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508906/582b72a173097eb4.jpg)
在这里,不知有多少人,看过手抄本。能看过的,就拥有了历史的份量了。
看过的人,是有过惊心动魄记忆的。在那孤陋寡闻,书本困乏,文化贫穷的年代,一本手抄本,引起的轩然大波在记忆中,也是亘古的。
《一双绣花鞋》真是"文革"文坛中杀出的一匹黑马。好像是初中?上课时,有人在传。有幸传到手中,怕老师瞅见没收了。胆怯怯的,翻开,已经传得脏兮兮的,歪歪扭扭到还整齐的字上,能清晰地读出情节。
"太平间的滴答声"。
"夜,静极了。虹市殡仪场的地下停尸间,冷气森森。一具死尸萌的白布,安静的等待着火化。
这时,停尸间外面的走廊,传出"嚓嚓"的声音。一会儿,走来一个,秃脑壳、酒糟鼻子的老头,手里拎着一支酒瓶子,打着酒嗝,来到停尸间门前,"吱扭"一声,推开了门,走了进去。"
……
这一段是记忆是比较清晰的,看到毛骨悚然,胆颤心惊。小小的一个女娃,看停尸间太平间的故事时,足够害怕了,要吓死了。
当时没有看完,就被别人转移走了,恐惧的心理一直至今。
再想起,就是老大老大的时候了,在图书馆翻到了这本书,索性借了回来。为了满足曾经小时的愿望,把他一口气干掉。
这几日才在家中,又看到了这本书,"梅花"、"梅花党",这些旧概念又涌上来。
想起来挺有意思,一个年龄,一个年代,都是有记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