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繁花盛开的春天外出学习,心情也乐开了花,更何况这次学习的地方可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南昌。可是去南昌之前,我对它的了解好像只限于江西的省会、南昌起义、和与千古绝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相关的滕王阁。但千里之行后,我已稛载而归。
夕阳下的赣江 江南名楼滕王阁 革命圣地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文化历史底蕴丰富,可谓人才济济星光熠熠。五天的学习,让我对南昌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民风民俗等方面有了更加丰满的认识。作为一名地理老师,一直希望我能用脚步去丈量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能用眼睛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并把所见所闻做为第一手教学资料,让我的学生爱上地理,并拥有欣赏美、感受美、传达美的能力。我想,南昌之行,定会为这个愿望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此乃收获一。
千里之行,稛载而归外出学习的意义在于反思和对比。从初为人师时的懵懂,到稳稳站住讲台,再到领着地理组冲刺中招,六年的时间其实很长,个人的成长速度并不是很快。按照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为什么从教六年,我并没有成为地理教学领域的专家呢?国培专家吴江林老师亲手经历给了我答案,他整理的每一个学案都至少花二十多个小时,经常不舍昼夜,全年无双休地工作,因此换来了学校连续七年的第一,自然也换来了生物教学领域的专家头衔。对比和反思自己,什么时候为备一次课可以不睡觉,可以不要双休?六年的时间像放映一样略过,很惭愧我没有这样忘我工作过,工作后更没有像他那样持之以恒做一件事。成功人士的成功案例再次证明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更重要的是有人再次警醒我:想要成功的事业,别无他法,奋斗吧!此乃收获二。
千里之行,稛载而归外出学习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避免长期足不出户而造成的闭门造车和坐井观天。对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要求,最近几年我也都在试着践行,但教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到底哪一环节出了问题?如何尽可能的保证效果?对于如何设计适切的教学目标?吴江林老师给出了“五步法”。一、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学习结果;二、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明确重点和难点;三、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行为程度;四、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行为条件;五、综合呈现三维教学目标。反思自己在此环节的问题,主要是学情分析太少,导致我所带三种不同层次的班级,以及同一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呈现出来的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对于如何设计能检测教学目标实现度的教学评价?吴江林老师给出了“三步法”。一、依据教学目标类型确定评价方式与达标程度;二、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层次的多种评价任务;三、综合考虑,确定并形成评价任务体系。反思此环节自己的问题,主要是疏忽了评价任务的多样性。对于三种不同程度的班级,往往只在检测的量上有不同,而对于检测的质的不同没有体现,所以最好班级的最大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对于如何设计落实教学目标和评价的教学活动?吴江林老师也给出了“三步法”。一、讲行为条件具体化为学习策略;二、将评价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三、撰写教案、学案和课件。反思此环节自己的问题,主要是总是不能完全走出满堂灌的怪圈,也没有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特别是有了中招压力后,更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磨刀,唯恐磨刀的功夫太多,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功,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关键问题上弄透,减少后患,才是正道。此乃收获三。没有中招压力前,地理课是好看好玩的,有了中招压力后,为了应试实用,地理课好像变得不再好看好玩。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不能既实用又好看呢?此次南昌之行也在告诉我,鱼和熊掌应该是可以兼得的,当然,首先应该摒弃浮躁、脚踏实地,把每次学习所得用于教学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