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家庭,父母,祖父母都是善良的人,都是至爱,是一家人,却让他生不如死,写下遗书。
东东(化名)16岁,高二,是一名西北男孩,目前休学了一个多月。主述一进学校就感到心慌,又闷又痛,有一种窒息甚至濒死感,看到其他同学都能适应快节奏的学习生活,自己却做不到。东东感觉绝望无力,在家呆了三个月了,没有勇气回到学校上学,不如死了算了。于是,他写下了遗书。。。
东东妈妈看到儿子的遗书,吓坏了,她抱着儿子大哭,儿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她肯定也不活了。东东爸爸吓坏了,你们都不活了,我咋办啊。一家人赶忙过来做心理咨询。
东东一开始不说话,只是把头垂得很低,妈妈脸上非常焦虑,整张脸的线条都是向下拉着的,面沉似水的感觉,就感觉她一定经受了很多的痛苦。据东东妈妈的主诉,东东自幼就是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的,爷爷与妈妈都是小学教师,并且是同事,爸爸在外地工作,差不多一个月左右回家一次,奶奶是家庭妇女。家庭战争在东东出世前就已经爆发了,根源是在东东爸妈的婚礼份子钱上,爷爷和妈妈都认为随礼的同事是看着自己的面子来的,礼金应该自己收取。妈妈却想结婚连婚房都没有,跟老人一起住不方便,以后要买房子,搬出来住。而爷爷奶奶就东东爸爸一个儿子,希望和儿子一起住,在这个问题上东东爸爸和爷爷奶奶站在一个立场,在结婚的第二天就礼金谁收与买不买房这个问题上三对一地对东东妈妈横加指责,但东东妈妈也是一特别要强的人。面对公婆与老公的这种态度,也是据理力争,最终的结果是东东妈妈拿着礼金,但先不做买房的打算。但后来爷爷经常指桑骂槐地说人都是知面不知心,有人看起来知书达礼,实际上是一根筋,认死理,不尊重老人,不安份守己,奶奶听从爷爷的,这些话奶奶翻来覆去的说,对妈妈所做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更极尽挑剔,这么多年来几乎是一张笑脸都没有过。他们对东东倒是特别疼爱,儿子东东自小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地感冒,经常跑医院打针输液,也是为了这个原因,妈妈就压抑了搬出去住的想法,丈夫平时不在家,就是回来也形同虚设,不给她添堵就算不错了,她只能对儿子诉说在这个家的委屈,如此这样多年如一日地生活着。
东东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自幼性格内向,胖胖的,言行举止都比其他孩子慢,所以经常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欺负,妈妈的心几乎是在苦水中泡着的,悲叹自己这样命苦,儿子又是这个样子,东东七岁那年,在学校里被一个小同学推倒撞在桌角上,头皮刮破了,流了血,东东害怕极了,大声说:“我不会死了吧?”但经过包扎处理,一切都是一场虚惊,过后妈妈再唠叨时,东东就拿着头撞桌子说:“还不如死了好呢”。母子两人抱头痛哭,后来东东妈妈也认为儿子说的对,这样活着有什么好,还不如死了一了百了。为了儿子,妈妈强打着精神过日子。但从那以后东东就更不爱说话了,除非是硬要他回答吃什么穿什么之类的话。
妈妈在叙说这一切时情绪很激动,大把的涕泪接二连三地涌出,大半包抽纸在她面前堆成了一座小山。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她的情绪才平复下来。
东东在第一次咨询中话也特别少,只说学校里所有的节奏都是快得让他有种窒息的感觉,每天早上听到起床铃声一响起来时,他的心发慌,头发疼,之后吃喝拉撒上课几乎都是跑步进行的。现在别说上学了,一提到去学校就有一种恐惧的感觉。在后来的咨询中,东东的话越来越多了,他对家里所有的人都充满了敌对,感觉家里人说话都含沙射影,夹枪带棒的,这样的日子还能过下去,他对长辈们充满了不理解甚至鄙视,更让他难受的是。所有人都不懂得来关注他的感受。妈妈一边无休止地向他倾诉对爷爷奶奶的抱怨,一边对他的学习要求特别高,一旦考得成绩不太好,就象是丢了她多大的脸,这时候她的抱怨就会变成对他的了。爷爷那边也是这个样子,总是打击他的自尊心,一边居高临下地命令他要好好学习,一边自我标榜桃李满天下,他当市长的学生曾经在十几年前敬了他一杯酒,他津津乐道地重复了不止一千遍,并且再加上一句他希望孙子能够超越他所有的学生。有时候,东东的爸爸妈妈会为他买些较好的衣服玩具,爷爷奶奶就会唠叨起没完,并借题发挥,把妈妈数落一顿。在他的记忆里,爸爸在这个家里是个可有可无,逃避责任的人,对家里的硝烟似乎是充耳不闻,对东东也是,如果东东求他做点事,他就会不耐烦让他去找爷爷或妈妈。在这个家里除了战争的冰冷感,就是被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样的日子就象是地狱中一样。
因为东东的童年创伤更多地来自于家庭,除了他个体心理治疗外,还需要家庭治疗。十次个体心理干预及十次的家庭治疗跌宕起伏,这在美龄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周期较长的案例。就象剥一个洋葱似的,首先是对躯体反应的消除,其次是对学校的恐惧,再次是提升他身心能量及快乐的感受力,最后是改变他的消极思维模式。而在这个三代同堂的家庭治疗中,家庭的仇恨在东东出生前就埋下了种子,又象是个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把家庭的亲和炸得粉碎,爷爷与奶奶之间是紧密的,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夫唱妇随,而爸爸妈妈在断开的,爸爸与他的父母却没有分离,妈妈与儿子之间较为紧密,但儿子对妈妈也较为排斥,五次的家庭治疗,探索他们家庭问题过去的成因,修复他们的关系:过度联结,疏离,与敌对。消除了他们之间的怨恨,爸爸的缺位,强调了每个人在家庭中的作用,调整了每个人在家庭中的主动能与度,调整了僵化的观念为柔和的弹性规则,建立新家庭模式:共同参与,平等,互相尊重,逐渐培养温暖的家庭氛围。
家庭治疗结束之际,东东提议要全家人一起去游玩,并提醒爷爷不要心疼钱。爷爷乐得哈哈大笑,“不心疼,钱算什么,图的是全家人高兴。”
全家人游玩回来,东东就硬着头皮回学校上课了,成绩虽说落下了不少,老师鼓励他补补就上去了。为此,几位任课老师都专门为他开小灶,放学后轮流陪东东在学校补课,东东也很给力,心理问题没有了,学习的专注力上去了,期款居然考了个班级中上等成绩,一年后,向我汇报,他的成绩在年级前20名,老师们协助他定位985类大学,向北大清华这类名校冲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