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价格战的猛烈攻势下,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网上购物,价格便宜且送货到家的电商无形中改变了很多人的习惯,也改变了传统超市、大卖场的生存环境。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大型商超的生存空间仍在,与电商相比,其最大的生存优势就是生鲜食品。
超市行业关店潮涌
1、沃尔玛数月连关11店
不断传出关店消息的沃尔玛计划关闭30%的中国门店,2017年11月30日,沃尔玛北京阳光店停止营业,除此之外,沃尔玛郑州金水路店、大学路店于5月17日起停止营业,沃尔玛浙江衢州坊门店也发出停业公告,于5月10日起停止营业,而5月2日沃尔玛在石家庄的唯一一家店也已停止运营。
实际上,最近几年,沃尔玛在华每年都有门店关闭。2012年,沃尔玛中国区关闭5家门店;2013年,关了15家;2014年,关了16家;2015年,关了1家;2016年,关了13家;2017年,关了24家……2018年关店数量还在上升。
2017年超市关店盘点2、华润万家自营门店减少超800家
在被剥离出上市公司“华润创业”之前,也就是2015年上半年,华润万家营收人民币约504亿元,门店有4800家,其中约85%为直接经营,其他为特许经营;2016年,华润万家全国自营门店实现销售1035亿元,自营门店总数为3224家。一年半的时间,华润万家的自营门店减少了800多家。
3、易买得年内关闭6家门店
五月,据媒体报道,韩国最大零售集团新世界集团旗下的大型折扣超市易买得(E-Mart)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关闭在中国现有的6家门店,结束20年的“入华之旅”,全面撤出中国,将重心转移到越南、蒙古等快速增长的市场。
4、大润发上海港澳店停业
3月24日,大润发上海港澳店正式关闭,这是继去年10月12日潍坊潍一广场店关闭后,大润发进军大陆20年来关闭的第二家门店。
内忧外患 超市行业发展面临四座大山
现在的大型超市,已没有了往日争相抢着进店的热闹景象。近两年以来,电商在增长、流通在增长、大超却在下降,大型商超的销售越来越难为什么?有专业人士表示,内忧外患才是真正造成商超陷入困局的最大根源。
1、消费者对日用品的诉求重点逐渐往购物的便利性过渡,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成为日用品消费的重要领域。
2、人力成本、门店租金的连年上涨持续增加大型超市的经营压力,进一步压缩线下大型连锁超市的利润空
3、部分位于核心商圈的大型超市租约逐步到期,难以负担租上涨的压力,而大型连锁超市通过快速开店来占据市场份额的传统拓展策略也无法继续维持。
4、不少超市品牌开设了网络销售及移动销售平台,开展多渠道销售经营。但如何根据目标市场的消费需求去铺设渠道,完成线上线下的渠道整合,是品牌发展的另一大挑战。
然而,超市闭店不能归咎为实体零售衰退,闭店调整也是企业优化商业布局、寻找优势区域、适应市场发展的有力举措,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这个大背景下,大型商超想要转型需求新的出路,就必须细分行业业态,重新审视拓展策略,尝试新型业态和经营手段。
趋势分析
转型+新零售+线上线下融合
1、门店转向“精而美”
超市根据口碑联合CBNData发布的《2017线下零售新生态报告》,近年来大卖场的销售比重遭到挤压,销售份额从2012年的24.1%下滑至2016年的20.9%,不少超市开始转向“精而美”,精品超市成了首要选择,如永辉将其作为发展主线,去年新增门店几乎全为精品超市,包括,步步高去年新开5家精品超市,华润万家新开了6家Olé以及1家blt等等。
除了布局精品超市,“卖场瘦身”也是超市的一个新尝试,如沃尔玛在武汉、昆明和成都开设了5家紧凑型门店,营业面积约为6000㎡,缩小近40%(沃尔玛原有门店通常在1万㎡)。家乐福也于去年4月在上海开出了1家紧凑型门店,门店场面积也比传统卖场减少了近40%,称其为“新概念生活超市”。未来,紧凑型卖场比例会逐步上升。
有专业人士表示,沃尔玛、家乐福对门店作出调整,更多的是应对电子商务带来的冲击。
2、生鲜超市:“超市+餐饮”成发展趋势
为了避开来自传统卖场和电子商务的白热化竞争,一些超市品牌将生鲜超市作为主打并积极拓展,深度嫁接社区消费。超级物种无疑是成功的案例。超级物种是永辉红标店、绿标店、精标店、会员店之后的第五个业态。作为永辉16年来不断孵化和金华的产物,超级物种通过“高端超市+食材餐饮体验+永辉生活APP”的商业模式,满足现代城市新消费。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超级物种目前孵化出了鲑鱼工坊、盒牛工坊、波龙工坊、沙拉工坊等工坊。截至目前,超级物种已在福州、厦门深圳、南京、北京等城市开业17家门店,其中,福州六家、厦门两家、北京一家、深圳五家、南京一家、上海一家、成都一家。12月份,超级物种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出七家门店。
超级物种的成功无疑是给其他零售企业的创新打了一针强心剂。
超级物种除此之外,步步高也对旗下精品超市进行升级改造,推出“鲜食演义”,除扩大就餐区面积,还引入了海鲜即食餐区,消费者选购了海鲜可以当场烹调并在店内餐食;百联也推出了集“超市+餐饮+书籍+音乐”于一体的RISO,其门店布局上突出场景化,货架和餐饮档口完全融合,顾客可选购食材带回家,也可以选择在现场加工即食,或者观摩烹调全程。
新华都推出海物会,打造集海鲜集市、美食集市、主题餐饮、超市、空间美学于一体的全新商业模式,通过“一区一景”的场景定位打造社交型餐饮。
如果说传统卖场的经营难题在于来自业内竞、电商冲击,那么进入门槛较高的生鲜超市的挑战更多地在于在经营成本及竞争优势之间保持利润增长,包括如何降低生鲜产品货源、冷链配送、库存损耗等一系列经营压力。
3、便利店
虽然大卖场的开店速度明显放慢,但新开业的便利店和社区超市的数量在稳步上升。一方面原因在于,便利店和社区超市的选址空间远比动辄上万平方米的大卖场要大得多;另一方面,便利店和社区超市在地理上最贴近消费者,能够以“便利”吸引居民快速购买日用品,甚至每天多次到店购买。如家乐福开出“Easy家乐福”便利店、步步高开出”汇米巴“便利店;其他进军便利店的超市还包括麦德龙、大润发等。
4、线上、线下再加速融合
除了加码新零售,线上、线下融合再加速也是2017年超市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不少超市都尝试自主研发APP,将门店和线上商品库存打通,如永辉超级物种,天虹sp@ce,大润发优鲜,步步高鲜食演义等,消费者可以在APP上完成购物、下单、付款等一系列活动。
除了自主研发外,也有超市选择与零售服务商进行合作,如山西美特好牵手又一城,用户用又一城APP扫描商品条码,便可将商品加入电子购物车。此外,沃尔玛与京东的合作也进步一步加深,旗下的100家多门店提供“京东到家”、1小时极速送达服务,进一步加强线上线下的融合。
山西美特好超市毫无疑问,2017年是中国零售业剧变的一年,尤其是最为活跃的商超零售企业,传统业态纷纷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业态。但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进入2018年,中国零售业注定将继续由变化和革新来主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