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随想#88
无处不在的电信诈骗
2020年8月14日
异国随想#88 — 无处不在的电信诈骗今天收到一封来自多伦多Sunnybrook医院基金会的邮件,因邮件主题是“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Data Security”,所以email邮箱自动把它分类为“重点”并通知用户。对于这类邮件我一定会马上打开,而对于普通邮件则几天查看一次,大多是广告。
邮件告知所有Sunnybrook医院基金会的捐赠者,该基金会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遭到了勒索软件的攻击,范围涉及它在全世界的许多慈善和非赢利组织。Sunnybrook医院基金会使用该服务商的客户平台来管理捐赠者的有关数据,但他们强调:捐赠者的银行及信用卡信息没有受到影响。
邮件还说,该第三方服务公司的专家团队成功阻止了攻击并支付了赎金,犯罪分子已确认删除了所有盗取的客户信息(骗子的话可信吗?)。他们之所以通知我,是因为该公司确认遭到入侵的数据可能包括我的姓名、地址、电邮地址和在线捐赠的详细信息。并且让我保持警惕,发现异常及时和他们联系。
我之前在这家医院接受过治疗,所以每年都应邀捐点钱,数量不多,只是一点心意。我不喜欢写支票,捐款都在网上完成,虽然他们一再强调信用卡信息没受到影响,但我很怀疑。因为“在线捐赠的详细信息”里应该就包括信用卡信息吧?我不清楚医院和银行具体的操作过程,只能静观后续。
前几年也经历过银行卡和信用卡被盗刷的情况(我曾写过一篇«骗子何其多»的短文记录了那几次经历),银行在确认情况后都把损失的钱补还给我了。之后已经好几年没有再遇到,这次不知会有什么结果。
这几年电信和电邮诈骗愈演愈烈,我的email邮箱和qq号都曾被盗用。现在最常接到的则是诈骗电话,座机手机都有,有时一天接到5-6个。最多的当然是加拿大的,还有一些显示的是美国或欧洲的某一国家,还接到来自中国河南郑州的,最离谱的一次是来电显示居然是我自家的座机号码!当我看见这个来电号码时我的座机正安安静静地呆在桌角。
有一次我接听一个手机上的电话,对方一开口就问我刚刚是否用这个号码打过电话,然后马上就接着说:You don't. Right? 我说没有,他说我想也是。这说明我的手机号码也被骗子用了。我儿子有次在接到这种电话后马上按原号码打回去,接听的人说他更本没打过电话。看来骗子是收集了很多不同的电话号码,然后不知用什么方法可以让接收方看到来电显示,而号码的所有人并不知晓。
至于来电方更是五花八门。
最早是冒充加拿大税务局,据说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心里有鬼的人)损失惨重。后来税务局专门通过媒体告知用户他们绝对不会通过电话通知你补税或付任何费用,也不会在电子邮件里让你点开任何链接。
后来的来电就换成银行和一些我不知道的组织;再后来就是北美各大快递公司,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加拿大邮局,加拿大各大电话公司;这次疫情期间还有冒充加拿大联邦卫生部和Service Canada的。除了冒充加拿大税务局的,其它的诈骗电话都有一点是相同的:都只说国语或先说英语再说国语。但是接到电话的不仅仅是华人,LG说他同事就接到过国语诈骗电话叫他听听说的什么。
虽然骗子冒充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招数都大同小异,无外乎你涉及一宗诈骗案;或是你有个包裹(或者挂号信)未领;或是你的手机(或者银行账号)出现异常;或是有一个日或月赚多少的高薪职位正在招聘而你很合适;等等。骗术并不高深复杂,加拿大联邦税务局、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及多伦多警察局等也曾多次发出相关的提醒和防范信息,但却屡屡有人掉进坑里。“吃一堑长一智”的古训似乎不太起作用。
在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并不断升级的今天,很多人不禁疑惑:为何诈骗电话愈来愈多?警方为何不介入破案?多伦多警方在接受中文媒体采访时指出:现在很多手机应用(app)可以随意更改来电显示,犯罪分子都知道这些套路,对于警察来说很难知道他们从哪里打的电话,跟踪起来十分困难。尤其涉及到跨国的案件,耗时更长过程更繁琐,破案难度也相对更大。
其实各种骗术就像服装流行趋势一样也是有周期的,几年就有一轮回。前几年的诈骗手法在各方打击下逐渐被人识破后就会慢慢销声匿迹,但几年后又会做一些修改卷土重来,还会有不少人上当,骗子们还会因此而得益。
就在我快要结束这篇小文的时候,手机又响了起来。点下接听键后,一个很好听的女声用标准的普通话说道:“这里是DHL国际快递,您有一个未领取的包裹,请您...”,我挂断电话并删除了号码,这是我今天接到的第四个类似电话了。
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就是最好的防被骗的手段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