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的2018

我的2018

作者: 苏打水女孩 | 来源:发表于2020-11-10 15:09 被阅读0次

    2018,对于我来说是多事之秋的一年,也是突破束缚的一年。妈说,是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太少,但我依然觉得这像一场炼狱。重生固然轻松畅快,可劫难的平复期也需要消耗更多的心量、精力和时间。如果人生一定要留下些什么,我希望留下的是美好,被遗忘的是那些伤痛。

    在一年的年尾,如果要给自己一个交待,我想用李中莹老师的话做为此后余生的人生信条:一个人要想轻松快乐地幸福成功,就要学着放下过去的伤害和包袱。但在放下包袱之前,要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么放下,我得得到些东西。我从这件挫折中学会了什么呢?然后,放下包袱,带上经验,轻松上路。要知道这里面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的作用和意义,它会给你带来觉知、选择、责任感和价值感。

    带着对问题的觉知、接纳和改变的态度,下面我将开启我的2018,与大家分享、共勉,获取更多的正能量,一起终身成长!

                      § § § § § §

    2018,我的心路历程是跌宕起伏的,见过了生si一线,历经了人性考验,维系住信任基石。如果,要讲述我的2018,我会用六对关键词和一道解答题来描述这一年的经历。

    第一对关键词是:生与si

    2018的伊始,我就遭遇到了一场生与si的洗礼。准确的说是我们整个大家族在面临一场癌症的生si时速。

    “癌症”这个顽疾,在我的概念里是可怕的,但好像相关的术后延长生命的新闻看多了,我又是乐观的。但是随着术后病情的急转直下,再到束手无措,才真正体会到了siwang降临前的绝望与恐惧。

    这不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感知siwang,但却是最揪心的一次。因为她给了我们生的希望,却又突然带走了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以前,没太多感觉;年龄见长后,越来越怕见到离别了。

    妈从新疆回来后,告诉我,她实在是不忍看到“她”躺在病床上忍受病痛折磨的样子;而她自己对此无能为力又帮不上忙却还会增加小辈的负担;再加上主治医生都说没问题了,性命保住了。所以,她回家了没有多陪伴一段时间。现在,她很后悔当时过早返家的决定。世事难料,谁又会未卜先知呢?

    我以为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包括伤痛,包括生si。但我想错了!

    前段时间,妈跟我讨论生si,她说,人呀,真要到了重病的时候,还是不要治了,开膛破肚的,所有罪遭受了一个遍,最后还是要走的。还真不如,就囫囵个的走,好些。她说,生命是有尊严的,si也需要。听到她的话,我知道她心里的阴影还很重,我虽然不认同,但也没多说什么,岔开了。

    关于生与si,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想法及立场。我不是一个研究生si学的专家学者, 因此只能从我个人的角度谈下感受。

    生与si是一个必然的轮回过程,它们是无法分割的。莎士比亚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的确,这是一个问题,而要正确的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看我们对待生存以及siwang的态度究竟为何了。如果生存、生活得没有尊严,那siwang有什麽好可惜的呢?生命又有什麽可喜的呢?相反的,如果si得很有尊严,那siwang又有什麽可以悲哀的呢?

    生是权利,si也是权利;生是责任,si也是责任。活着的时候,接受它、运用它;结束的时候,接受它、欢迎它。就像癌症末期的病人常说的:“不要等si、怕si,多活一天、一分、一秒都是好的,珍惜活着的生命。”因为生存和siwang,都是无限时间之中的必然现象;不应该si的时候不应求si,必须要你si的时候贪生也没有用。

    每个人从认识到生命的本质那一天开始,就要有面对siwang来临的心理准备。要知道,siwang的人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亲友,像这样的事随时可能发生。这并不是让大家恐惧siwang, 用siwang吓唬你们,而是要我们所有人从小就知道这样的事实。如此,才能帮助我们智慧的成长。正如智者所言:能生则必须求生,非si不可则当欢喜地接受;感恩生存,也当感谢siwang。

    在过往的经历里,我经历过七、八次至亲的离别,有的在我懵懂不知事的幼年,有的在我无惧生si的青葱岁月,但真正让我痛惜的只有两次。一次是2010年,一次是2018年。

    如果,让我用一首诗作为这一篇章的结尾,我想英国诗人瓦特·兰德有首诗非常适合。

    《生与死》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杨绛译兰德《生与死》

                        § § § § § §

    当我历经生si之后,我就有勇气谈谈自信与自卑的问题了。

    于是,

    第二对关键词是:自信与自卑

    如果有人问我,你自信吗?我会说,自信呀!我一直都是自信的!

