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很多人都会做兼职,这个无可厚非。我觉得做兼职这个事情,抱持的心态比做兼职的本身更加重要。我对大学做兼职这个事情用的来说是支持态度的,但是对于有的人没有认清自己的立场,欺骗自己的内心,压制自己真正的需求,这样的行为,我是有点鄙夷的。
大学时我也在做兼职,其中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财。我的父母都有工作,虽然只是普通工薪阶层,但是交个普通师范本科(非高价)学费还是没问题的,我也不会自怨自艾地说自己穷。可是除了第一学期的学费我是用父母的钱外,其余费用都是我自己做兼职赚取的,包括生活费。可能你们觉得好厉害,但是我觉得真没什么,好好学习拿点奖学金,吃苦耐劳去干点兼职,那么一切正常生活所需,皆可满足。这个时候我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做兼职的原因,所以不会对兼职挑三拣四。有时候站一整天做个促销才赚50元,但是时间摆在那里,不去做我连50元都没有,反而还要花销更多的钱。
我当时的助右铭是:只要有一块钱的利润,就要去争取。基于这个目的,我不喊辛苦,不喊吃亏,不喊被压榨,你情我愿的应聘与被应聘关系,不存在任何委屈。
第二阶段,重质。这个时候我已经开始对什么类型的兼职可以赚更多的钱有了概念,能在同等效益的前提下去干更高端,社会地位更好的兼职,比如家教。但同时我也不会放弃去做低端兼职的机会,同样的道理,时间问题,只要有空余时间,我也会去做,增加见识之于锻炼一下自己的胆量,哪怕金钱上有所吃亏,但是精神上我绝对是赚的。这段日子虽然忙,但是实现财务自由加上能作用自己的专业解决实际问题,我还是相当高兴的,社会价值也得到了提现,双重收获。
第三阶段,重未来。别人大四开始实习,我是大四已经跟单位签订正式合同了。因为我把整个高三献给了实习。实习是苦的,那时候我去了一所学校上电脑兴趣班。我后来入职了单位才知道,当时接的班是全校最难搞的班,我去之前已经换过好几位老师了。由于班级人数多,薪酬低,单位里的老师都不愿意去,迫不得已才找了兼职。而这个时候,我去应聘了,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人生的第一份正式职业。
我还清楚记得,第一节课上完,听课的教学主管跟我谈了一个小时,主要是因为我上课过于严肃。一个全校公认调皮的班,两节课下来,被我治得连苍蝇飞过的声音都能听得见。课程内容是顺利完成了,但是我的表现却太过严肃。我平时上课也是也是的,最见不得上课的时候吵,所以只要有任何的声音,我都会让它们扼杀在摇篮里。由于以前的兼职是家教和小班,没有面对过那么多人同时上课,导致我的经验有点错位。可是经过这一次谈话,让我的思维发生了转变,我在思考自己是否可以适当放松一下教学。课后我暗暗为自己打气,相信第二节课一定会更好!
结果,第二周去上课,让我彻底掉下了深渊。这节课转变了教学方法,用完全轻松和温和的方法上课,结果把握不了那个度,学生们完全放飞。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见识到,什么是“熊孩子”和“小祖宗”。下课的时候,教学主管跟我说话时我整个人都是懵的,因为实在吵得太“震撼”了,以至于我完全控制不了。那时候还没有“小蜜蜂”,他们的声音完全覆盖了我上课的音量,上完课整个喉咙都是哑的。当时那个课堂就是一场灾难,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不忍直视。
从那节课开始,我的上课风格以及培训风格就被彻底定位了,必须严格。因为要想严格中适当放松容易,要想在放松中寻回自己严肃的主场,缺非常艰难。后面我用了三到五节课的时间才真正找回了场子,让这班学生彻底驯服。到现在,我的教学风格都是先严后松,学生虽然一开始会觉得我很严格,但是只要一段时间下来,他们就会有所规矩,自然,一切都好说了。
大学做兼职的三个阶段,我是非常明确自己的目标的,也为了自己的目标心甘情愿放弃一些事情,比如玩乐的时间,比如高薪的诱惑,比如舒适的环境等等。今天为啥让我有如此大的感触,是因为我看到一位大学生在写自己做兼职,太难的觉得辛苦,太容易的又觉得钱少;去远了的地方觉得浪费时间,去近的地方帮同学拿快递,复印,又觉得劳务费拿少了;想好好学习考个四级,又觉得没什么作用;想考个别的证傍身,又觉得考试费太贵……一直云云。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我也不能随意评价他人,毕竟我自己也就是一普通打工的,我的思维有可能是错的,或许不需要自己有多少本事,或许是我自己挑而已,别人挑的真的可以挑到好的也不一定。既然如此,我就跟自己说,报喜不报忧吧,自己选择性地去看看就罢了,免得被人说老阿姨多管闲事。于是我默默地退了出来,没有点赞,也没有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