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第一批自媒体人,但我算是微信自媒体时代第一批运营人,从2013年开始,经历了风云迭起的高潮到现在趋于平稳的现状,我非常非常的清楚这几年,微信养活了哪些草根,捧红了哪些名人。咪蒙,就是其中一个。她称自己是宇宙第一红人,不算夸张。凭借《致贱人》《致low逼》2篇文章刷爆朋友圈,加上幽默风趣,敢于自黑,怼天怼地的文字风格一下子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关注,公众号头条广告飙升至头条80万,次条40万,真的是天价了啊。不愧是瑞典人,狠!
咪蒙的账号我一直都关注,刚开始几乎每篇推送都会看,看她骂的那么顺溜真的畅快人心,也觉得很有趣。她之所以可以爆红,除了她超凡的文字驾驭能力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她看透了人性的弱点。路金波在咪蒙遭封杀后发表过以下一段话:天下生意人想要赚钱,要么利用人性的缺点,要么利用人性的优点,一般前者来钱快。
咪蒙利用了人性中哪些弱点?似乎不难回答。按照凤凰网言论,严厉禁止和打压煽动情绪、毒鸡汤,破坏社会和谐的角度来看,咪蒙一方面利用了自我需求得不到满足后的焦虑感和读者产生共鸣,另一方面把自己化身为这群人的领军人聚集起来抱团取暖,字里行间表露了太多的无病申请和负面情绪的放大化,并没有很好的做到传播正能量。
在北上广一线城市生活的人,往往特别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过高的房价和巨大的生活压力这两座大山压的人喘不过气来,欲望得不到满足,幸福感很低。精神在空虚和焦虑状态下的人,往往特别喜欢看看心灵鸡汤,找到一支跟自己同样处于所谓苦难中的队伍,然后大家一起沉溺。咪蒙从深圳乔迁到北京,她当然深知生活在一线的人是怎样的感受,在利用自己纯熟的文笔加以描述,让人一下子映射到自己身上,产生极强的共鸣,一篇又一篇十万加的佐证,咪蒙对人性的把握也越来越熟练,所以造就了她很快突破1000万粉丝数的关注量。这算是短时间内现象级事件了。
虽然她声称自己传播的是正能量,但她一如既往的画风令很多人渐渐反感,每个人都有求生欲,一开始很焦虑的我们哭泣一段时间后,总有人不想继续沉迷了,就如同一群孩子都摔倒了,大家集体哭泣,可总有那么一些人发现眼泪解决不了问题,不如爬出来去行动,去征服来得靠谱。当然有思辨能力的人,完全不会卷入到咪蒙营造的焦虑氛围中。因为他们知道鸡汤完全不能化解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更何况还有很多都有毒,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自己带到消极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就好像本身一个人已经意志力薄弱正在摇摆,这时候另一个人声音不停地在耳边跟自己说“放弃吧,别挣扎了”一样。所以那些醒过来的,那些从来都没有认同过咪蒙的,那些冷眼看笑话的,那些存心恶意竞争的等等聚集起来谩骂咪蒙,为了流量为了点击,一波又一波的无底线自媒体人轮番炮轰,甚至朋友圈出现了“含咪率”如此恶俗的测试。
咪蒙不止一次被喊话,也不止一次被骂,但似乎她毫无收敛,我想她认为自己已经通晓人性了,但人的内心很复杂,尤其是成年人,你感觉好像很懂他了,有时候一件小事又突然让你觉得,好像眼前这个人是陌生的。
那些醒过来的,那些从来都没有认同过咪蒙的,那些冷眼看笑话的,那些存心恶意竞争的等等聚集起来谩骂咪蒙,为了流量为了点击,一波又一波的无底线自媒体人轮番炮轰,甚至朋友圈出现了“含咪率”如此恶俗的捉弄。都是很好的证明。
咪蒙对外声称自己深刻反省了,未必。因为她还是她,始终是她,从我们一开始因为她的脏话她的文笔而拍手叫好最后也因为当初这些吸引我们的点而毁了她,所以到底是我们变了,还是咪蒙变了?
有位很有名的运营人,在自己的公号里分析,咪蒙之死单从运营的角度看,是因为她不懂得排兵布阵,不懂得运营之道。运营,最底层的逻辑何尝不是对人性的操控?高级运营,一定能够洞察用户需求,并且能够熟练运营战术操盘这一切,心理学上,人的意识是可以被操控的,所以咪蒙死,红在对人性的了解,死也死在对人性复杂化的固执己见,不懂得变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