    从小,我就拥有爸妈的无条件的爱和姐姐的庇护,我不知道自卑为何物?即便,小时候我还不知道自己是从何而来时,妈妈笑说,我是陕西耀县县城里发大水时从上游冲下来的,或者说我是垃圾堆里捡的;即便,小时候爸爸唯一一次审美在线并且花掉他大半个月的工资只给姐姐买了一件非常漂亮的嵌着金线的冬衣,那件衣服就算以今天的眼光看也依然很漂亮,而我却是在抗争过后才补偿了一件新衣等等各种状况下,我依然能感受到围绕着我的是家人无条件的爱。

    最近,听了《父母的语言》这本书,我跟妈妈分享心得。妈说,我还不会说话时她就边干活边跟我对话,我躺在床上咿咿呀呀的跟她应和着,说到高兴时我手舞足蹈的四肢乱扑腾。隔壁邻居田婶每次见到都说,看这娘俩高兴的。妈说,生我姐时没经验,到我时有经验了,就会跟我不停地找话说。现在有个说法,“一胎照书养,二胎当猪养”,所以多半的,老大没有老二聪明。以前,没有多少育儿的书,都是靠经验养,相对的老二还是比老大聪明。

    所以,基于以上这两点,你觉得我会不自信吗?我觉得我会不自信吗?

                                * * * *

    我就是抱着这样的观点,听《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从去年听到今年,我开始接受他的观点。相应的,我的做法也是从开始的觉知——检视自身问题,再到接纳——自身问题,最后是改变——找到根源,改善自身问题。

    阿德勒说,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情结。不要排斥它,因为这种或多或少的自卑情结在我们身上会变成一种前进的动力。它会让我们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超越,但关键的问题是要掌握超越的方法。如果你用错了超越的方法,那就有可能万劫不复。

    阿德勒说,当人们无法合理地处置自卑问题时,就会想到用暴力让你怕我,从而快速地实现优越感和安全感。实际上,暴力犯罪是一种懦夫的行为,它只会带来人际关系的恶劣,带来对整个社会的伤害。而唯一正确的重要的人生方向是把你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联结在一起,通过与他人合作,通过关爱他人来实现自己价值的增长,从而降低你内心的自卑感,这时你才能够生活的幸福淡定。

    阿德勒说,怎么做可以知道你的人格有没有问题呢?你就去想最早年间的记忆是什么,也就是你脑海当中所能够想到的你人生最早的那幅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如果那副画面中,你和他人、和社会、和家人在合作当中没有缺陷(心理学对合作中的缺陷的理解是合作中是愉快的、友爱的,互助的),那你的心理就很健康。说到这,我回想了一下,我最早期的画面应该是姐姐拉着我去幼儿园。通过这个小小的、粗浅的检测,我觉得我的心理应该是很健康的。

    阿德勒说,如果一个孩子与他人的合作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他在长大后遇到困难时就会采取退让、躲开、捣乱、说风凉话,甚至是做暴力破坏等措施。因为他在用这种方式寻找优越感,他会觉得我虽然没法像你们那样过得开心,但我能够有办法让你们像我一样倒霉。其实,这都是明显的自卑情结的展示。因为自卑的人都会寻找优越感,越是自卑的人越喜欢表现,越喜欢秀,通过把自己打扮得特别棒的方式,来获得安全感。

    而真正自信的人,会积极面对并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他们知道在前进的方向上要利他,让别人也能受益。因为只有以这种正确的方式对待别人,他人才会与我们合作,同时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助力,而不会让我们觉得他们难以被说服、难以与之合作。阿德勒说,人们对价值和成功的所有评判都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的。只有当你能够把合作、平等和联结都做好,你才能够完成自身自卑的完美超越。

