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声告白

无声告白

作者: 1704海宇姣 | 来源:发表于2018-06-01 18:11 被阅读0次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这个开头一下子让我想起加缪的《局外人》。“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一样的单刀直入,简洁有力。

    这个“他们”指的是莉迪亚的父母、哥哥和妹妹。莉迪亚是个刚刚过完十六岁生日的女孩。接下来的故事就由这个女孩的死展开,抽丝剥茧,她的生前身后事在作者笔下铺陈开来。她父母的反应,她兄妹的心理动向一一呈现出来。没有过于戏剧化的情节,但是每个人的心里描写都细致入微。

    小说的字数不多,但是呈现了很多庞大的主题。首先是种族问题。这是一个看似普通的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却又蕴藏着巨大的不普通——父亲詹姆斯是早年跑到美国来讨生活的中国人的后代,母亲玛丽琳是白人。黄皮肤黑头发的有色人种和白人,冲破世俗偏见结合成家庭,写在历史上是光辉典范,可活在现实中就是妖孽。“你应该和更像你的人在一起生活。”玛丽琳的母亲从最初就不祝福这样的婚姻,而她在婚礼上送出的这话,似乎预示了这个小家庭的不幸。种族歧视的障碍贯穿了他们共同生活的始终,从詹姆斯人格上的自卑,到他职场中的受歧视,他们邻居的各种窥探和好奇,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孩子,继承了东方的姓氏、黑头发和黄皮肤,在学校中是那么扎眼。詹姆斯的“不合群”,几乎是以梦魇般的方式转移到了孩子们身上。

    其次是性别问题。玛丽琳,这个从小说的开端就被放置到“不幸”位置上的母亲,在爱女失踪、死亡的这段时间里,表现出所有传统女性的脆弱和无助。可是随着作者的追述,我们惊讶地发现,她竟然曾经是那样前卫大胆的女权先锋。她是最早追求平等渴望成为科学家、女医生的先驱。她冲破家政课的束缚,到只有十五个男孩子的化学课课堂上去,哪怕有人恶作剧、朝她的量杯里撒尿,她也能从容不迫地倒掉尿液,继续做实验。那是她的梦想,她坚信时代的发展会给女人更多认同,她坚信“妻子”“母亲”不是女人唯一的身份。然而事与愿违,她终究因为结婚怀孕而放弃了梦想,将学业一再往后拖,直到最终放弃。她曾经鼓起勇气想把这条路走完,但是职场排斥她的性别,而她的先生也希望她为了孩子、为了他的面子,留在家里。被折断了翅膀的玛丽琳把未完成的梦想转移到了女儿身上,她坚信女儿所处的时代已经进步,能够给她更广阔的天空。她只是忽略了一点:女权,是让女人有权选择做什么,也有权选择不做什么。她剥夺了女儿至少一半的权利。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身份认同。五个人的家庭,各司其职,表面上看起来近乎完美。可是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团浓得化不开的愁。父亲詹姆斯背负着自年幼时期就根深蒂固的自卑,循规蹈矩地在职场中营造教授的形象,“要让别人喜欢你,要多交朋友,即使笑不出来,为了融入圈子,也要笑”,这是他的人生信条。母亲玛丽琳,揣着一颗半途而废的事业心,曾经为了回到校园而抛夫弃子离家出走,却又因为意外的怀孕而回归家庭。内斯,大儿子,背负着“上哈佛”的愿望却不被父母重视,渴望得到爱又漠视最爱他的人。莉迪亚,活在母亲的殷切期待里,学不爱学的学科,接受不喜欢的礼物,结交不到朋友,得不到爱情,永远处在害怕失去的阴影里,每一天如履薄冰。而小女儿汉娜,看似天真无邪,却也满腹计较,姐姐失踪的日子里,她盘算的是如果姐姐不回来,她可以住到姐姐的大房间——而这不过是因为父母兄姐都不够重视她,她太渴望寻找到存在感。每个人都希望找到自己的位置,可又不知道自己的位置究竟在哪里。小心翼翼地,或者任性无赖地索取爱,呈现出鬼魅的病态。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外一部展现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中纠结、痛苦、无力感的小说《革命之路》。作者理查德•耶茨说:“我笔下的人物都在自己已知与未知的局限内,风风火火地想要做到最好,做那些忍不住要做的事,可最终都无可避免地失败,因为他们忍不住要做回自己原本的样子。”而伍绮诗这部小说里的人物,就像是听到了耶茨的召唤,经过一番彻头彻尾的痛苦之后,都开始找寻自己原本的样子。

    “莉迪亚明白了要怎么做,如何重新开始,从头开始,这样,她就再也不用害怕孤独了。”的那个她许下新的誓言,当她终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她十六岁的双手松开缆绳撑起那条小船驶向湖心,她和所有人的生活都将重新来过。那个奋力想找到社会地位的家庭,那位奋力想实现人生价值的母亲,以及千千万万和这个故事中彷徨的人一样的迷茫的人,都在关于死亡这件事上得到了活第二次的机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声告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vk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