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
【英文名】elderly lumbar spinal stenosis
【缩写】
【别名】老年腰椎管狭窄症;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ICD 号】M48.0
【概述】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在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
骨性或非骨性狭窄,从而导致马尾和神经根受压并引起的一系列的腰、腿等临床
表现。在老年人群中,引起腰椎管狭窄的原因主要是源于腰椎的退变,即构成椎
管相关组织的退行性变,如骨赘、肥厚、钙化、骨化、失稳、椎间盘突出等,即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流行病学】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 CT、MRI 等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的
发病率明显增高,越来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引起老年人腰腿痛的最常见的原因。
本病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后及老年,男性多于女性,体力劳动者多于非体力劳动
者。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在老年性腰椎疾病的手术中,腰椎管狭窄病占了绝大部
分。
【病因】
1.先天性椎管狭窄 系先天发育过程中,腰椎弓根短而致椎管矢径短小。此
种情况临床甚为少见。
2.退变性椎管狭窄 临床最为多见,系腰椎退变的结果,随年龄增长,退行
变性包括:①腰椎间盘首先退变;②随之而来的是椎体唇样增生;③后方小关节
也增生、肥大、内聚、突入椎管,上关节突肥大增生时,在下腰椎(腰 4、腰 5
或腰 3、腰 4、腰 5)由上关节突背面与椎体后缘间组成的侧隐窝发生狭窄,该处
为神经根所通过,从而可被压迫;④椎板增厚;⑤黄韧带增厚,甚至骨化,这些
均占据椎管内一定空间,合起来成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
腰椎管的矢状径,在各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如同颈椎管、胸椎管一样,矢状
径存在差异,在椎管矢状径较宽者,虽然有退行性各种改变,但因其椎管内空间
较大,不产生椎管狭窄症状,而在椎管矢状径较小者,则退行性改变就可引起椎
管狭窄症状,而相对狭窄的椎管,并不就是先天性椎管狭窄,是个体间的差异。
3.其他原因所致的椎管狭窄
(1)腰椎滑脱,该平面椎管矢状径减小。
(2)中央型腰间盘突出,占据腰椎管的空间,可产生椎管狭窄症状。此两种
情况均有明确诊断,临床上并不称其为腰椎管狭窄。
(3)继发性,例如全椎板切除之后,形成的瘢痕,再使椎管狭窄,或椎板融
合之后,椎板相对增厚,致局部椎管狭窄。此种情况均很少见。
(4)腰椎爆裂骨折,椎体向椎管内移位,急性期休息,无症状,起床活动后
或活动增加后,可出现椎管狭窄症状。
【发病机制】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大多继发于腰椎的退行性变。导致腰椎管腔狭窄的因素主
要包括:肥厚的腰椎关节囊,增厚的黄韧带,增厚的后纵韧带,椎体后缘骨赘,
关节突的肥大和内聚,侧隐窝容积的减小,椎间盘突出或钙化,椎间高度的下降,
腰椎节段的不稳或滑脱,退变性腰椎侧弯等单一或复合等因素。这些因素使得中
央椎管或侧方椎管静态器质性或动态性功能性狭小,使得腰椎管横断面呈“三叶”
状,造成马尾、神经根的直接受压,或造成腰椎管内静脉丛回流的淤积,使得椎
管内容积下降。但是老年人脊柱退变的进程是缓慢的,因此腰椎管狭窄时椎管内
径减小的过程也较缓慢,同时神经组织能逐渐适应这种改变,因此多数腰椎退变
性狭窄老年患者仅有轻微神经症状。当出现椎管进行性狭窄、椎管内压力增加、
椎管内炎性组织、马尾缺血及神经炎时,便开始出现临床症状。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程度大致与腰椎退行性变的程度成正比。总的来看,
老年腰椎管狭窄发病部位以下腰椎为主,以腰 4~5 平面最常见,其次是腰 5~
骶 1 和腰 3~4 平面。根据狭窄局部的改变可分为中央椎管狭窄和侧方椎管狭窄,
其中以老年侧方椎管狭窄在临床上更为多见。