                              * * * *

    现在,再来检视我自己,我会看到自己的问题。比如,我不喜欢别人用否定我的方式来跟我交流,我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到现在,我学了很多的关于怎样有效沟通的书后,我依然认为,那不是一种好的沟通方式。就像樊老师在《复杂》那本书里讲到的,我需要寻找的是自身的亮点,通过这些亮点的叠加、组合、变异,可以使我迭代生长。而你若告诉我的都是我哪做的不足,这对我没用,它是机械论还原论,它不是进化论。它不仅不能帮我快速迭代,还会对我造成因突然而至的猛烈撞击所带来的伤害。

    伤害已经造成,而我要做的就是通过《心的重建》 ,通过《反脆弱》 ,通过《恰如其分的自尊》 ,通过《身体从未忘记》 ,通过《活好》 ,通过《终身成长》等书,学会觉知、接纳和改变。我学着接纳、关注这件事中积极的一面;我学着让自己变得钝感一些;我学着忽略那些根本不存在于我生活中的人对我的评判和诋毁;我学着与外部浮躁的、嘈杂的、扭曲事实的声音和平共处,不再排斥它,而是调侃它,直面它。当我不再与谣言、与恶意对立时,我找到了与之和谐共处的方式,我找到了内心宁静的力量。

    《恰如其分的自尊》说,自信是认为自己有能力在重要场合采取恰当的行动。我在近三年来经历了传统媒体的围剿,尤其是近一年来传统媒体对我近乎炼狱式的蹂躏。这三年来的连续较量,每次都是以传统媒体的落败而告终。

    现在,回头来看,整个过程充分展现了个别传统媒体人低俗、无赖的个性,他们通过造谣生事、颠倒黑白、强词夺理的土匪式的做法,赤裸裸地把新时代下传统媒体的茫然失措,失去绝对话语权后的颓势、愤懑和孤独感展现在大众面前。

    陕西传统媒体中的个别人已经完全丧失了自己作为一个新闻主播的初心,可悲地把自己沦为狗仔队的娱记了。这就是他们疏于自我约束,逐渐失去学习能力的必然结果。

    我现在可以骄傲地说:我更自信了。整个过程帮我解答了《恰如其分的自尊》提出的三个问题:

    1.我是否能全面、无条件的接受自己,不管是好是坏?

    这个问题是检测是否自爱的。

    2.我是否认为自己有能力采取恰当行为?

    这个问题是检测是否自信的。

    3.我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这个问题是检测自我观的,也就是我们看待自己的眼光,对自己优缺点的评估。

    现在,我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是一个高自尊者。《恰如其分的自尊》说,高自尊者自爱与自信的程度更高,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很清楚,会用肯定且明确的方式谈论自己,用积极的方式描述自己,对自己的说法基本前后一致,他们对自己的评判也比较稳定,一般不受环境和谈话对象的影响。

                                * * * *

    当我自己从这些心理学的书籍里获得了能量后,我也希望把这个有效提升、保护自尊的方法分享给你们。其实,这个方法很简单,而且我们在樊老师的《可复制的领导力》里面见过,在那里它的名字叫:沟通视窗。而在《恰如其分的自尊》里它是:乔哈里窗。

    一般认为,当一个人的“公开象限”扩大了,他的自尊就会增强。

    将“盲点象限”转化为“公开象限”,需要学会聆听,主动请周围人提出对你的意见,并对他们表示感谢。无论他们提出的是批评还是赞扬,都不要主观否认,而是听进去,并与自己的行为相印证,进行客观评估。

    将“隐私象限”转化为“公开象限”,主要的工具是自我披露,诚实而不失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将“潜能象限”转化为“公开象限”,要鼓励自己进入不熟悉的环境、尝试新的经历,这些都是大有好处的。

    沟通视窗这个工具讲完了,它真的很有用,希望对你也会有帮助!

