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

作者: d1d4588b7637 | 来源:发表于2015-02-18 05:39 被阅读87次

前几周读书群里的朋友推荐了“懒人听书”的App,于是下载安装,终于可以听到中文有声书,十分欣喜。在首页看到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于是便随手点入,竟然欲罢不能。虽然现在才听了三分之一强,却已经有了很多的感想,就先写上一部分读后感,全部听完后再补上一篇。

对于盲聋人海勒的了解,之前可能是在小时候的课本或是某本课外书上看到的一段节选。那段文字里记载了她小时候又聋又盲,不会说话,经常对家里人和新来的家庭教师发脾气。然而,老师用一颗真挚的爱心慢慢融化了她,最后在某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她们在院子里玩水的时候,小海伦突然领悟了万物皆有名的道理,学会了第一个单词“water”。后来就言之不详了,只记得好像她长大后成为了一名有名的作家。童年记忆里更深刻的,是我们自己的“海伦”张海迪姐姐,她那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鼓舞了整整一代人。

如今重新进入海伦的世界,她童年和青年时代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亲切而又感动的。她对很多事情的感受,我都持着相同或相近的观点,但更多的是从她的文字里汲取了积极的力量。

海伦出身并不贫寒。她父亲是报纸的编辑,家中有6个孩子,并有仆人,6岁时全家搬到一间大房子。家里在别处还置有度假用的别墅。这样的条件,在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阿拉巴马州,至少和现在的高级白领新贵族相当。想想也是,如果不是家境富裕,在那样的年代,她父母怎会有这样的财力在全国范围内不遗余力地为她延请治疗眼睛的医生,到波士顿最好的盲人学校请老师来做家教。无论如何,海伦是幸运的,因为她的身边围绕着这么多关爱她的人,尤其是她的父母,扶持帮助着她成长。而我作为晚于她出生近百年的读者也是幸运的,因为她的文字,我得以聆听这一颗曾被命运囚禁的高贵心灵,如何顽强地挣脱了视觉和听觉的束缚,学会了文字和说话,又一路优雅的行去,走进大学,遍览群书,广泛交友,和普通人一样地生活,却又比普通人更热烈地享受生活里的各种美好。

海伦生下来时是个健全的孩子,却在第19个月大的时候因为一场高烧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从那时开始一直到七岁时启蒙老师沙利文小姐帮助她开智,感官残障带来的不便和痛苦可想而知。她自己在文中说,那段时间里,她就像是在迷雾笼罩的茫茫大海上摸索航行,根本不知道方向。我从字里行间感觉到的,更像是一只痛苦的困兽在密闭的黑屋子里挣扎怒吼,想要逃离心智的茫茫沙漠。我自己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晚开口说话,在那段家人为之焦虑的日子里,我亲眼看着两岁不到的娃企图用单音节发音表达自己感受或要求而不能时的焦躁与痛苦,自己的心也为之深深的忧伤。对于小海伦来说,那种痛苦只会多而不会少吧?

然而,让我感动的是,她的文字里,充满了温暖和阳光。童年有过的挣扎和不快只是被轻轻带过,文中洋溢着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她不只一次地提到,因为她必须克服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才能做到一些在别人眼里极其普通的事,所以她也比普通人更能领会并感恩生活的美好。因为眼不能看耳不能听,她的嗅觉和触觉远比普通人来得敏锐。书中有很多地方描述了她对大自然的热爱,那清风吹送过来的青草泥土花香,森林里的淡淡松香,海浪拍打礁石带来的震动,各式各样,数不胜数。她以她自己的方式体验着我们正常人也能够体验的一切美好,甚至走得更远。她能通过墙壁家具的震动来欣赏音乐,通过触摸演员的嘴唇和喉咙来欣赏歌剧,通过栏杆上颤动来“聆听”栖息在栏杆上的鸟儿的歌唱,甚至通过触摸别人的脸来判断个性。我一直相信上帝是公平的,对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一定在某个地方为你开启了另一扇。海伦不仅通过努力拼搏为自己开启了心灵之门,更用她的经历给千千万万人送上了金钥匙。不管她之后的政治取向如何,职业生涯如何遭人评判非议,就凭她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也值得我们深深敬重。

海伦对大学批判道,大学变成了让人学习而不是思考的地方。她说的是一百多年前的哈佛大学,我们现在与之相比,又进步了多少呢?抑或我们更倒退了?她还提到对于文学欣赏,她宁可从直接阅读中体验作品的美妙,也不愿意把那些名作借批判分析之名将其大卸八块作肢解性的解读。我心戚戚焉。这个心窍玲珑剔透水晶一般的女子!

海伦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也超出了我的想象。她曾在波士顿和纽约求学,但从哈佛大学毕业之后,又回归田园生活,并试图利用农庄里的资源自给自足。她提到曾购买苹果树苗,用五年的时间慢慢等到苹果树结实,然而收获在即时,农庄里闯入了不速之客,有野鹿一家五口到果林里扫荡,最后只剩下五、六株幸存。即使是这样一件令人沮丧的事,在她笔下也被描述的妙趣横生,不由得令人心驰神往。看看我们现在,藤校毕业的大学生,估计个个都要削尖脑袋往大都市里钻的吧?

我最钦佩的是海伦如此接地气却从未停止学习和思考;她从大自然中汲取生命的活力和能量,更拥有着一颗温柔善良的心灵。年轻海伦阅读量之大范围之广是让我这个正常人汗颜的。如果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生活里的小挫折都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行动,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比海伦感受到更多生命的美好。

PS: 在这里,摘抄了书中前半集里一些海伦的文字,和大家共赏。

就这样,我走出了埃及,站在了西奈山的面前。一时灵感通遍我的全身,眼前展现出无数奇景。从这座山上发出了这样的声音:“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 )、“老师”(Teacher)等。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记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问起“爱”这个字的意思。当时认识的字还不很多,我在花园里摘了几朵早开的紫罗兰送给莎莉文老师。她很高兴地想吻我,可我那时除了母亲外,不愿意让别人吻我。那时侯,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

“爱是什么?”我问。

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

我第一次感到了心脏的跳动,但对老师的话和动作依然迷惑不解,因为当时除了能触摸到的东西外,我几乎什么都不懂。

我闻了闻她手里的紫罗兰,一半儿用文字,一半儿用手势问道:“爱就是花的香味吗?”

“不是。”莎莉文老师说。

我又想了想。太阳正温暖地照耀着我们。

“爱是不是太阳?”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么?”

当时在我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热力使万物茁壮生长。

但莎莉文小姐却连连摇头,我真是又困惑又失望,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老师不能告诉我,什么是爱呢?

一两天过后,我正用线把大小不同的珠子串起来,按两个大的、三个小的这样的次序。结果老是弄错,莎莉文小姐在一旁耐心地为我纠正错误。弄到最后,我发现有一大段串错了,于是,我用心想着,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把这些珠子串好。莎莉文老师碰碰我的额头,使劲地拼写出了“想”这个字。

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

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不是在想珠子的排列方式,而是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那天,乌云密布,间或有阵阵的细雨,突然间太阳突破云层,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又问老师:“爱是不是太阳?”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师回答说。她似乎意识到我仍然是困惑的,于是又用更浅显、但当时我依然无法理解的话解释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海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py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