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举办的2020年中国清洁供热峰会暨行业年会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的清洁供暖面积已经达到了120亿平方米,清洁供暖面积占到供暖面积的55%,超额完成了2019年规划的目标,但是许多到场的专家表示,目前清洁供暖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在会议上,路宾说:“目前清洁供暖的发展主要依靠财政补贴,一旦取消财政补贴,后果难以想象。”
数据显示,2017-2019年,中央财政共计投入351.2亿元,地方财政投入777亿元,且中央财政投入占比由2017年的21%增加到2019年的40.7%。
路宾进一步表示,对于清洁供暖运行情况、系统能否保障供暖效果,要“一年看成本、三年看质量、五年看维保”,但这些恰是目前我国清洁取暖的短板所在。
“清洁供暖要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用得上要靠政府的补贴,用得起也有相应煤和电的补贴,用得好要靠维保和后续政策。但若干年后试点城市部分设备需要更换将由谁来买单?五年保质期后,又由谁来维护?”路宾说。
另据了解,提高农房建筑能效,可有效降低采暖能耗,切实降低采暖成本,相比改造前可节约成本13%-30%,同等支出水平下,可使冬季室内温度提升2-4摄氏度。但在2017-2019年中央、省、市和社会资本对清洁供暖共投入的1731.5亿元中,用于农宅能效提升的少之又少。
路宾指出,目前城市的能效提升工作进展较好,但在农村还存在问题。“例如,地方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供暖技术系统中,导致农宅能效资金投入不足,很难推进。同时,农宅改造未纳入定期监督监管范围、基础条件薄弱、入户改造难度大、低成本技术产品化和产业化程度低等都是困扰农宅能效提升的难点。
因此,应加强农村的监管引导,尽快布局农村运维监管体系,将热源清洁化与建筑能效提升改造并重,建立长效机制,使农宅能效提升得到市场和行业的重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