    如果要用一首诗来做结尾,我想应该是顾城的。

    《自信》

    你说

    再不把必然相信

    再不察看指纹

    攥起小小的拳头

    再不相信

    眯着眼睛

    独自在落叶的路上穿过

    让那些悠闲的风

    在身后吃惊

    你骄傲地走着

    一切已经决定

    走着

    好像身后

    跟着一个沮丧得不敢哭泣的

    孩子

    他叫命运

                                      ——顾城

                        § § § § § §

    当我历经了迭代,我就能更自信地分辨竞争与斗争了。

    于是,

    第三对关键词是:竞争与斗争

    我被人贴过很多标签,其中有一个就是:这人不成,没什么大出息,太怂了,不会与人争,不够霸气。

    “争”这个词,对我这个从小就受宠,只要是合理的需求,根本不需要争,爸妈就会满足我;如果是超出标准的事情,就算是我哭死,爸妈也不会答应我。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长大,我学会了凡事都有分寸感。我可以充分表达我想要一样东西的愿望,同时大人也会鼓励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这件东西。但是如果一旦我的愿望没有实现,父母绝对不会允许我使用撒泼耍赖的手法要挟大人。

    小时候,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分处两地,妈妈一个人带我和姐姐两个,所以她格外心疼我们。一到礼拜天就带我们去逛街,看到好吃的都会给我们买。但唯一的要求就是如果不给买,我们不能当街撒泼打滚。因为,隔壁家的孩子就是每次一上街看到好吃的、好玩的,如果不给买就一定是当场在地上打滚的,闹腾个没完,直到大人买给他才算完。妈妈特别不喜欢这种行为,所以也绝对不让我们沾染上这种习气。

    因此,长大后我的性格就形成了,我接受竞争,但我绝不会与人斗争。

                                * * * *

    而当我走向社会以后,会发现很多低层次的人,嘴上说的是竞争,可手里干的却是卑鄙的斗争。阿德勒认为,这样的人实际上从小到大都没有得到过爱,没有得到过别人真正的关爱,所以在他的心目中就会觉得,跟他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要靠斗争得来的,你不争取一切东西都不属于你。他们会用那种被忽视的儿童的语言说:“你知道我经历过什么吗?如果你不去努力争取的话,你将一无所有。所以,这一切都是你们逼我做的。”阿德勒说,这就是那种大反派的典型特征,他会认为这一切东西都是被逼的。

    生活中竞争与斗争无处不在。竞争是良性的、和谐的;而斗争是恶性的、不和谐的。竞争是向着一个方向努力,争前恐后;而斗争是处在两个对立面,不管对方是否正确,都会为了反对而反对。竞争是为了自己合理的利益,通过竞争角逐,将自己的看家本领充分展示出来,突显出自己的优势特长;而斗争是矛盾双方相互冲突,一方力求战胜另一方。其后果则决定于力量和信息的不对称性。

    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一种另类竞争——恶意竞争。在资本经营中,个别利益主体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互相倾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对市场进行垄断,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使得“算你狠”、“逗你玩”、“将你军”这样的事情不断上演。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对大众的生产生活构成影响。这是我们应该摒弃的竞争。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为而不争,并不是让人无动于衷而无所作为,而是告诫人们凡事要顺其自然,不要一味强取豪夺,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因此,“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的另一种说法是“不争而善胜。”不争,才能更好地与自己争,最终战胜自我从而超越自我。

    那么,斗争在什么情况下会是积极、正确和合理的呢?答案一定是在战争年代。因为斗争通常存在于敌我双方之中,斗争是残酷的,甚至是要付出沉痛代价的。而毛主席正是基于把握了斗争的艺术,才发出了“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感悟!这符合人类发展的动力机制,既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斗争。看到了吗?这是进化论,不是机械论还原论。因此,我们不要错误的把毛主席的这句话做为自己进行斗争的理论依据和基石。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提倡正当的、积极进取的竞争,反对不择手段,缺少社会道德感的不正当竞争。我们应该主张为正气而斗,为道义而争,让社会充满正能量。

