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安游荡,想要去寻找历史上长安的影子,幸而长安城的影子仍在。最突出的莫过于“大明宫”和“大唐芙蓉园”,这是那种进去了就再不想出来的地方,那种“好”就是离开了“舍不得”。我坐在廊腰缦回的长亭边,凝望着隔湖对望灯火辉煌的紫云楼和仕女楼,内心涌现出千丝万缕的感慨,心中洋溢着赞叹却难以言说,毕竟这会流连于这良辰美景的是准科学家,而不是诗人,我只是凝望,凝望……
一个时代的繁荣,除了物质财富还有精神文化,我们的时代显然只有前者少有后者(也许现代的物质财富超过了盛唐,但是显然没有可以与那个时代相媲美的伟大的艺术),因而某种程度上令人沮丧。当几乎所有人为了生存而挣扎,被无边无际的繁忙所占据,而没有浪漫的情调去自由创造,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又能给后人留下什么?有时不禁感到,如今的时代及生活于其中的人,就像一个即将干涸的池塘里挣扎着的鱼,充满了焦躁和不安。我想那匮乏的水应当就是滋养心灵的精神文化吧。(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资本的怪兽”在作妖)面对着文化传统的空心化与信仰坐标的丧失,在如今很难再能感受得到伟大与崇高。所以,只能去追忆往昔,从而澄清本该有的样子。我们文化传统的失落,某种程度上是人类内部恶性竞争的结果,在中国近代史的悲惨经历后,我们不得不采用西方国家的游戏规则,可是他们的文化传统于我们而言,有如天上的浮云,就算是明媚的阳光,也难比泥土的芬芳。如今的处境实在是:自身文化传统的丢失,对外来文化的不适,而现代自身又没什么值得称道的文化,结果就是一种空虚而无所适从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去追溯呼唤传统了,仿佛一个迷失本心的人在对自己过往经历的回忆中找回自我。西方的文化理念强势而又野蛮,逼着全世界都要按照它的模式运行,然而近几百年的历史可以证明它的“毒性”有多大!在这种恶性竞争的氛围里,在人的主体性因某种不知名的盲目力量而日益丧失的情况下,人类的灾难起因于人类社会内部因素比外部自然因素的可能性要大的多得多。以至于有时不禁去想,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始模式,人类是不是能生存得更长久呢?
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