【临床表现】
临床上老年人多见,男多于女。大多数老年患者有腰痛和(或)下肢放射性痛,
疼痛在休息或弯腰后缓解或消失,站立、腰部后伸或步行则加重。患者常常感到
直腰行走困难,而弯腰或骑自行车无障碍,或行走时有上坡“容易”下坡“难”
的感觉。
老年间歇性跛行在中央型椎管狭窄或狭窄较重者多见,其特点是行走一段距
离后出现下肢痛、麻木、无力,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缓解,方能继
续行走。随着病情加重,能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使症状缓解需要休息的时间越
来越长。引起跛行的机理可能是机械因素和缺血因素。有人观察伸腰时腰椎椎管
缩短 2.2 毫米,此时神经组织也相应缩短变粗,黄韧带松弛变厚,椎间孔变狭,
椎间盘后突,造影剂在伸展位时不易通过,说明伸位时促成马尾受压,而在腰屈
曲时马尾受压减轻。缺血因素认为症状的下肢运动时支配下肢运动的神经根血运
障碍所致。腰椎椎管狭窄患者走路时,可引起马尾神经充血因椎管狭窄而受限,
导致缺血性神经根炎,休息时充血停止。老年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者常常缺乏明
显的坐骨神经痛的表现,即神经根痛及阳性体征,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但可伴有
下腰部疼痛,一侧或二侧下肢感觉异常或麻木,有轻度腰生理前凸消失,腰过伸
时微痛,腰部活动存在。下肢常无其他异常体征。二便功能障碍不明显。其症状
发生发展均较渐进,病程时间较长。
老年侧方椎管狭窄症者,主要有类似根性神经痛而无明显间歇性跛行。小腿
疼痛伴感觉异常和麻木,常发生于一侧肢体。腰部活动存在,直腿抬高试验或为
阴性或为阳性,常有下肢肌肉萎缩、踝背伸肌力减弱、踝反射降低等。无二便功
能障碍的表现。总的病程缓慢,但有时急性起病。
【并发症】
大多合并腰椎间膨出或侧陷窝狭窄症。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结果一般无特殊。
【其他辅助检查】
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病史、体格检查,结合 X 线检查,不少患者可作出大
致诊断。快速行走以后可诱发出症状和体征,此时作神经检查往往有神经功能异
常表现,对诊断有积极的意义。
CT、MRI、脊髓造影等检查不仅对进一步明确诊断,同时对狭窄的范围、狭
窄的程度、狭窄的类型等均有十分肯定的意义。对个别尚无明显的常规影像学异
常,而临床上又高度怀疑者,以行动态脊髓造影、动态的 MRI 检查,以诊断出功
能性腰椎管狭窄症。
1.X 线平片或动力位 X 线检查
X 线只能在大体上予以诊断。在 X 线片上,除了有老年腰椎退变的共同表现
外,有诊断意义的征象主要包括:
(1)椎管中央矢状径小于 15mm 为可疑狭窄,10~14mm 为相对狭窄,小于 l0mm
为绝对狭窄。
(2)高度肥大的关节突及关节间隙的改变。
(3)椎间孔前后径应大于 3mm,若有拉长变窄提示有狭窄。
(4)椎弓根变厚变短,椎板增厚、内聚。
(5)退变性滑脱。
(6)较明显的退变性侧弯。
(7)后纵韧带骨化或钙化等。
必要时增照斜位及过伸、过屈位片,可提示有无腰椎的失稳或滑移。
2.CT 或 CTM
CT 检查对于老年腰椎管狭窄具有明确的诊断意义,特别是对于骨性狭窄。
对于中央型腰椎管狭窄,CT 测量患者椎管矢状径小于 15mm,并呈现椎管内缺乏
硬膜外脂肪、多发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后纵韧带钙化和骨化、黄韧带增厚、椎
体后缘骨赘形成、椎间关节肥大等改变。当椎管矢状径小于 10mm 时,则可明确
腰椎管中心性狭窄的诊断。对于侧方型腰椎管狭窄而言,侧隐窝位于椎管侧方,
前为椎体和椎间盘后方,后为上关节突、椎间关节囊和黄韧带,外侧为椎弓根,
内为硬膜囊,下方为神经根管口,CT 轴位测量其前后在 5mm 以上者为正常,3mm
以下为侧隐窝狭窄。
脊髓造影 CT 扫描(CTM)对于硬膜囊、神经根受压和形态的了解更优于 CT,
CTM 更容易清晰显示蛛网膜下腔、马尾神经以及神经根受压的情况。CTM 显示硬
膜囊横断面积≤l0mm
2,为中央管狭窄的临界标准。但是,CTM 对老年患者来说是
一个有创的检查。
3.MRI
该检查无创,对于神经组织的认识和判断优于其他检查,故对于老年患者和
腰椎管狭窄的病情本身最为适合。腰椎管狭窄的 MRI 表现为腰段硬膜囊的受压和
变形,可清楚地显示出受压的范围和程度,可同时伴有或不伴有马尾神经和(或)
神经根的受压。MRI 可清楚显示椎间盘突出、骨赘、关节突肥大增生、黄韧带肥
