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间有一段重要的历史是王安石变法,王安石与司马光两位名臣在此事上针锋相对,成为了最大的政敌。对于何为最好的政治,王安石说是勇敢去创新,守旧没有任何前途的,司马光则认为如果连传统都不尊重,那还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
1、王安石性格不拘小节,只关心自己内心真正关注的大事,其他一切对他来说全都无所谓,他只关心变法。大宋不积贫只积弱,在面对大辽西夏时始终国力不振,自北宋初年到王安石所在时代,统治已近百年,由于一些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形成大量的冗兵冗官,问题非常严重,对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容易陷于危险的境地。
2.1、王安石获得了宋神宗的重用开始变法,但他虽有一腔报国热情,变法的效果却不好。他的新法其一是军事方面的保甲法,把乡村百姓十家一组,编成一个兵民一体的结构,每家里面要是有两个男丁以上,就要抽一个人出来,农闲的时候军训,这样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军事储备,节约养兵的费用。
2.2、其二是经济方面的青苗法。规定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向百姓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虽然比起今天看来利息不低,但在当时比民间的高利贷低多了,想用这个办法来缓解民间资本不足的困境,减轻百姓的压力。
2.3、还有一个法叫市易法,就是在开封设立一个专门的衙门,负责在产品滞销的时候政府采购,在产品短缺时卖出用来平衡市场。在人事方面也有一个贡举法,就是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在考试的时候不再考那些经典,而是要考经世致用的学问。
2.4、看上去这些法会很不错,既能节省军事的开支,又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还能筛选真正能干事的人,所以王安石说一旦变法实施了,朝廷根本不需向百姓加税,照样能让国库充实起来,但是等他真干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3.1、新法推行的失败。例如保甲法,就是推行兵民一体的结构,但北宋已经是从豪族社会到了平民社会,早就没有了兵民一体的社会基础。所以他的保甲法不是顺应现成的社会结构,做一个整合,而是要把形成的社会结构彻底的打乱重造一个,这很难实施。
3.2、例如经济方面的青苗法和市易法,这两个新法看上去是想帮老百姓获得更好的融资机制,以便刺激市场的流通,让朝廷获得更好的财政基础,但是这些法律要想能够有效的实行的话,一定得有比较清楚的现代法律基础,市场才能自动运行起来,才能足够流畅。结果是当官的胡乱调配,强迫老百姓必须得贷款。(当然王安石那时候是不可能想到我们事后诸葛亮地把问题想清楚的)所以新法的运转中出现了大量的问题。
4、于是以司马光为首的许多人批评王安石,但王安石充满豪气的说了一段特别很有名的话:“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即天灾和人们的非议,还有祖宗留下的规矩都不用怕,只要确定了我们的目标,就要排除所有这些外部的干扰。这激起更大的抵制。王安石就把司马光这一派的人陆陆续续赶出了朝廷,贬到了地方,对司马光则哄到了洛阳赋闲(当然对历史并非坏事,在此期间司马光写出了《资治通鉴》
5.1、王安石与司马光争的实际上是一种最根本的政治原则,王石认为旧法早就不行了,否则不会被西夏这种小破国家给欺负,这些新法对国家好处很多,即使小有瑕疵,也是应该帮忙改进而不是劈头就骂。司马光认为根本是在胡闹,不能依照一些异想天开就把把天下搅得不安宁,搞乱了秩序很容易,恢复起来很难,而且遭殃的还是老百姓。借助宋神宗的支持,王安石大量的使用新人,但由于王安石连祖宗之法都可以不要,这在当时的道德感强的人看来难以接受,所以一般的君子是不会来了。而各种能力很强,但心术不正善于投机钻营的人,就被王安石提拔起来了。
5.2、王安石本人是非常重视道德的,他曾点评战国时期有名的齐国孟尝君说,世人都赞孟尝君能收拢天下人心,各种人才全都愿意为他所用。他评道正是因为孟尝君手下有一堆鸡鸣狗盗之徒,所以真正的人才才不来。否则凭齐国那么强大,要真能得到一个人才,绝对就能压制住秦国称霸,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吗?王安石想的当然是很清楚的,但这话说起来容易,真干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5.3、例如王安石所用的人中,最有名的一个是蔡京,就是《水浒传》中的大奸臣蔡太师。蔡京确实不管祖宗之法,符合王安石要求,但特能忽悠。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北宋的政治水准越来越差劲,最终导致了亡国。
6.1、早期封建社会和豪族社会里,社会本身对皇上的制衡能力非常强,但是到了北宋的平民社会,对皇上的制衡能力就越来越少,传统几乎是唯一的一个还能够用来制衡皇权的东西,而传统就是祖宗之法。如果皇上对祖宗之法都没有敬畏了,问题就大了。官僚本身就是皇上意志的延伸,祖宗之法可随便被突破,蔡京这种人就会以皇上之名干各种坏事。
6.2、大宋当时的局面是左右为难,既需王安石的改革,也需司马光的稳重,但却很难找到这两种政策的均衡点。所以到力挺王安石的宋神宗去世之后,王安石开创了新党和司马光开创的旧党就随着皇位的变迁,而多次此起彼伏,产生非常强烈的党争。两人在世时因为都还是君子,虽有党争但不失君子之风,后继者就不一样了,都是一堆烂人,再也没有人从天下情怀的大格局出发,都堕落成为纯粹私人的争权夺利。
7、北宋后期的政治越来越烂,待北方出现剧变,有个新兴的女真人蛮族出现时,居然觉得大辽是自己的敌人而去跟女真人合作。根本没有考虑到大辽已接受了中原文化,而女真人没有。即使联合女真人打败了大辽,女真人肯定会调头对付大宋的。其次在与女真人联盟期间根本没有政治担当,经常背信弃义反复无常。例如双方约定不许从对方占领的地盘上招降纳叛,当女真人把大辽的土地占领了,北宋就偷偷鼓励那些土地上原来是大辽将领的汉人来投降自己,被发现了就杀一个相貌相似的人把人头送去糊弄对方,糊弄被拆穿了再把真的降将杀掉…这样把联盟的女真人和辽国的汉人将领都得罪了,最终就导致了极为屈辱的靖康之耻,差不多可以说北宋被大金灭亡,几乎是咎由自取。
到了南宋,大儒朱熹特别愤慨地痛斥北宋末年的政治:“你看看宋徽宗那一朝有一件事做的是对的吗?古代大国的君主就算再差,总还是有一两件大事能做对,就算这样都免不了要亡国。可是宋徽宗那会儿,连一件小事都没做对过,就算没有女真人南下,这国家也别想能搞好。女真人是一帮夷狄,他们和咱们签约了说话还能算数,咱们却反反复复地违约,能不把女真人惹毛了吗?”他说反反复复的违约,是导致靖康之耻的根本原因。
201811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