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人间净土”的理念,大约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由太虚大师提出,后来又由禀承了太虚大师思想的印顺法师等人弘扬于台湾,影响所及,于是出现了一批发愿“欲生生世世在此苦难世界度化众生,转此秽土为净土”的信众,他们以“大乘”自居,自是非他,甚至诋毁修学传统的,求生西方极乐净土的行人。那么,作为一个传统的净业行人,应当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这种理念?又怎样透过佛言祖语来印可这种思潮?这是一个值得四众弟子都来探讨的话题。
太虚大师毕生致力于佛教改革,倡导人间佛教,为佛教适应时代而奔忙,其功不可掩,然其言论,实有出格之处,我们在此摘录他的一段有关“人间净土”的文字,读者应当以尝一滴而知味的认知方式来研讨,来剖析。
我们先来了解太虚大师所提倡的“人间净土”的定义:摘自《太虚大师全书》(14)支论,标题为:创造人间净土:“佛学所谓的净土,意指一种良好之社会,或优美之世界。土,谓国土,指世界而言。凡世界中一切人事、物象,皆庄严清净优美良好者,即为净土。……”我们分析,如果按照这样的“净土”概念,则此世间轮王出世,便是净土;北俱卢州,便是净土;如是乃至六欲天、色界诸天悉可名为净土了。然此等处,皆为众生有漏善业所感,实不足以“净土”名之。再看下来:“什么是人间净土?近之修净土行者,多以此土非净,必须脱离此恶浊之世,而另求往生一良好之净土。然此为一部分人小乘自了之修行方法,非大乘的净土行。此与有些人以中国之环境不佳,而需用复难满足其欲望,同时艳羡美国之丰乐,于是竞脱离中国,求入美籍而作美国人之意相同。此皆由意志薄弱,或于净土所以然之理不曾究竟明白,故有此举。然遍观一切事物无不从众缘时时变化的,而推原事物之变化,其出发点都在人等各有情之心的力量。既人人皆有此心力,即人人皆已有创造净土本能,人人能发造成此土为净土之胜愿,努力去作,即由此人间可造成为净土,故无须离开此龌龊之社会而另求一清净之社会也。质言之,今此人间虽非良好庄严,然可凭各人一片清净之心,去修集许多净善的因缘,逐步进行,久而久之,此恶浊之人间,便可一变而为庄严之净土,不必于人间之外另求净土。故名为人间净土。”
从这一段文字或有太虚大师对修净土法门偏狭者警示之好意,然如把求生弥陀净土的修行人都定位为“小乘自了汉”。那么“小乘自了汉”修行所依据的经典自然也是“小乘经”了?!太虚大师完全忽视净土三经在藏经中属大乘方等教。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判定此经为“菩萨藏收,顿教摄”。被喻为经中之王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华藏海众均实证三贤十圣位的菩萨,而同以普贤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如果依太虚大师的这个标准,此华藏海众,古印的龙树菩萨、天亲菩萨乃至中国净土宗的十三代祖师,智者大师等均被排在此“小乘自了汉”的行列中啰!这种说法是所有的弥陀净土行人都不会承认的一个标准。
从上面这段文字中我们也可以觉察出:太虚大师所提出的“人间净土”的理念,与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净土三经的宗旨多有相悖。这是因为太虚大师为了推进他所提出的三大革命之一:“教理革命”,为了在思想上、理论上实现佛教的入世转向,于是这“千经俱阐,万论均宣”的弥陀净土法门便被他革成了唯主入世的“人间净土”。当学人看到“教理革命”这个理念,心中就不禁生起重重疑云:“教理”也是可以革命的吗?!教理可是佛经的根本内涵之所在,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金口宣说,蕴含亘古不变的真理,是引领此世间无数无明痴暗的众生走向解脱之路的法宝啊!教为佛陀之言教,理为教中所说法之道理,依理起行,由行证果。“教理”被革,又何以能得到出世解脱之果呢?!太虚大师这种不惜以曲解教义来推进他的改革,学人实在不敢苟同:如果教理被曲解,关系佛教解脱的理论内核被改变,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今天的学人,对大师当年的改革思想应当以有所扬弃的态度来审视。