厚等对脊髓、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的压迫程度,还可准确显示蛛网膜下腔的大小,
直接观察到上述因素所致的椎管狭窄(图 1),反映出椎管及其内容物之间的相互
关系。但对于骨组织的观察,特别是皮质骨和硬化骨的观察不如 CT 检查。
4.腰椎管造影
腰椎管造影在诊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中有重要价值,但属于有创检查。可表
现为造影剂不同程度的硬膜囊充盈缺损和梗阻、小关节及椎间盘部位的充盈缺
损、神经根鞘中断等改变。部分梗阻时显示硬膜囊局限受压或变窄,造影剂通过
缓慢;完全梗阻时断面常呈幕帘状、笔尖状或毛刷状充盈缺损,造影剂断流。测
量硬膜囊矢状径≤10mm 时,为中央椎管狭窄的临界标准;神经根管直径≤4mm
时,可诊断为侧方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腰椎管造影同时还可清晰显示神经根袖
充盈情况,从而判断有无神经根管的狭窄及其狭窄的程度。由于有无创性的 MRI
检查,目前单纯性的椎管造影 X 线检查不作为老年腰椎管狭窄的常规检查。
5.动态影像学检查
椎管动态造影、动态 CTM 和动态腰椎 MRI 检查对某些腰椎管狭窄症有更新的
诊断价值。尽管常规 CT 和 MRI 的广泛应用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已得到普遍确
认,但由于 CT 和 MRI 检查是患者特定体位并静态位置下的腰椎管情况,受到方
法技术条件和扫描部位的限制,不能动态观察整个椎管形态及多节段病变,易遗
漏某些有意义的诊断信息,诊断符合率与临床价值尚有某些缺陷。动态的椎管造
影、动态的 CTM 或动态 MRI 可以利用检查床位的不同角度及老年患者身体位置的
改变,如过伸和过屈等,观察造影剂和造影剂比衬下的正侧、双斜位上的动态显
影类型和椎管及硬膜囊形态变化,从而发现某些常规 CT 或 MRI 未予发现的阳性
征象,对腰椎管狭窄部位、范围、程度上的检查都具有新的实际诊断价值。该检
查适合于某些临床有腰椎管狭窄的表现,而常规影像学检查阴性的老年腰椎管狭
窄的疑似病例。
【诊断】
1.椎管狭窄症的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前述的三大临床症状特点,尤应
注意长期的腰骶部痛、两侧性腿不适、马尾神经性间歇性跛行、静止时体检多无
阳性发现等,为本病特征。凡中年以上患者具有以上特征者,均应疑及本症而需
做进一步检查,包括:
(1)X 线平片:在发育性或混合性椎管狭窄者,主要表现为椎管矢状径小,
椎板、关节突及椎弓根异常肥厚,两侧小关节移向中线,椎板间隙窄;退变者有
明显的骨增生。
在侧位片上可测量椎管矢状径(图 2),14mm 以下者示椎管狭窄,14~16mm
者为相对狭窄,在附加因素下可出现症状。也可用椎管与椎体的比值来判定是否
狭窄。
(2)CT、CTM 及 MRI 检查:CT 检查可显示椎管及根管断面形态,但不易了解
狭窄全貌;CTM 除可了解骨性结构外,尚可明确硬膜囊受压情况,目前应用较多。
此外,MRI 检查更可显示腰椎椎管的全貌,目前大多数骨科医师已将其作为常规
进行检查。
(3)椎管造影:常在腰 2、3 椎间隙穿刺注药造影,此时可出现尖形中断、梳
状中断及蜂腰状改变,基本上可了解狭窄全貌。由于本检查属侵入式,目前已少
用。
2.侧隐窝狭窄症的诊断 凡具有腰痛、腿痛、间歇性跛行及伴有根性症状者,
均应疑有侧隐窝狭窄症,并做进一步检查:
(1)X 线平片:于 X 线平片上可有椎板间隙狭窄,小关节增生,椎弓根上切
迹矢状径变短,大多小于 5mm,在 3mm 以下者,即属侧隐窝狭窄症。此外,上关
节突冠状部内缘内聚亦提示可能有侧隐窝狭窄性改变。
(2)CT、CTM 及 MR 检查:CT 检查能显示椎管的断面形状,因而能诊断有无侧
隐窝狭窄及有无神经根受压;CTM 检查显示得更为清楚。MR 检查可显示三维影像,
可同时确定椎间盘退变的程度、有无突出(或脱出)及其与硬膜囊、脊神经根之间
的关系等。
(3)椎管造影: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 omnipaque、isovist 造影可见神经根显
影中断,示有侧隐窝狭窄或神经根受压征,但此种检查不易与椎间盘突出症所致
的压迫相区别。
【鉴别诊断】
1.腰椎间盘突出症 为最易混淆的疾患,其鉴别要点为:
(1)单纯椎间盘突出时一般不具有三大特点。
(2)根性症状十分剧烈,且出现相应的体征改变。
(3)屈颈试验及直腿抬高试验多阳性,而椎管狭窄症时则阴性。
(4)其他,必要时可行磁共振或脊髓造影等检查。
