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关注起了那些关于父母的节日。
周六晚上临睡觉前,订了个闹铃,提醒自己第二天是“母亲节”,要记得给家里打个电话。
我对于“母亲节”的重视,可能也只是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没有像很多人一样,给妈妈买件礼物,或者送一些小惊喜之类的。
好在,她还较为开明,一直以来都在容忍着我的“不进步”。当然,我并不能排除她实在是失望的已无力继续失望。
我想应该不会,毕竟我们之间有很多可以畅谈的话题,会拌嘴、会争执,但终归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感情。
于是乎,我便堂而皇之的用电话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她,送去了我最为诚挚的祝福。
说起关于父母的节日,最先勾起我回忆的反倒是学生时代。
当然,不是那时的我有多尽心的去准备。反倒是,那时的我基本不怎么关心这些,甚至在节日时有些恐惧给家里打电话。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我也是懵的,因为我也不知道。
可能,那时候不怎么和家里打电话?或是,一句“妈妈/爸爸,节日快乐”这种话,有些难于开口?
其实,我现在也想不通这些了。
在我的脑海中却有一种对节日深深的漠视,我从不认为节日时的慰问能代表什么。就像是我们在辞旧迎新时的祝福话,难道就因为说了句吉利话,便能在接下来的一整年里迎福消灾吗?
可能,正是基于这些,才让我不怎么注意各种各样的节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开始反思自己。
不是说我爱上了节日,是我看到了节日对其他人的重要。
父母节日时,一句“节日快乐”能够温暖他们的心;老人过生日时,一句“生日快乐”能让他们开心许久;辞旧迎新时,一句“节日问候”能对大家的感情增益良多。
我可以不喜欢、不重视各种节日,但我却不能让其他人也不喜欢。
试想一下,几位母亲坐在一起,接连不断的接到了她们儿女的问候,而只有一位没有收到,她会是什么心情?
她可能不会去责怪自己的子女,但她内心的失落也绝不会在几分钟之内消失。
这便体现出了“问候”的重要性。
我们不能因为所谓的平等,号召大家不去过各种节日,这本身就不太现实。
就像是,有的人想要通过全人类的“不生育”,实现人类的灭绝,将大自然重新还给大自然,这同样也只能被极少数人接受。
我们大多数人只是凡人,看不到那么深远,我们只能看到眼前。
眼前,别的母亲在接电话。你呢,你准备做什么?
我倒是不觉得我的想法有所谓的“不孝顺”、“敷衍”在里面。
我反倒是认为曾经的自己,有些“自我”,仅认知在自己的世界,用自己世界的眼光去衡量周围的世界。但我的世界,并不具备普遍性,自然便显得特立独行了。
现在,我开始开放我的世界,去接受普世的标准。
有人可能理解为这是一种屈服,是对某些专有特性的磨灭。但我却认为,这可能更是兼容并蓄。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凡人,我们做不到“隔世界致知”,我们终究要走到这世界中。既然前路已定,那么莫不如更好的吸收这世界的一切。保留我,也保留这世界。
所以,“母亲节快乐”啊!滕女士!
-END-
作者简介:秋枝儿(ruiming11999),用文字记录生活,记录漂泊的日子。个人公众号:沪上漂泊日记(ID:lianjie1199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