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大浪淘沙,老祖宗的东西,千百年来能留下的都是精华,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感悟。最近读国学有一些感悟,或许我说的不对,但是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对于学习和成长,古人总结了三个层次,了解这三个层次对我们学习成长有很大的作用,这三个层次分别是:生知安行,学之利行,困知勉行。
原话是出自 《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第一个层次:生知安行
生知安行,就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有的人不用学习和思考,就能懂得很多道理,就知道很多知识,这就是生而知之,这种人古人称之为圣人。但是生而知之的人太少了,连孔子自己都不敢说自己生而知之。
生而知之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天赋异禀,我们身边总会有这么一些人:一些道理和知识,不用学就会,一点就通,闻一知十,举一反三。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多少都有一些生知安行的部分,比如尊老爱幼这个道理,我们都没有刻意去学习过,但是我们还是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小孩。看到小孩遇到危险,我们会第一时间去保护。这种品质我们生来就有,这就是生知安行,在王阳明心学里被称为“良知”。
第二个层次:学之利行
学之利行,就是学而知之,利而行之。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知道哪些东西对我们有用,然后主动去学习,这个层次主要是在于主动。我们身边有一些很厉害的人,我们总觉得他们太厉害了,什么都会,什么都懂。其实他们只是知道哪些对自己有用,然后主动去学习罢了。
有句话说的好: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或许是不满于现状,或许是有崇高的理想,或许有远大的目标。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会主动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样的人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积极向上,正能量满满。或许现在什么都不会,或许现在没有钱,或许现在很平凡。但是不甘于平凡,相信自己只要肯学肯拼,没有迈不过的坎,终究会是平凡而不平庸。
第三个层次:困知勉行
困知勉行,就是困而知之,勉强行之。我们遇到了困难,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去学习。相对于学之利行,这个层次主要的区别就是被动,被动学习,被动成长。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打击,有了一些痛的领悟,痛改前非,这就是困知勉行。
女朋友因为你不长进,跟你分手,你受到打击,领悟了,开始发奋图强;跟同事竞争一个岗位,因为你不会英语而失之交臂,于是你开始学习英语;家人生病住院,吃不起进口药,你才知道钱的重要性,于是放下了游戏人间的态度,开始努力赚钱。
生知安行,困知勉行,一个是主动去做,一个是被动去做,虽然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一样的,但是,困知勉行有时候会很疼。
这个三个层次对于成长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只要做到能知能行,知行合一,我们在哪个层次都是一样的。最后的结果都是成功,所以原文才加了:“及其知之,一也。”“及其成功,一也。”只要能知道,只要能成功,在哪个层次都是一样的。
这三个层次你在哪个层次呢?怕就怕我们哪个层次都没有达到。《中庸》里的这句话是总结孔子的话,孔子的原话是“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很多时候,我们都处于“困而不学”“困而不行”的层次。遇到了困难,我们麻木不仁,没有任何领悟和改变,不是我们不知道改变,而是因为我们懒,懒得思考,懒得学习。
因为晚起耽误了事,发誓以后要早睡早起,几天之后却是晚上继续刷视频,早上继续晚起。
因为身体素质太差,身体出现了一些小毛病,发誓一定要锻炼身体,一定要练出八块腹肌,一定要练出马甲线,到最后依然大腹便便。
因为有事需要用钱,到处借不到,发誓一定要好好赚钱,让那些冷漠的人高攀不起,一段时间之后,又继续颓废躺平。
我们可以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究竟在哪个层次?是生知安行,学之利行,困知勉行,还是困而不学,困而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