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时态动词之四——“着、了、过”的特殊情况

时态动词之四——“着、了、过”的特殊情况

作者: 认真说话 | 来源:发表于2023-10-12 20:46 被阅读0次

    时态助词也称动态助词,又称情态助词,通常接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动作或变化的状态,可与时间副词连用。白话文中常见的时态助词有“着、了、过”,文言文中有“矣”。但“矣”字通常兼有语气助词的功用。

    1.有结束的意思不能用“着”。如果行为已经结束,不能加“着”。有些格式里的动词是有结束的意思,例如某些两个字的动词,第二个字表示第一个字的结果,都有结束的意思,如“说明”“”“铺平”。例:(1)充分说明着在我们面前没有不可战胜的困难(“着”不妥,可用可不用“了”)。(2)为明天铺平着道路(“着”不妥,也不能“了”,因为“铺平”虽然是结束性的,但这里这个行为还没有实现)。

    2.用“把”“被”的句子,下面的动词大都是不是结束了的行为,常常加“了”,一般地(但不是绝对地)不能加“着”。如:我刚买的手机被他弄丢了。老师把苹果均匀的分配给同学们。

    3.上下文也能决定某一行为是否结束,例:(1)他用行动回答着群众的问题(“着”字不妥,用“了”)。(2)我估计着,受灾面积超万亩(是‘估计’,或“估计过”)

    4.能愿动词后面不能加时态动词。能愿动词主要表达可能必要和意愿几种意义,这几种意义都没有实现义,因此,能愿动词不具备与动态助词组合的基本语法意义。“能”“会”“可以”“足以”“应该”“以免”等之后不用“着”和“了”,也不能用“过”。这些代表一种还没有实现的行为,无所谓持续,也无所谓结束,所以不能有“着”或“了”。例:(1)说清事实和政策是很好的必要的,可以解除(了)拆迁户的疑惑。(2)即使这件事做错了,那并不可以掩盖(了)他的全部功劳。(3)这足以破坏(了)地下的文物,阻碍(着)发掘工作。(4)准备迎接(着)运动会的召开。(5)他们开始过着好日子。

    5.使用时态助词的分析方法。

    (1)带入语境进行语义分析。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说话人表达的需要也会影响语句的形式。我们可以使用带入语境进行语义分析的方法,把时态助词放到一个完整的句子中,根据整个语境和语义表达的需要,进行对比分析,来判断是否需要加动态助词以及它的位置所在。如这样一个语境, 你从超市回家,家人问:“你买什么东西了?”你回答:“我买了两瓶水。”这种特定语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虚化的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句型归纳。哪里应该用“着”,哪里应该用“了”、“过”,有时候是固定的,我们记住了这些句型,就可以举一反三,方便我们理解和掌握这三个动态助词,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如“动词+过” 的否定是”没+动词+过”,“这本书我没看过,不知道什么意思。”而“动词+了”的否定形式是“没+动词”,"这本书我没看,不知道什么意思。”这里如果用"了”就是错误的句子。这些都可以用记忆句型的办法来学习。

    6.跟时间有关的副词。了着过是体态标记,汉语普通话到现在都可以认为是没有时态(tense)标记的。唯一跟时态沾点边的也只有下列句子中的助词“的”:(1)我昨天买的书。(2) 他刚刚才睡的觉。(3) 学生们昨天上的语文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态动词之四——“着、了、过”的特殊情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tb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