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丹尼尔李
木棉花还未全落,红艳艳的一朵朵挂在光秃秃的枝上,而那些已经花落的木棉树,叶子互相拥抱着,绿了春天。我一直都很好奇,每年三四月,木棉树叶子落尽,才见木棉花开,叶子和花,竟是如此不得相见,仿若隔世的恋人,各有各的世界。幸好我与书的故事,不是如此的悲戚,倒是有了默契,它的世界,我努力在懂。
上次我说,魔法师的手是有源头的,那就是我的书,大量的书。何谓书?文刻于龟壳谓之书,刻于竹简谓之书,刻于绢帛谓之书,刻于纸张谓之书,时代不同,书的形式不同,可是书的内容,永远都是世界,客观的世界,主观的世界。从内容书到形式书,中间只有一个联接,思考。
站在书的这最底层的逻辑,我用眼睛刻录这个多彩的世界,把他们装进大脑,思考着,记述着,生活是书,天空是书,海洋是书,鲜花是书,草地是书,你是书,我也是书……待我思考时,万物都有了书的意义,一切皆书。
我带着初来人间的好奇,细细地打量这一切,看得越仔细,越是发现世界为我打开了新的大门,天有四时,春夏秋冬,人有四时,少青中老,看似无关,实则暗藏关联,蚂蚁劳劳,备不时之需,燕衔春泥,搭安全之家,这一切都对应着两个字:联系。
是的,我们和书的关系,不是读了多少纸质书,看了多少电子书,而是我们和书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联系,有没有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有没有去思考那些有趣的东西。书不论写的多精彩,如果没有这样的联系,它是它,我们是我们。
写作的人经常会说,输入输出,可是在我看来,这是有缺陷的,而且漏掉了最重要的一环,思考。也正是如此,读再多的书,知识都不会内化,没有内化,知识就不会成为我们身体里深层次的东西,也就不会成为我们行动的底层逻辑。
比如说,我们学会了1+1=2,这个知识早就内化成了身体的一部分,当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它成了最根本的运行逻辑,我们不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想1+1=2的问题。
也正是这样的内化,它就像魔法一样,完全不经意的流露出来,与文字而言,就成了灵气的句子。
至此,我读书少而多的真实,你应该了解了,这不矛盾,少有少的原因,多有多的道理,就好像中国文化里所说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和兔子不吃窝边草,看似矛盾,其实只不过立场不同,场景不同罢了。
我是丹尼尔李,从今天起,劳劳生活,读书写字,面朝灵魂,恣意汪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