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非对称洞察力错觉

非对称洞察力错觉

作者: wasue | 来源:发表于2020-09-01 11:55 被阅读0次

听樊登讲《陌生人效应》,学习到一个新概念“非对称洞察力错觉”,指人们会过高地估计自己对他人判断的现象。如通过普罗宁填补字母测试,被测者自己对自己没有判断,但我们看会觉得填补出来的单词可以反映出被测者很多潜意识的问题,即我们能够脑补很多想象,觉得自己颇具洞察力,这个就是非对称洞察力错觉。书中举出实例表明,即便经验丰富的法官、联邦调查局的高级探员,自诩为一眼就能够看穿别人,却更容易被骗,可能更多地具备了非对称洞察力错觉。

而百度百科的定义好像是逆向的:“洞察力错觉”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自我中心性的知觉偏向,主要表现为当人们意欲向他人传递某些信息或隐藏自身内部状态时,倾向于高估他人对自己内心想法的洞悉水平。也就是说,我们会觉得我们的情感对于他人来说很容易看透,但实际上却不是。

被洞悉错觉的概念最早是由Gilovich等人于上世纪末年提出的。Gilovich及其合作者在实验后发现:尽管每个人都会避免自己的隐私泄露于外人,也会尽可能客观地去推测他人探查自己内心活动的程度,然而他们仍然倾向认为自己语言的掩饰、表情的伪装和负罪感的逃避能被人看穿,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这个推测过程中,过高的估计别人对自己的洞悉水平而产生的被“看透”的错误知觉就是被洞悉错觉。由于被洞悉错觉涉及到个体耐于沟通意图的清晰性的认知,因此,研究者们主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分别考察“表演者”与“观众”的推测水平的差异,并以此作为被洞悉错觉的强度大小的指标。

理论来源一:社会知觉与自我知觉的不对称性。一般来说,社会知觉可分为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和自我知觉等几种。这些知觉并不总是真实和客观的,而是常常会出现知觉偏差。被洞悉错觉这种受知觉主客体以及情境变量的影响而产生的知觉偏差,其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自我知觉和社会知觉不对称性的研究。

理论来源二:心理理论与元认知的研究。被洞悉错觉产生的过程涉及了三种认知成分:1.对自己认知体验的认知;2.对他人心理活动、内容及情绪体验的认知;3.对他人与自己认知间差异的认知。由此而言,产生被洞悉错觉的心理过程既包含了对自己心理资源使用的情况,又包含了对他人心理资源的理解,因此,其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来源要追溯到心理理论与元认知的研究。心理理论关注一个人对他人的心理资源的理解,是一种可以预测他人行为的系统。而元认知主要关注一个人对自己的心理资源使用情况,不但涉及个体对自身思考的思维能力,而且也涉及到自我深思熟虑的能力及情绪调节系统等心理能力。

相关文章

  • 非对称洞察力错觉

    听樊登讲《陌生人效应》,学习到一个新概念“非对称洞察力错觉”,指人们会过高地估计自己对他人判断的现象。如通过普罗宁...

  • 摘录

    非对称洞察力错觉: 坚信自己对别人的了解超过别人对自己的了解———认为我们自己具有别人所不具有的洞察力(却不认为别...

  • 批判性思维 - 苏格拉底的诘问

    思维有二种 * 自然思维: 自然的思考, 是洞察力和偏见, 事实与错觉, 真理与谬误, 混合在一起的思考活动, 是...

  • 批判性思维1

    思维有二种 自然思维: 自然的思考, 是洞察力和偏见, 事实与错觉, 真理与谬误, 混合在一起的思考活动, 是一种...

  • 第四篇:非对称加密及RSA加密算法

    目录一、非对称加密 1、什么是非对称加密? 2、对称加密的工作过程 3、非对称加密的优点 4、非对称加密的不足二、...

  • ios开发之证书和签名机制(一)

    非对称加密和摘要 1、非对称加密的特性和用法 1) 非对称加密算法(RSA):非对称加密算法指加密秘钥和解密秘钥是...

  • 洞察力

    神秘的洞察力 看到一位博主经验和洞察力中写道: 什么是洞察力?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有洞察力的人很容易...

  • 如何使用智能合约生成随机数

    非对称熵(Asymmentropy) 非对称熵可用于运行去中心化的博彩应用。非对称化的博彩与其他博彩系统不同,因为...

  • kotlin版本RSA非对称加密解密与分段加密解密

    基于kotlin语言的RSA非对称加密解密与分段加密解密 RSA非对称加密 RSA非对称加密的具体算法与来源我就不...

  • ssh与非对称加密

    1.非对称加密与数字签名 a.非对称加密 在非对称加密中有不同的密钥:私钥(private key)和公钥(pub...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对称洞察力错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fv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