显然,“人间净土”的理念,是可以顺应那些没有理性的观慧,不想发“厌离心”,且深具恋家情结信众的需要,正好“生生世世在此娑婆世界度化众生”。然而早在中国的南北朝时代,天台宗四祖智者大师,在他所著的《净土十疑论》中就这样说:若有人欲发心在此世界度化众生,必须是那些已经证得无生法忍的久修行菩萨。未得无生法忍的初发心菩萨,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可于浊世中救苦众生。并引龙树菩萨所著的《大智度论》:具缚凡夫发大悲心,欲在五浊恶世救苦众生,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为什么呢?一个未断烦恼,未得忍力的凡夫处此浊恶世界,自己尚且心被境转。为六贼所缚,难保堕落于三恶道,怎么有能力救众生呢?!“即使凭借一点善业生于人中,然而要论断烦恼、证圣果,那却是很困难的。其人或者生于国王大臣之家,虽然富贵自在,有幸遇到佛法,也会当面错过,不肯信受修持。因为“富贵学道难”。而且由于三毒烦恼炽盛,多造众罪,毕此生后又入三途,经无量劫。如此循环不休,常受生死轮回之苦。一直到今日,人人都是这样”。这就是龙树菩萨把在此间修行判定为“难行道”的原因。《维摩诘经》中也说,自己的疾病都不能救治,又怎么能救治他人的疾病呢?!论中又说:我辈凡夫,犹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母,或堕坑落井,因为渴乳而死。又如幼鸟,羽翼未丰,只能依附于树枝,不可远飞。翅翮hé成就,方能飞空,便得自在无碍。
智者大师引种种譬喻,善巧言说,告诉我们:一个未断烦惑,未得忍力的生死凡夫是不具备度生能力的。唯有专念阿弥陀佛,乘佛愿力,临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证无生忍已,再来三界,凭借无生法忍的功德力,救苦众生。广施佛事,方能任意自在。因此龙树菩萨把求生净土称为“易行道”。我们透过祖师的智慧,观察今天这些持“人间净土”理念的信众,舍易行道,取难行道。完全忽略了世尊在宣说一乘了义的《妙法莲华经》时对我们的谆谆垂诲:“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故法华经中大富长者备四车,诱引诸子出此火宅。而在此世间谋求建构“人间净土”的这些人,却不自量力,意欲以一杯之水,来浇灭此三界火宅中洞燃之烈焰,其可得乎?!
弘扬佛法,当本诸经论,不违圣教,否则贻误众生,其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可不要忘记了善导大师对后学的殷重晓谕:“宁可今世错信佛语,不可执菩萨论以为指南”;“若实是菩萨者,总不违佛教也”。以此来作为学人勘验正误的指导准则。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异见纷呈的时代,那些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接触到佛教的人,由于他们并不具有择法慧眼,如果一开始便接触到这种没有经典依据的,鱼目混珠的“人间净土”理念,则令他们要么错解大乘佛法,要么止于人天善法。等待他们的,必将是重蹈“三世怨”之覆辙。
值此浊世,整个地球环境日趋恶劣,世界各地频繁发生天灾人祸,这些灾难,就是在向世人昭告着、证明着佛经中的悬记:此南阎浮提,正处于五浊增盛的减劫末代,人类的命运将愈加趋向于苦难。面对这种局势,世人心中惟有惶惧与茫然。他们需要佛陀甘露法水的滋润啊!而我们何忍将此似是而非的“人间净土”理念来误导众生!净土三经所开显的“净业三福”、“弥陀名号”等,就是我们“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最好的入世理念。此理念可令“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这可正是一幅丹青难绘的‘优美世界’啊。实不必另起炉灶,别创理念。面对那些不明真相之人的诘难,净业行人应当自信满满,而不是低人一头,因为诸佛出世的本怀就是要度化众生超越于二种生死,直到究竟的彼岸。我们仰尊本师垂训,顺着历代祖师走过的路在走,循着无数往生先贤行过的路在行。我们求生净土,绝不是因为悲观厌世,而是悲心救世;不是崇洋慕外,而是为了将来更高层次的入世——不仅是在此娑婆世界,而且是在更为浩漫无垠的十方世界广作度生的事业。上供下施,快速圆成佛果。其境界又岂是局此一隅者所可瞻其项背?!
让我们一起庄重发愿吧:愿天下所有希望离苦得乐,希望自利利他,希望在此生就能获得解脱的学人,能够理性地转向求生弥陀净土,弘扬弥陀净土。这是智慧的抉择!也是称合诸佛本意的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