    如果要用一首诗来结尾,我想前人读史的感悟更符合这个篇章。

    《读史二十首》之三

    及及生存起竞争,流传神话使人惊。

    铜头铁额今安在?始信轩皇苦用兵。

                                        ——王国维

                        § § § § § §

    当我更理性以后,我就有能力用多元思维模型来理解沟通与辩论了。

    于是,

    第四对关键词是:沟通与辩论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沟通与辩论这两件事,是离我很远的。直到有人用批判性思维的方式批判我的选择的合理性。他们认为,如果你在我的打压下还能坚定你的信念,说出让我信服的理由,而我批不倒你,同时你又能扛住我的打击,那么你的选择就是正确的。

    几年前,当我第一次面对这样的突如其来的来自灵魂的鞭打和拷问时,我完全懵了。我不知道世界上怎么会有这种人,完全的不可理喻。一个根本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却像是浑身胀满了雄性荷尔蒙的随时有可能要爆炸的“怪蜀黍”一样,让我只想远离。生怕当他炸裂时,我会被各种喷薄而出的毒液腐蚀到。

    但同时我又无力反驳那个看似非常有道理的谬论,因此我认为是自己的沟通能力需要提升。于是,我开始大量的学习有关沟通方面的书籍。比如,《关键对话》 、《演讲的力量》 、《非暴力沟通》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 、《关键冲突》 、《即兴演讲》 、《先发影响力》 、《掌控谈话》等等。

    可是,当我掌握了这么多的沟通技巧后,我还是无法批倒那个谬论。于是,我开始关注辩论,开始看《奇葩说》。我想从辩论中找到批判的技巧和多角度思维的能力。一期一期地看,从开始觉得那群人真无聊,这有什么好辩论的,如果把这嘴上的功夫拿来干点实事,比如动手做顿饭、做个手工,不比吵得不可开交要好得多吗?

    虽然是这么想的,但我也一直在学习、研究他们的辩论的打法。看过很多期后,我学到了辩论一定是要敏锐地找到对方语言中的漏洞,然后快速地针对这个漏洞进行反击。于是,我开始使用辩论的技巧批判那个谬论。我发现,虽然我能回击它,但我找不到从本质上能击碎它的那个原理。

    所以,我认为无论是沟通,还是辩论都无法在最关键的节点上给我理论支撑。于是,我又开始了边寻找边继续深入了解辩论的求真之路。看过第五季《奇葩说》陈铭“神仙打架”那一集后,我才真的被辩论折服了,真的看到了辩论的理性之美。同时,也意外的发现了多元思维模型所带来的效能。

                                * * * *

    有句谚语说:“当你手里拿了把锤子,你就会看谁都像钉子。”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查理·芒格的一生中,无论是阅读学习,还是投资选股,贯穿始终的都是多元思维模型。他的多元思维模型为他提供了一个背景,使他拥有了看清生活本质和目标的非凡洞察力。

    于是,我开始构建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的大厦,从已知的、杂乱的思维大杂院里淘出有效的、有益的、正确的,然后追本溯源找到它们的第一性原理,再分门别类地放置在不同的层级、不同的区间里。当我需要调用多元思维模型时,我就可以借用并糅合几个模型来应对,于是就得到了查理·芒格所说的能引发核爆炸的lollapalooza效应。

    懂得了多元思维模型所带来的能量,我开始更加积极地学习掌握更多的思维模型。就这样,我遇见了《思辨与立场》 ,它剖开思维的肌理,告诉我,人们的思维水平分为三个层次:

    1.较低层次的思维:

    它不会反省,依赖直觉,它是具有自利特性和自我蒙蔽性的。

    2.思维的高级层次:

    它的反省是选择性的,虽然它有着较高的思考技能,但它不具有一以贯之的公平合理性,却又在诡辩方面很有技巧。

    处在这个层次的人,通常具有自我蒙蔽性,也就是说他对待自己跟对待别人是双重标准。对待别人时,他特别讲究逻辑、特别讲究公正。对待自己时,他又有各种理由说我跟别人不一样。

    所以,他虽然具备思维的能力,但他并不具备真正的批判性思维。

    3.思维的最高层次:

    它的反省是公开化的,错了我要告诉别人,我公开我的错误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它拥有最高水平的思考技能和一以贯之的公平合理性。

