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第五章 战略——环境与多维
>> 《坚毅》一书中提到一个非常善于觉察的汽车销售员。他说,不论什么时候,只要看到人们成群结队地聚集在餐厅或者饮水机旁,他就本能地不往那些地方去。因为这些人在那样的情境下聚集到一起,总是不可避免地发牢骚,毕竟人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想找伴,他不想被任何消极的感觉或言语影响,那会使其做不成销售业务。
《认知驱动》 -----周岭
处在消极的环境往往会被环境带得消极,但有很多人没没有意识到,反而认为发发牢骚是对自己的安慰,是一种心理调节方式。
偶尔有这样的还有耐心安慰一下,但有很多人甚至“倾诉上瘾”,把自己这种负面情绪带给周围人,动不动就“哭诉”,这种人真的很令人烦。
都是成年人了,哭诉除了能倾泻情绪垃圾,不能给其他人带来任何价值,为啥别人有义务长期做你的“情绪垃圾桶”。
这种“倾诉”心理的根源大多数还是因为个体的软弱。
但软弱是通过倾诉就能改变的吗?别人理解你一次、两次、三次都可以,但谁不是活在当下的困难中,去想办法改变这一切?而只会抱怨的人,你能比残疾人更难吗?残疾人还在拼命地努力工作的时候,健全的人有什么资格抱怨?别人理解你,你不会变强。
自己激励自己,去拼命努力-获得回报-继续努力-加倍回报,才是走出抱怨的唯一途径。
怎么增强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抱怨呢?
首先,远离那些负面的人,不要试图从别人身上找到力量,真正的力量只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
其次,没有方向的时候去看书、去学习、去提问,找到属于自己的擅长。
还有,去行动。哪怕是去夜市摆地摊,也能获得充实感,而不是空虚到喋喋不休地抱怨。
因为你内心强大了,你的生活才会变好,而生活变好了,你才能更没时间抱怨。
切记:万事归因于自己,你的难过正是你成长的机会,即便不是你的错,你也要相信是老天在提醒你:不要像那些负面情绪泛滥的人一样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