但应注意,二者常可伴发。
2.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 本病的特点是:
(1)腰部多无症状,腰椎后伸范围正常。
(2)压痛点主要位于环跳穴处。
(3)有典型的坐骨神经干性受累症状。
(4)如与腰椎椎管狭窄症伴发,则出现该病的三大特点等。
3.马尾部肿瘤 早期难以鉴别,中、后期主要表现为:
(1)以持续性双下肢及膀胱、直肠症状为特点。
(2)疼痛呈持续性加剧,尤以夜间为甚,非用强效止痛剂不可入眠。
(3)腰穿多显示蛛网膜下隙梗阻、蛋白定量升高及潘氏试验阳性等。
(4)其他,困难者可借助于其他特殊检测手段,MR 检查有确诊价值。
4.腰段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 本病与腰椎椎管狭窄症具有一定的因果关
系,椎管,尤其是根管长期受压可继发本病,并多从根袖处开始,逐渐发展至全
蛛网膜下隙。因此,对一个长期患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例,如拟手术,则无需一
定在术前与本病进行鉴别,可在术中根据硬膜囊状态决定是否行蛛网膜下隙探查
术。
5.其他 此外,本病尚应与下腰椎不稳症、增生性脊柱炎、腰椎其他先天性
畸形、腰椎感染性疾患及慢性腰肌劳损等进行鉴别。
【治疗】
1.保守治疗
这是绝大多数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临床症状较轻、病
情发展缓慢的腰椎管狭窄老年患者大多可采用非手术治疗。治疗方法较多,主要
包括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改变活动方式、使用改善局部微循环药物、应用硬膜
外类固醇药物注射、推拿按摩、加强腹肌锻炼、使用弹力围腰及应用支具等,均
有一定效果。骑静止自行车对有些患者有效,这种锻炼腰呈屈曲位,多数患者能
耐受。使用降钙素可减轻疼痛,增加行走的距离。用于软组织理疗的方法较多,
包括:热疗、冰疗、超声、按摩、电刺激等。腰围或支具保护可增加腰椎的稳定
性,改变腰椎曲度,扩大椎管容积,以减轻疼痛,改善症状,但应短期应用,一
般时间不要超过 12 周,以免发生腰肌萎缩。硬膜外封闭主要用于治疗伴有根性
痛的腰椎管狭窄症。
2.外科治疗
经正规的保守治疗无效,腰椎管狭窄的诊断明确,症状和体征与影像学检查
结果相一致,神经症状较重而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者可以考虑外科治疗。手术目的
是解除马尾、神经根及其供应血管压迫。手术的关键是精确解除引起临床症状的
中央椎管或侧方椎管如侧隐窝或神经根管内的致压组织。对于是否同时进行腰椎
的融合,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取决于患者的症状、检查、老年人的实际年龄和
全身情况,是否有腰椎的明显不稳,是否有顽固性腰痛,以及减压手术中关节结
构切除的多少等。在临床上影响外科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有:受压部位判定有误,
减压不充分,如只切除椎板,未对挤压在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内的神经根进行减压
或减压不充分,致遗留神经症状;过度操作,如切除隆起而没有突出的椎间盘,
不恰当地过多切除椎板及关节突,不恰当地进行硬膜内探查,由此可能导致脊柱
新的不稳及广泛硬膜内外瘢痕粘连。融合手术的过度使用,带来过多的并发症和
“融合病”。
在临床上,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基本方法包括:单纯性减压手术、减压
及融合手术、减压及非融合手术。由于多数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主要病理基
础是腰椎管侧方椎管的狭窄,因此减压的重点将是侧隐窝、神经根人口、神经根
出口等。
(1)减压术:目前在临床上有广泛减压和局限性减压。手术中无需固定和融
合。
①广泛减压术:主要用于中央椎管狭窄或合并侧方椎管狭窄的老年患者。在
所受累的椎管横向平面,由侧隐窝的外界去除椎板和黄韧带,使受累神经根在直
视下从硬膜起始部至神经孔出口的整个行程得到彻底减压,扩大侧隐窝,释放嵌
压的神经根。该手术的优点是减压彻底,缺点是对老年患者的创伤较大,对腰椎
管稳定性影响较大。
②有限减压手术:主要用于老年性局限性的腰椎管狭窄,而在矢状面骨性椎
管常常不狭窄。对此不做广泛性的椎板切除,而是有针对性的局限性减压,如切
除肥厚的黄韧带、骨赘、增生的部分小关节以及突出的椎间盘等。保留一些不必