    处在这个层次的人,是真正的批判性思维者。

                                * * * *

    学到这里,我才知道:最糟糕的思维方式是永远不反思,而批判性思维最大的特征是自我反思。

    之前,很多人都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不要接受别人的意见。当别人说一个事的时候,你需要批判性地去接收,你需要反思,看看有没有逻辑上的漏洞。这错啦!错误的使用批判性思维就会把自己变成一个杠精,特别喜欢跟别人抬杠,特别喜欢找别人的缺点和毛病。而实际上,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是批判自己的想法,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想法。

    哇,我终于找到了批判那个谬论的原理啦!批判性思维不是用来批别人的,而是用来反思自己的。同时,我还知道了他是属于第二层次的思维,也就是说他是处在认知自负的状态中的。认知自负是说,当你错了时,你都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不会认为自己需要进步,更不可能会去改变的。

    我们天然地会有文化的遮蔽性,当我们使用这种惯性的思维方式时,你就失去了思维的公正性。你会用双重标准,对别人和对自己是不一样的,事实上这不是高级的思维方式。真正高级的批判性思维方式是:在任何情境之中,你都能够采取最恰当的思维方式。看这一点是不是与自信的定义很像呢!还记得自信是怎么说的吗?自信是认为自己有能力在重要场合采取恰当的行动。所以,批判性思维是针对我们自身的,是让我们反思自己的问题的。

    我们经常要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反思一下:我刚刚这样想够不够公正;我刚刚这样想够不够深刻;我刚刚这样想是不是满足重要性的原理;我刚刚这样想有没有逻辑。当你能够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批判和提升,你才是一个在智力层面不断精进的人。

    《思辨与立场》这本书,揭示了思维顽疾的成因与解决之道。同时,引入了最高层次的批判性思维,再用诸多的简单易用的工具,让我们在急剧变化的世界中,始终清醒、从容和睿智。在这里,我郑重的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希望对你也能有所帮助。

    如果让我用一首诗来结尾,我会选普希金的一首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普希金

                        § § § § § §

    当我知道了原理以后,我想用一个有趣的小问题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功力。大家也可以思考思考。这真的是一个好问题:养育孩子是投资?还是消费呢?

    于是,

    第五对关键词是:投资与消费

    陈志武教授说,从金融学的角度看,很多家长是认同并继承着养育孩子是投资这一观点的。老话讲:养儿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些都是把养育孩子作为投资的。

    还有很多父母认为,我把你养大了,你要娶谁或是嫁谁,这事得由我定。因为,我要保障我在你身上的投资,在我老年时我能获得最大的收益。陈教授说,这种情况在五、六十年前是非常普遍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的父母都很开明,他们普遍都会尊重孩子自己的决定。因为他们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

    这里插个小故事,樊登老师在给他儿子讲投资与消费的区别时,就曾问过嘟嘟:爸爸养你,究竟是投资呢?还是消费?嘟嘟回答:是消费吧!

    在这个问题上,我也认为养育孩子是消费。因为当我们要生这个孩子的时候,我们就要清楚地知道,他是做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们教他语言、教他学习、教他认识这个世界都是想让他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不是把他当成自己的附属品,让他去完成自己这辈子无法实现的事情。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但他不应是我们的傀儡。

                                * * * *

    如果在现在这个时代,一对父母命令孩子只能接受家长给选择的配偶,而孩子不能反对或者反对无效的话,这样的父母是很不讲道理的,也是十分霸道的。

    首先,他不是真正的爱孩子,他给孩子的不是无条件的爱。

    其次,他不懂得尊重孩子,进而他的这种教育方式会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内心,从而决定着这个家族未来的走向。每一代的子孙都会传承到这种非理性的教育模式,最后整个家族的基因就会出现重大的缺陷。

    正如《复杂》这本书里讲的,教育孩子是一个超复杂系统。作者说,复杂系统看不到因果关系,它不可复制,它是讲原理的。在讲原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概念: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南美洲的蝴蝶扇了一下翅膀,北京就下了大暴雨。蝴蝶效应的发生并不是因为真的有个翅膀扇了一下,这边就下了大暴雨。蝴蝶效应是告诉我们在输入端微小的调整,就会带来结果端巨大的不同。

