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泰国的“埃菲尔铁塔”和泰王的中文名都与他有关

泰国的“埃菲尔铁塔”和泰王的中文名都与他有关

作者: 金陵老锣 | 来源:发表于2020-04-26 15:54 被阅读0次

到达曼谷的第一天,就迎来热浪滚滚的高温天气,原计划坐公交船先游黎明寺,再渡过湄南河,去河对面的大皇宫。可不凑巧的是,这天大皇宫有活动,不对外开放。更不巧的是,这天是周日,据酒店服务员讲,湄南河上的公交船都停航。没有办法,只能选择打车先去黎明寺看看。这座寺庙实际上是当时吞武里王朝的皇家寺院,它最壮观的就是寺内的大佛塔。此塔是曼谷市内最高的佛塔,在主塔周围还有四座与之相呼应的陪塔,形成一组庞大、美丽的塔群,因此这座塔也被誉为泰国 “埃菲尔铁塔”之美称。

此塔被誉为泰国的“埃菲尔铁塔”

黎明寺与大皇宫隔着湄南河遥遥相对,但从黎明寺佛塔的建筑风格上讲,它与泰国寺庙内绝大多数的佛塔,有着很大的差异。有的旅游小册子上,介绍它是泰国境内规模最大的大乘舍利式塔。对于规模最大我不否认,但说它建筑风格是大乘佛教式的舍利塔,却不敢苟同。在泰国,这个塔又被人们称为“巴朗塔”,它实际上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建塔样式,其塔的上端会有一个犹如剥了皮的玉米柱,跟泰国的斋滴佛塔有着明显的区别。巴朗塔源于婆罗门教的希瓦楞崇拜,因为婆罗门教的最高神祇湿婆(Siva)就是以希瓦楞(Siva Leng)的形式出现的。这种希瓦楞崇拜说白了就是男性生殖器崇拜,而这种崇拜是早期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反映了在生殖力极度低下的环境中,人类对自身繁衍的迷惘和困惑,经过宗教的加工诠释,从而成为了一种信仰与文化形态。

黎明寺大佛塔也叫巴朗塔

由于巴朗塔与高棉式的“巴刹”塔在建筑风格上很接近,而高棉人又信奉大乘佛教,因此就把这种略带高棉式宗教建筑风格的佛塔,误称为大乘舍利式塔。其实,黎明寺的这座佛塔不仅再称呼上与高棉式的“巴刹”塔有明显不同,而且在建筑风格上,也更接近于婆罗门教的巴朗塔。黎明寺又称郑王庙,这两个叫法都与吞武里王朝的开创者、泰国民族英雄郑信有关。泰国用自己文字撰写的史料中,共记有四个王朝,依次为素可秦王朝、大城王朝(也称阿瑜陀耶王朝)、吞武里王朝和如今的曼谷王朝,而这些王朝都是用地名来冠之。在这些王朝中统治时间最短的,就是这个吞武里王朝,前后只有十几年,然而却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

黎明寺前“达信大帝”郑信的雕像

郑信是吞武里王朝第一任国王,也是最后一任国王。他的父郑镛是中国人,母亲洛央是泰人,祖籍广东潮州,目前在他的家乡澄海县还有他的衣冠冢。传说郑信从小就过继给了当时大城王朝的财政大臣做养子,因此他对华语和泰语都十分精通,这种特殊的经历也为他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年后的郑信以官宦子弟的身份入宫,充任御前侍卫,后又被委任为达府军政长官,封爵为披耶,因此他也被称为披耶达信。郑信在率兵打败侵占泰国的缅甸军队,复兴了泰国后,建立了吞武里王朝,并定都在湄南河畔的吞武里。据说,当时郑信率部从大城到达湄南河畔的这座寺院时,正值黎明,他就将该寺改名为黎明寺,并把此院改建成了皇家寺庙。郑信在短短的十几年里,文治武功,确立了现代泰国的基本版图,因此也被后人尊为“达信大帝”。

