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源文学社成立的早上,作为工作人员我们提前下去做准备工作。在余家圩社区的院子里,一个个子高挑、皮肤白皙的穿黑裙美丽女子问我:“附近哪里荷花开得好?”我认出了她,在掌上曲靖五周年活动上看到过她的风采、在微信公众号叶浅韵的槿园夏天见过照片、更主要是近期一直在关注她的作品,刚读完发表在北京文学上《鸟的故乡》。于是就脱口而出:“您是叶浅韵老师吧?”她颔首示意。我说旁边不远处就是水乡,荷花开得正好,主动请缨带她前去。夸张的说,这一带我熟悉到闭着眼睛都能找到。余家圩是我的家乡,从小就读余家圩小学,母亲是余家圩村卫生所的赤脚医生,一干就是40多年。读过叶浅韵写的《生生之门》、《生生之水》、《生生之土》系列文章,我对余家圩的感情正如她对西泽四平村的深爱。对故乡的山山水水都含着浓情。
开车经过沿江街道,一会就到了水乡门口。停车后,她说拿一把大伞我们俩个合用,她个子较高,就一只撑着伞。途中,看到一个模样可爱的小孩,便让我拿着伞和包,她去拍照。一路还遇到认识她的熟人、朋友,看她充满爱心善意,小孩子都要抱一抱。去到一片荷花开正好的地方,有白色、嫩粉、水红等颜色,有单株也有并蒂莲。她拍花的时候我就跟在后面抓拍,我也喜欢拍照,尤其是光线刚好,角度刚好时也能拍出让自己满意的片子,拿给她看下是否还行,她说还不错,还喜欢。水边拍颜色鲜艳的美人蕉时,她说:水边拍花人。一下场景就鲜活了,作家捕捉描述画面感很强。经过开满鲜花的小路时,拍了一段唯美的视频。谈到水上飞机场,我跟她讲了前岳市长在《魅力中国行》上的宣传,对于这些领导的去向,她毫不知道,显出文人不落于俗世的一面。
问及中午吃啥?她说水乡吃酱水鱼啦。作为会务组负责后勤的成员,我咋就没想到呢,于是在释外桃源订了酱水鱼。为在会场忙碌不能来农庄吃饭的文友打包了快餐,农庄离社区也不远,但叶老师还是说她送我过去,平易随和,一点架子都没有。
下午珠源文学切成立大会上,她作为文联副主席致词。她引用的两句话对我很有启发,一句是铁凝:“文学最终是一件与人为善的事情 ”。另外一句是毛姆:“阅读就是随身携带的精神避难所”。愿我们在与人为善的路上成为彼此的光。大家需要什么,无非是一个微笑,一个关怀的拥抱,一声真心的问候,一个默默的鼓励。然而愿意提供这种无成本高价值产品的人却极为少见,我们听到的是怒气冲冲的吼叫,看到的是一张张悲愤的怨脸,而后这些人,终将会为他们的产品买单。这就是许多人生活不如意的真相,明白这个道理很难,因为它在当事人的情绪认知之外。因为文学,因为文学结缘的我们,希望有善举、更善良。阅读、写作不仅仅是精神避难所,也是身体的避难所。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压力,获得平静。喜欢上文学后,读过几个女作家的文章,有松子、半夏,人到中年,身体上或多或少都有点毛病,不再去追求虚无的权贵,在阅读与写作中修行,充实和完善人生。在谈《鸟的故乡》创作感想时,叶浅韵写道:周而复始,成为人生。圆满,残缺,混沌。我们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来抵抗现实和想象力带来的创伤,让所有的幸与不幸,都有一个能妥善安置的容器。也只有历经苦难的人,看尽人间欢喜与悲凉,才更能对人世怀有深深的悲悯。月亮残缺的时候诞生诗意,生活残缺时却是苦难和涅槃的起点。对于致力于缝补生活的人来说,如果还有明天来临,它就不至于太糟糕。就当告别不会早早到来,唯愿阳光,照见黑暗,照耀生长。
这次珠源文学社成立的大会真的受益良多,听触及灵魂的感言,还有幸陪同叶浅韵逛了水乡、家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