    但是蝴蝶效应不能乱用,你不能在任何地方都用蝴蝶效应。而且蝴蝶效应最大的特点是无法追踪因果关系。虽然你知道蝴蝶扇翅膀跟北京下暴雨有关,但是这个关联你追踪不到,因为他是一个超复杂系统。

    所以,当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系统时,比如教育孩子,你真没法用一些简单原则就能够把你的孩子复制成“别人家的孩子”。你一定要知道教育孩子的背后的原理是无条件的爱和温柔且要有边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去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追问,那个背后本质性的原理到底是什么的原因。

    最后,假设按照那对父母的意愿,孩子选择了家长满意的配偶结婚了。因为孩子对他个人生活的妥协,对他选择配偶权利的放弃,父母会在他婚后更多地参与到他的小家庭的生活中来,这样势必会造成更多的家庭矛盾冲突。在《幸福的婚姻》一书中提到,要想减少家庭中不必要的两代人的矛盾,最关键的是让每个人都回归自己的小家庭,回归自己在小家庭中扮演的角色。

    噢,对了,再补充一点:如果一个孩子是个“妈宝”或“爸宝”,也就是说,过分依赖家长替他做决定,那么不管他是找他喜欢的,还是喜欢他的另一半,对对方来说他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在这一篇章,如果要用一首诗做结尾,我能想到的就是

    《自由与爱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

                        § § § § § §

    既然已经说到了爱情,那我就大大方方的阐述一下自己对爱情的理解。

    于是,

    第六对关键词是:分清爱与耍流氓

    初中时,看到《安娜卡列尼娜》里,列文在乡下向基蒂求婚的那一段,两人以猜谜的方式来互通心意,感觉好浪漫呀!

    基蒂曾经拒绝过列文,当列文在乡下再一次见到生病的基蒂时,列文用粉笔在桌子上以俄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写下了一串谜语式的浪漫的誓言,而基蒂也用同样的方式回复了列文。两个人,你来我往的,无声的用粉笔交流着。最终,列文求婚成功了。

    初中时期对爱情的理解,就像看列文的求婚一样,看到男同学把我的名字刻在他的桌子上时,虽然悸动,却未曾心动(家教严)。现在,也只留下些许的模糊的美感。

    过了青春期的懵懂,就知道那并不适合我。两个人得有多大的默契和心有灵犀,才能达到不用语言交流,也能洞悉对方的心意这样高阶的相处模式,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都知道面对面沟通的重要性。即便我们面对面沟通,都未必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更何况是用纯感性的默契度来考验对方了。很多时候,如果默契用的不好,还会造成严重的误解和无法挽回的遗憾!

                                * * * *

    再到成年后,看到有些人为情所困、有些人为欲所困,就更明白什么是爱情,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爱情。

    这里,隐去姓名,我讲一个很久以前的真人真事。它发生在我的人生观定型期,所以对我的爱情观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意义。

    一个从陕西铜川来到西安捞世界的大佬,功成名就后,找了两房太太。一房在西安,一房在一线城市。当时,他的要求是哪房给他生了儿子,他就跟哪房领证结婚。后来,外地的生了女儿,西安的生了儿子。所以,西安的女人成功地嫁给了他。

    但因为那些年的情感煎熬,婚后过的并不幸福。西安的这房太太,我见过,长得相当漂亮,儿子也相当聪颖。在我眼高于顶、轻狂不羁的青葱岁月,4岁的小男孩是第一个震撼到我的人。

    但是几年之后,这个家庭的情形急转直下。大佬被抓了,男孩被奶奶接走了,男孩他妈改嫁了。后来据说,男孩由于家长的疏于教育,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太保”。

    当初轰轰烈烈的争宠,除了短暂的满足感和彼此的情感伤害之外,却没有能力给自己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当初殷切期盼的儿子,除了给过他短暂的富裕生活之外,却没有给他应有的教育和家庭的幸福;当初不可一世的霸道,除了及时行乐的享受和尊荣以外,剩下的全是无法弥补的伤痕和困守牢狱的苦楚。

