤了出去”。
3、
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
下次想去引导别人,或者是进行自我管理的时候,是不是给自己定一个更“虚化的目标”。先来看驱动力的三大层次。
驱动力的三个层次跟老马的5大需求层次理论是不是很像?其实还是那些基本得让我们觉得太过简单,以的概论、模型。
生理性驱动指的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比如饮食以止饿,饮水以解渴,交配以满足性欲。
外在动机,是在做出特定行为时给的奖励或惩罚。比如老板承诺加薪,我们会工作得更努力;如果威胁说迟到或者填错了表就扣钱,我们就会准时到达,小心翼翼地填好每个表格。
内在动力,比如说以快乐为本的内在动机,就是参与项目时能感受到的创造力,是最强大、最常见的动机,能够达到在种叫做“心流”的最佳挑战状态。
4、问题来了,内在动机到底是什么?
作者指出三大内容: 自主权、在心流中专精以及超越目标。
对于自主权,强调工作内容自主,可自由选择;
时间自主,根据自己的生物钟、习惯自行确定;
团队自主,选择与自己共频的人,通力合作。
对于专精,指的是把想做的事情做得起来越好的欲望。外在动机的目的是为了服从,而内在动机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投入,投入能带来专精。
对于超越目标,就像一个以内在动机为驱动的公司,不是在遵守道德准则、法律规范的同时追逐利润,他们的目的是追寻目的,利润是它们的催化剂而不是目标。哪一家伟大的公司是因为追求利润而长期生存的呢?超越目标能够引导企业追寻更长远发展,而不是被短期的利益所蒙蔽,人的发展亦同此理。
5、
让我们追寻自己的诗和远方,顺带着满足了苟且。
【参考图书信息】
书名:《驱动力》
作者:[美] 丹尼尔·平克
译者:龚怡屏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4930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