要切除的结构,以保留较多的后部骨和韧带结构,避免损伤棘上和棘间韧带。该
手术的优点是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对老年患者的创伤较小。缺点是:减压
有限,因此要求在手术前认真分析椎管狭窄的部位。
(2)减压及融合:在临床上,对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行减压,特别是广泛减
压的同时,结合下列因素应同时行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术:①退行性椎体滑脱,影
像学上的腰椎不稳。②手术减压较广泛,切除小关节突后有可能带来脊柱新的不
稳,如手术时双侧小关节切除>50%会引起不稳定,但如果至少有一侧小关节的
完整性保留,脊椎的稳定性就能维持。③脊柱侧凸或后凸。对腰椎管狭窄合并退
行性腰椎侧凸行广泛减压,有造成脊柱失稳或畸形加重的可能。但并不是所有椎
管狭窄伴侧凸后凸者均行融合术,是否同时行融合术,取决于:①应考虑弯曲的
柔韧性。如果在功能位上 X 线片显示弯曲可部分纠正,单纯减压有弯曲发展的危
险,应予以融合。②进展性弯曲,有融合的指征。③伴有椎体侧方滑脱,表明该
阶段不稳定,单纯减压会加重不稳定,也应予以融合。④侧凸凹侧有明显的神经
受压时,行广泛凹侧椎板和部分小关节切除后,也应考虑融合术。
①脊柱内固定:脊柱内固定是目前保证脊柱融合的主要手术内容之一。主要
技术是经椎弓根的螺钉固定。其对于老年腰椎管狭窄的适应证为:
A.稳定或纠正侧凸或后凸畸形。
B.2 个或 2 个以上平面行较为广泛的椎板切除,特别是广泛的小关节突的切
除。
C.复发性椎管狭窄且伴有医源性椎体滑脱。
D.屈伸位动态 X 线片显示,椎体平移超过 3mm,成角大于 ll°时,标明腰椎
不稳。内固定的目的是:纠正脊柱畸形,稳定脊柱,维持椎间隙和神经根孔高度、
保护神经组织,提高融合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②融合手术:在内固定的基础上必须有良好的植骨。经后路的腰椎后方横突
关节突植骨融合(PLF),经后路腰椎神经根孔椎体间植骨融合(TLIF),经后路腰
椎管椎体间植骨融合(PLIF)(图 3,图 4),即可达到腰椎 1800、2700 或 3600 的
融合。横突和关节突植骨融合的特点是:技术简单,但植骨面积偏小,同时植骨
位于脊柱的张力侧,偏离脊柱的力学轴线,因此融合率相对较低。而椎体间融合
的特点是:植骨面积大,更接近脊柱的力学轴线,更符合生物力学特点和脊柱的
“三柱”理论,因此融合率高,但技术要求高。
(3)减压及非融合术:脊柱非融合是针对脊柱融合有可能带来“融合病”的
新兴理念,可以结合减压技术同时应用于部分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空军总
医院骨科于 2006 年率先在国内应用 Wallis 非融合技术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
症。适合以下情况:①狭窄程度不太重。②致压原因主要是黄韧带等后方软组织
结构。③“功能性”狭窄为主。可在局限减压的基础上,结合使用一些新的脊柱
非融合技术,如 Wallis(图 5~图 7)、Coflex、Dynes 等。优点是:有针对性地
减压,保留脊柱的稳定结构,附加动态稳定装置,保留脊柱的部分运动功能,减
低了脊柱融合以后相邻节段退变,即“融合病”的发生率,技术可操作性强,对
老年患者的创伤较小等。但由于目前的非融合技术在国内外临床上应用时间还不
太长,长期的治疗效果还有待于循证医学的结果。
【预后】
老年人群中引起腰椎管狭窄的原因主要是腰椎的退行性变,退变性腰椎管狭
窄症的程度大致与腰椎退行性变的程度成正比。经治疗后,一般可以缓解症状。
【预防】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骨关节健康状态非常严峻,应对其有足够的认识,结合
临床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包括休息、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避免机械性损伤、
纠正不正确的锻炼方法,加强针对性肌肉锻炼等。锻炼是骨关节炎预防和康复的
基础。目前,没有任何一个锻炼计划可以成为“金标准”。运动疗法将在老年骨
关节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治疗中占据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