                              * * * *

    因此,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如果出现“三角恋”,无论是多女争一男,还是多男争一女,处于弱势的多个人这一方都不应该为了一个男的或女的,争奇斗艳、大打出手。因为,一个正经人家的孩子不会把自己深陷于一段混乱的男女关系中自嗨式的无法自拔。借用李诞的话说就是:人间不值得。

    如果,对方心里认定你了,其他的爱慕者他自然有办法婉拒。这是他对自己这份感情负责任的一个起码态度,无论是女人还是男人都不要越界去包办和承担他自己应付起的责任。

    如果,他不愿付起这个责任,或者没能力承担并解决这个问题。那你就要想清楚,他可能真的不是一个适合你的另一半。生活中的考验天天都有,如果他只享受放纵的权利,而不肯承担放纵的后果。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就是: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放纵善变的情绪。不肯承担责任,他就是一个loser。而一个loser,你要来何用!

    如果,他是在几个备胎中犹疑不决或纵情享乐,那说明他首先是不尊重自己,其次是不尊重爱情,更显而易见的是他根本就不尊重你。所以,他必定不是你的良缘。记住,这根本都没有什么好疑虑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远离这种人。

                                * * * *

    最近,还有一件蛮感慨的事。就是刘涛跟王珂结婚十多年了,最近王珂才感慨的说,他用了十年时间才知道刘涛想过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言外之意就是,他以为刘涛当初嫁给他是看重他的钱,现在才明白刘涛看重的是情。当初,他们刚在一起时,他问刘涛,有什么我可以帮你办的事吗?当他知道刘涛的姥姥才走了几个月时,他感慨的说,要是我们早认识几个月就好了。

    无论这件事是真是假,但现实生活中一定有结婚多年的夫妻,相互之间还是有一些事情是需要时间、需要沟通才能心意相通的情况存在的!所以,真的不要简单的、执拗的相信所谓的默契。

    当你学过沟通方面的书后,你就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真的很难建立起所谓的默契。所有的默契都是因为其中一方的成全。

    我的爱情观依然跟初中时是一致的,如果选一首诗来结尾,我会用舒婷最著名的那首。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固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舒婷

                        § § § § § §

    终于,到了答题环节。这道题的最优解是我今年最大的收获。据说,它是一个数学家在无数次的推演后得出的。我已经把它定为今后为人处事的一个行为准则了。

    先来看,

    这道解答题是:囚徒困境及它的最优解

    囚徒困境这道问题,我早就知道了,但一直没有深究过。

    囚徒困境简单讲就是:

    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警察告诉每个人: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十年。于是,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或抵赖。

    囚徒困境是一种非零和博弈,反映的是个人的最佳选择并非是团体的最佳选择。多年来,很多人对此给出了自己不同的答案。而《复杂》这本书,给出了一个让我终身受益的答案。

    最优解的通俗解释是:

    如果你坑我一次,那我也会坑你一次。我坑你是为了让你变好。如果你再坑我,我就会再坑你。因为我不是好欺负的。如果你坑我一次后,变好了;那我坑了你后,可以选择还会跟你合作。

    《复杂》说,如果你被坑后,就再也不跟他合作了。这种做法会使得你的人际关系处于紧张状态,而且你的交际圈会越来越小。慢慢的,你有可能会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这就是“既事不留”的真谛,这也是我姐的处事原则。我一直认为她很傻,其实现在看来她比我聪明。

    这个问题解答完了。我也不再困惑自己是不是个好人的问题了。最后,我决定:

    此后余生,这个最优解就是我为人处事的重要性的原理。

                      § § § § § §

    洋洋洒洒万千字,话别前事更自在。

    挑战本就难穷尽,休养生息方再战!

    2018,过去了,所有的事也已经过去了。2018,对我来说就是一扇任意门,打开的方式决定了下一次的挑战难度。一路走来,我只有拼尽全力做最“野”的自己,方能成功应战。最终却悄然发现,原来最“野”的自己就是最纯真的自己。此后余生,无论是翻山越岭,还是跋山涉水,我都会继续“撒野”前行。

    最后,用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的一段话作为全篇的结束语:对一次挑战做出了成功应战的创造性的少数人,必须经过一种精神上的重生,方能使自己有资格应对下一次、再下一次的挑战!

    拾文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201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dj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