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当结果不尽如人意时,你可能只是看上去努力罢了;当结果尽满人意时,你可能是真正的努力了。
看见成绩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崩溃了,开始哭(当时还不是很痛苦)。当我们班主任在群里发出上线名单,同时说明我和另外一个同学没上线时,我开始痛苦的大声哭起来,当时心里好难受,好难受,一点都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在市三次模拟中,我和她都上了二本线,并且在班里的考试中,我们的成绩都是稳定的,可以说在高考前——我们俩是妥妥能上二本的。可是生活处处充满惊险——我们碰上滑铁卢了,考得很糟糕,连二本都没上(我差几分)。在上线名单中,我见一同学名字,更是号啕大哭,因为她属于那种可能上线或者不能上线的,最后她上线了,而我,在她眼中是绝对会上线的,但却没上,落榜了。当时内心充满了悲伤。“最可能的也会变成不可能,不可能的也会变成可能”,这带点讽刺,带点捉弄人。
我内心一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那时,我爸我妈我弟都在吃饭,就在屋外,而我在离他们不远处蹲着大哭。我妈说“哭什么,有什么好哭的,考了多少分?”我哽咽着说“差几分”,接着不断呜咽。我妈说“别哭,没事,有什么好哭的,上不了一本,就上二本!”我爸也附和着。我说“就差几分上二本。”(因为我最后几次考试的分数接近一本,所以他们会那样想)我记得我妈那失望震惊的神情,我爸一句话也没说。天气本就热,有点沉闷,现在更沉闷了,蝉不停的叫着,加剧了气氛的尴尬度。我一直在那哭,心想他们一定对我很失望。他们认为复读一年,我肯定会考上的,因为我底子不错。他们还想——考上了,就算是二本,一定要摆酒。可现实就是如此打击人,击破人的幻想。那时,我心里一点都不舒服,就像陷入了坑里,怎么也爬不出,很难受,很不舒服。
复读的一年里,我是较刻苦的。(可能因为不是绝对,而是较,结果才如此)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起床、中午看看书,然后午休、晚上带书回去看看,按时23点睡觉。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在上学期,勤问问题;下学期,懒惰没问问题。完成规定作业,做自己买的辅导资料,归纳总结。有时不太投入,只是流于表面,像机器一样重复同样的事,没有用心去做。有时过于极端,学时拼命去学,玩时拼命去玩。可能我的一些同学认为我每天坐在座位上看书、写作业,很认真,可是不是都是的,有时我内心不是很认真、专注,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其实我内心有点抵制看书、写作业,因为做着的自己又不会,记着的又容易忘记,考试又有可能不考。我十分矛盾——不喜欢,却又不得不这样做,不会,却又不得不这样做。带着这种矛盾复读了这一年。
复读这一年,给我受益匪浅的是语文和政治里的哲学。语文教我感知生活的美,哲学教我辩证的看待事物,对未来充满信心。
复读给我的教训是——1、做,就带着心认真的做,心无旁骛。2、不要走极端——不要等该学时才学,不学时就不学,要将学习融入生活中,时刻学习。3、如果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首先学着接纳它,喜欢它,发现它的乐趣。
对于落榜,我有时候会想,自己没上二本,其实也挺好的,因为没落入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成功里。其实对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成功,我是十分矛盾的——既想拥有它,又有点排斥它。当你达到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某种成功的标准时,你或许会得到某种心安,还可能收获别人羡慕的眼光,但是却又被束缚于某种规则之下。但是你没达到某种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成功的标准时,你就会倍感失望,心有不甘,还可能遭受身边人的非议,但是却可以获得某种自由。我矛盾、犹豫,最终听从他们(乡镇干部)的建议,将志愿从专科学校改为三本学校。
人生路漫漫,历练无止境,心胸需开阔,勇敢的接受生活给予的苦难,化悲愤为前进之动力。
天依旧会蓝,只是沉闷会消散。
![](https://img.haomeiwen.com/i6890480/9353af5a2e24aad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