黎明寺又被称郑王庙

吞武里大帝郑信,虽然出身于一个华人家庭,但并不影响他领导泰国人民进行驱缅复国的斗争。并在抗击缅甸侵略者,实现泰国统一,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共认为泰国“五帝”之首。作为泰国民族英雄,人们自发的在吞武里、曼谷、罗勇等地,相继设立了一些郑王庙。每逢他的生日、登基日、遇难日,人们就会来到郑王庙里,表达哀思和纪念。黎明寺也就在这个时候,又被泰国人尊称为了郑王庙,寺里的那座塔曾被称为郑王塔。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泰国政府又在曼谷城隔河相望的吞武里,竖立了一座雄伟的郑王纪念碑,以提醒泰国人民,始终牢记他在抵御外敌,恢复国家独立和自由的恩德。

吞武里大帝郑信纪念碑

吞武里王朝是泰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短的王朝,之后就进入了现在的曼谷王朝。曼谷王朝的开国之君拉玛一世,原名叫通銮。年轻时他就是郑信的好友,还娶了他的女儿为妻,并成了郑信身边的一员大将,得到了重用。在郑信统治后期,朝内发生了震动,在军事政变中郑信败为了阶下囚。通銮则率军剿灭了政变后,并没有将郑信救出,而是用檀香杖将郑信击死,自立为王,至此开创了曼谷王朝。通銮加冕登基后,自封“拉玛一世”,同时也把都城从吞武里迁到了湄南河对岸的曼谷城。然而他深知郑信与清王朝有着良好的关系,为了能得到清廷的认可和册封,他在向清政府呈送国书时,便自称自己是郑信的儿子郑华。此后从拉玛二世到现在拉玛十世,曼谷王朝的所有君王们,都会有各自的中文姓名。

湄南河又称昭披耶河是曼谷的母亲河

曼谷王朝从拉玛一世当政起,延续至今,已经历了十位国王,其中有父传子位,也有弟接兄位。史学界一般将拉玛五世之前称为王朝的初期。由周润发主演的香港电影《安娜与国王》就反映了四世、五世父子俩,如何适应世界格局的变化,主动采取改革开放的策略,成功的促进了泰国社会的转型发展。尤其是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大帝,在他统治时期,加强了泰国的君王制,并创立了现代军队和国家官僚体制,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思想。朱拉隆功是位伟大的君主,他也被后世尊为了“大帝”,每年的10月23日是拉玛五世王的纪念日,也是泰国法定节假日,以表达他对泰国社会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周润发主演的香港电影《安娜与国王》

如果说拉玛五世构建了现代的泰王国,那么他的两个儿子继位后,把它建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到了1932年,发生了著名的6月24日政变,使泰王国由君主专制逐步走向了君主立宪制。尤其是拉玛七世退位后,泰国进入了以军人为主导的政治形态,这种国家治理结构,我个人认为基本上延续至今。至此军人集团在泰国政治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当他信兄妹被政变军人赶走时,我们也就能完全理解了。自拉玛八世九岁继位到神秘自杀,再到他弟弟普密蓬·阿杜德继位,成为拉玛九世,这期间,王室虽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但也没有完全被消弭。

普密蓬国王、王后和儿子哇集拉隆功

二战结束后,军人政府逐步给了国王一个更明显的公众作用,并帮助其成为政治结构的核心,虽无实权但在社会等级中处于顶部,重新获得了君主的位置。特别是普密蓬国王,用他一国之君的气度,在各种势力中游刃,并用他忧国忧民的真实情感,最终获得国民的爱戴和崇敬。拉玛九世普密蓬国王于2016年去世,他在位整整70年,迄今为止在人类历史中,恐怕再难以找到如此长久的在的位君王。至于他的接班人,他唯一的儿子哇集拉隆功,继位后成了拉玛十世。对这位国王,虽然网上有各式各样的评论,但他同样也有个中文名,叫郑冕。 也就是说,曼谷王朝的国王们,都有中文名的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可见吞武里大帝郑信,对曼谷王朝及泰国社会影响之深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泰国的“埃菲尔铁塔”和泰王的中文名都与他有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qj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