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进入一年级的学习快一个学期了,我也很荣幸地加入了吼叫妈妈一族。
网上流行的说法:不教作业时母慈子孝,作业模式开启就是鸡飞狗跳。我以为我会不一样,我告诫自己要有耐心,耐心。其实我也很有耐心地陪伴了一段时间,好好说,不管他怎么发脾气,我面不改色,温柔地对待。这样的情况在我某天去工作之后就改变了,我的工作也只是偶尔,当时就三天的时间,也没有完全不在家,晚上我就回来了,从那个时候,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以至于到现在我还在质疑我自己,要是那个时间没有去工作,会不会不一样?
其实我家宝贝学习还是很自觉的,尤其是刚开学时,一回到家就是把作业拿出来,有时不吃饭也要先完成作业。当然现在也保持着,就是积极性似乎低了点,写作业开始磨蹭。或许孩子已经过了那个最初新鲜的阶段,每天日复一日的上学,放学,写作业,会有点倦怠。
当有问题出现时,我也在想办法解决,百度啦,或者看育儿书了。也试过书上的方法,比如,作者说的作业是孩子的事,不去提醒,让他玩,让他自己合理分配好玩和学习的时间,当他开始紧张时,下次他自己就会把握好(中间虽然家长也会焦急)。确实,都说什么,陪孩子学习不是坐在他旁边监督他,要让他自律,自尊和自律是成正比的。我也想一劳永逸,就去试了,两天,我家宝贝跑到邻居家玩,都忘记了时间。我很焦虑,觉得这么放任肯定不行,第三天我就又开始提醒了。所以,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其实父母比孩子更忧愁,总担心他这个做不好,那个弄不了。是我们在担心他没有完成作业会怎么样。要是一直放任孩子自己来,是不是孩子在几天之后,自己也会觉得腻,觉得不对?应该会这样,但万一熊孩子就是一直不顾学习呢?伤脑筋,一年级是不是真的可以放手?我们按照我们自己的观点来看待孩子,总认为孩子一刻懈怠,就赶不上别人的孩子了。
再比如,作者说她家在她女儿做作业时开着电视,希望培养女儿在嘈杂的环境下我依然可以安静学习的习惯,不被外界的事物所打扰。刚好我家的小宝爱看电视,所以我当时试了,和大宝说,你觉得电视可以开,就开,不能开就不看。大宝说了,可以。事实上是,孩子的注意力被电视吸引走了,一道题盯着半天,需要思考的时间全拿去看电视了,再问他的时候,就只会说我不会了。一年级的孩子要是不为电视所动的话,那真的是早熟了。所以该杜绝的还是要杜绝,早期的习惯要父母在身边帮助培养。方法是好的,只是不适合我们家。未来我可能还会再尝试。
在成为了陪读一族时,有时我的情绪会被孩子带着走。尤其是我家孩子着急地吼起来,哭起来时。他急我也急,作为妈妈的我,就只能大嗓门,真的是很生气。育儿书上都说了,大吼大叫的妈妈只会教出不自信的孩子,有时生起气来,真的控制不了。就像今晚还是这样,开始学看图写话,这个有难度,孩子有话说,但写起来就很难。因为需要动脑筋,又或者孩子发现“我不会”“我真的不会”这些词很管用,所以每次就用这些来回复我,以期我能帮忙做。因为做过几次了,大多数时间都是我陪着写的,所以我非常生气地吼了几句,我家大宝在我的吼叫下,自己完成了两句。其实不管他写的好不好,能写出来,都非常棒。我害怕的是不去想,时间长了,原来会写的两句慢慢变成一句,最后变成一个词,这样是很可怕的。可是孩子要是真不会写,再怎么吼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在开始的时候,要维护好他对这个题型的哪怕一点点喜欢,老实说,我也害怕这种题,我总觉得教不来。所以特地去百度了下。
首先,要先弄清这个阶段的看图写话,考核孩子什么。主要是训练孩子基础的表达能力,让孩子学会写一个完整的句子,知道写作的基本顺序,还要会观察。
那么,怎么写呢,要分几个步骤:
1、先观察,看场景、看人物、看其它小的物品,再思考图片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由静图到动图,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孩子不会写时,先让他说,不会说?家长就问问题,一个一个问题去引导孩子。孩子的说就是表述,可以流利的说了,写下来就简单了。孩子在说的过程中不完整的话,家长补充。
3、写话时,不会写的可以用拼音代。写好拼音,自己再拼读下是否正确。
在写话的过程中,让孩子明白什么样的句子是完整的,就是有主谓宾。之后再加修饰。
以上是写话的方法,那么平时家长应该怎么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呢?多带孩子去外面游玩,或者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让孩子在不同的场合观察,有实践才会在看静图时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多阅读,看到好词好句,片段,未来都可以用的上;多培养表达能力,平时让孩子多说说,表达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或者对一些景观的想法。
真的感觉不是孩子不会,是自己不会教。正确地去引导了,孩子会变得有兴趣,而不是在自己的吼叫下,让孩子变得害怕。想对自己说,你除了嗓门大,还会啥?
一句老话,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想要让他变成什么样,取决于你每一点的创作。在陪伴的道路上,有辛苦有欢乐,不吼不叫,用对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