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都柏林三一学院,戏剧教育工作坊。
在齐佳佳老师设置的情景剧里,A扮演一位长期被父母冷落、学习和资质一般的大女儿,她被同学偷看了日记后,又面临在同学间被不实传言困扰的窘境,她一时冲动,准备跳楼.......
根据老师的指令,其他学员可以扮演A身边的任何人设,来跟A进行对话,以打消她轻身的念头。
B以妈妈的口吻说:“你怎么可以这么做?妈妈养大你不容易啊,你要是去死,妈妈陪你.......”
A扮演的大女儿痛苦地往窗前慢慢地移动。
我对着大女儿说:“飞飞,妈妈错了!妈妈跟你道歉,妈妈没有做到无条件地爱你,请给妈妈一次机会......”
我和A都拼命强忍着在眼眶里打转的泪水,当我们不约而同地说出“好难过呀!”的时候,老师立刻打断了我们,说:“其他人请继续!”
A继续往前艰难地挪动着脚步。
C对A说:“你怎么可以对自己这么不负责任?你知道活着对很多人来说,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吗?“她说完,已经泣不成声,躲到房间的角落擦拭眼泪。
D走上前说:“飞飞,我很喜欢你,也很欣赏你!你的作文写得那么好,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作家的,我相信你,你一定不能放弃自己,以后你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爱你的!”
A停了下来,走回到起点。她说:“听到这样的话,我不想再跳楼了,因为我被告知,我活着是有价值的,我有自己擅长的部分,我不是一无是处的!”
A是所有参与者中年纪最小的90后,已经是有着两个孩子的妈妈。
她说她扮演这位打算跳楼的16岁的女儿的感受是,家人的劝告在这个时候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因为她认为这个时候他们说的任何话,只是为了劝退她,等事情过去后,一切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相反,来自同辈人的劝慰和理解更容易让自己找到被认同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