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一,又一个周期的循环开始了,你准备怎样度过呢?
有哪些短期的安排或计划,比如看一本书,写一篇文章,跟老友主动通一次电话,约客户/重要合作伙伴坐下来喝杯咖啡,或是帮亲人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小事······
昨天是周末,刚看完一本书的我兴奋不已,第一时间和闺蜜分享:觉得这些年都白活了。闺蜜笑着夸我,你这是拔苗助长(字面意思)的节奏哇!
1.
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感受呢?
举个栗子:我最近一直在学英语,先生看到了一个隔壁小区的英语培训机构就推送过来,可以免费去交流也可付费上课,人家的目的当然是诱导你报班上课了。我看到时就立即给否了,然后发了一段长长的话给他,原文内容是:
“哎,你还是不了解真实的情况是什么?
学英语最好的方法不是报班,不是背单词,不是让老师思考整理后把知识送到你嘴边、耳边,你背背听听就行了,而是你主动参与阅读、查字典、思考、理解、总结整理,由不解急躁担心到认知耐心自我认可这个过程。
比如朗读,你需要经由眼睛输入,先查出生词的意思、发音、弄清楚不熟悉的语法结构进行大脑处理,再由嘴巴输出耳朵听到这一整个过程。
如果报班你就是把这个过程让老师去经历,你还要交钱给他,还学不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不是傻子嘛!”
老公晚上和我说,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他会把这个理念用在公司的教育产品设计上。
什么是真正的学习?要自己主动经历缓慢而艰难“输入”—主动探求的“思考处理”—积累整理后的“输出”,这才能学到,其他的都是幻觉,幻觉。
2.
这些天,做的最多的事就是阅读。
以目前的信息爆炸程度,相信很多朋友每天刷朋友圈,看微信微博等碎片文字的时间都在1h以上,甚至很多人认为要每天接触各种信息才能避免恐慌掉队等。阅读并收集了很多观点和概念,精彩说辞和金句等,然后时间一天天的过去,那些个观点和概念被不断的刷新、替换、甚至取代,而你除了重复着昨日的阅读和收集动作,真不知道还能再做些什么?
先不要着急对号入座,说得不是你,是过去几年的我。
那么现在的我是怎么做的呢?
舍。
果断扔掉/清除那些所谓的观点、概念和金句。如果它们对你真的有用你已不再需要;如果它们对你无用那更不需要留着了。所以我的做法是通通丢弃,从头开始梳理和积累。
对于阅读素材的选择也是一样,只选择那些可以启发你思考,有逻辑性的文章和书籍。一字不差的阅读、反复阅读、做笔记整理、重复思考作者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等,至于那些偶尔翻翻的书果断舍弃,所以深圳地铁的丢书活动里我至少贡献了20本(那些是在我不具备思考辨别能力之前选择的,偏喂食,拿来主义的畅销书,也是过去精选的大多数人认为的好书,相信合很多人的胃口)
断。
切断那些碎片化、喂食者的来源,比如微信朋友圈(保留十分之一的必要成长益友,偶尔翻翻);放弃微博,偶尔刷推特熟悉语言环境;不再去参加那些浅层的职场技能类、分享者几乎纯喂食、为制造效果解扣子逗乐的火爆讲座,偏重于选择实操训练类、延伸思考这种人丁稀少的启发式学习场景,甚至大多数时候是一个人对着大师们的创作翻来覆去的琢磨、模仿尝试、求教,写反馈留言等;逐渐远离那些懒于思考和缺乏自我成长驱动的社交圈;精简个人事务,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健康、学习成长、未来规划和当下践行这三类简单朴素到大多数人视而不见的事情上,其他事务自然很少进入视野了。
理。
其实用积累和复盘更加具体。
我也是从《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里才逐渐意识到积累的价值所在,既然时间无法管理,不如把它当做朋友、每时每刻陪伴成长、练就多维度立足社会的本领。。
于是,阅读时除了记笔记外,还学会了积累例子和预设使用场景,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刻意练习,根据作者的思考问题进行反馈,践行,再反馈,总结;和他人谈事时,不再只听取对方的观点,而是先进行一番观点确认和梳理,加强或减弱式分析佐证等,再依据事实给出自己的感受和认知理解;哪怕是看到别人转发的朋友圈文字,都会有意识进入思考锻炼:标题是否一致、排版舒适否、内容是否合乎逻辑、论证如何恰当严谨等,还有以最大的善意揣测转发人当时的心态,对传播效果的预判等等。
其实这种“小理”的方法也适用于我们日常的会议、和上司汇报、商务沟通等,我想没有一个人喜欢和逻辑混乱,无法自证其说的人共事吧,哪得有多不放心,多不靠谱呀!
日常积累=“小理”,月度年度总结=“大理”,天长日久的积累就像复利一样,其威势之猛,只有试过的人才能体会!
通过以上3个步骤,我想你应该不会再和碎片化阅读做朋友了吧!至少不会再被那些花哨肤浅、追求速成的喂食培训/讲座所蒙蔽双眼了吧!那些再好再炫再火爆说到底都是别人的,唯有思考过的才是你自己的。
3.
再来说说我对“速成”的理解。
以前我也是天天抱着这样的心态:怎样能快速赚到第一桶金、怎样快速实现财务自由、怎样可以快速学会英语、怎样快速写一本书等等,而且不但去想还真的去做了一些尝试,比如我之前做过两年财富管理的工作就是抱着快速赚钱快速实现财务自由的想法勇敢的尝试,认识了一部分亿万富翁,一些行业专家和名人,常穿梭于香港和内地的五星级酒店喝茶谈天论事,偶尔产生对财富和繁华生活的片刻迷恋,也曾畅想过自己未来的模样······
我以为自己是在逐步向前不断靠近,用最短的时间克服自己不喜欢着正装、脸皮薄、被动联系、不会聊天、吝啬赞美等众多当时我认为的金融人士必备技能。做成了上百万的大生意(当时团队第一),慷慨的让合作伙伴拿走了大头,哪怕后来遇到不顺至今我们仍保持每月联系的姐妹情谊。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正常,直到我做了个提成极高的单之后,后续应接不暇出现的问题让我猛然发现:最可笑的是我那些所谓的追求梦想竟然建立在一个颤巍巍的“速成”根基之上。
这个发现让我深觉后怕并立即停了下来,我想花一段时间好好想清楚“什么叫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虽然我以前也学会并使用过一些怎样利用他人谈话的逻辑漏洞来推翻他人观点、进而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所谓沟通技能,然而这些技能除了带给我更多的浮躁和虚幻外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如果你把这些技能不慎使用在家庭成员上,很容易上演一出“赢了道理、输了感情”的家庭悲剧,所以说,用正确的方法做事,做正确的事,再没有比这个更为重要的了。
而具备这一能力的前提是你需要及时认识到自己思维的偏误、及时处理并修正。
写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回想起文章的第一、二部分,如何正确思考、辨识、判断并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复盘思考。一言概之:你需要对自己的思考过程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
我想这就是我认为此刻正在加强练习并致力于终身练习的能力,希望也可以启发你的一些思考和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