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盛行文化的追根溯源,从十年前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到现在故宫都出系列综艺节目,大大小小的文化追根之旅此起彼伏。深圳最近各种文化展非常多,各种论坛也很多。
2020年疫情似乎把深圳人逐利的劲拉缓了一些,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了其他方面。
文化这个词,在深圳似乎苏醒着。
通过去年的活动,才发现深圳很多人在做推广文化的相关工作。坪山和福田是很好的试验地,创办了很多的讲坛,从天文地理到哲学,无所不包。
或许以前是我孤陋寡闻了,非常乐见深圳慢慢把目光投向经济以为的领域。
今天跟着后院读书会参加明朝服饰展:痴碟入衣裳,穿越五百年。
明朝,是一种情怀,那里有空前繁荣的文化艺术,有传神空灵的写意花鸟,更有典雅含蓄的华贵明服。在这个风华绝代的年代里,大美服章凝聚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被给与了最唯美浪漫的古韵妙思。
见过“衣冠禽兽”本尊么?想看真正的“乌纱帽”么?晴雯为宝玉补裘的“孔雀金线”,潘金莲心心念念全套“头面”:团龙、蟒纹、飞鱼……都在一个以锦衣著称王朝,穿越至今。(这是一位书友写的)
什么是衣冠禽兽?就是衣服上为了区分官职的一块方方的布,衣冠禽兽的禽兽就是说的这块布上的动物,武官是兽文官是禽,按等级有不同的动物。后来发展到随节令换补子,比如清明节换个荡秋千的图案。
我们书友说就像微信换头像一样。真有智慧。也有说像便利贴一样换取方便。
1、明清时的官服。因其前胸及后背缀有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补子,故称。通常文官绣鸟,武官绣兽。各品补子纹样,均有规定。如明洪武二十四年定,公、侯、驸马、伯用绣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风宪官獬廌。武官一品、二品麒麟,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其后补纹亦有所改易。清 代规定,命妇受封,亦得用补服,补子各从其父之品以分等级。
以上来自百度。
后看到书友的观后感,强大。图片保存一张学习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