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659972/796c3904e179dedc.jpg)
致良知线上学习第1316天印证班学习第386天《孟子》学习第50天(第一大组)
志愿:去私欲存天理依良知而行,自省利他致良知。学习践行印证传播圣贤文化,知行合一。
原文:
燕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
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
王曰:“恶!是何言也!”
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之。”
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
曰:“古圣人也。”
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
曰:“然。”
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
曰:“不知也。”
“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过能改归于无。有了过错立刻该,不推脱,坚决改正。以一颗感恩之心面对别人给我们指出来的错误。
通过今天的学习,回顾昨天晚上的小组会议,大家都说通过《孟子》的学习,在生活、工作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这就是学习圣贤文化致良知的意义所在。
结合我昨天参加线下学习会的体验梳理一下我对改过的感悟。
每一位老师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认知层面做了意义深刻的分享。时而引人入胜,仿佛自己之神其中,时而潸然泪下,感动至极。回顾昨天的学习我感触最深刻的一点是李俊山老师分享的孝道层面其中的一个点,——不生气。俊山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激发起大家听课的兴趣和欲望,不自觉竖起耳朵细细聆听。
当老师讲到我们有没有因父母的言行举止而动怒生气,在我这里答案是肯定的。生父母的气就是不孝。不觉唏嘘不已。原来自以为天天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为父母着想的我,就因为这个点的没做到,依然是不孝的。我该怎么做?改之为贵。
就说今天早上发生的一件事吧,父亲因调皮捣蛋的小狗动怒,看到父亲的行为,我的内心立刻起念,接受不了父亲呵斥的语言和态度。又一想,谁改变?我改变,那就对了嘛。于是来到小狗狗面前,和它语言沟通交流。小家伙儿能听懂我的语言,捣乱是故意的,它没事儿可做呀。于是进一步想到,家长不让孩子玩手机、打游戏,那就给到孩子有事可做、喜欢去做的理由,激发孩子的兴趣呀。道理是一样的呀。
于是我陪着小家伙儿来到院子里,任凭它撒欢儿,疯跑,一番释放后,安静下来,独自玩了起来。而我也用自己通过学习改变自己过错的方式化解了一场曾经会上演的无声对抗的风波。
昨天晚上回到家一番忙碌过后,我征求孩子的意见,聊了10分钟,复盘参加线下学习会的收获,孩子说出他的感受,倾听、肯定、赞许、鼓励,感恩孩子陪伴我去参加线下学习会,让我看到了一位男子汉妈妈的责任感。尽管这是我以示弱的一方式,想着办法让孩子融入进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最后我告诉孩子:儿子,你在会场上帮助工作人员操作摄影机的样子真帅。孩子内心的富足感被我巧妙的激发出来。我们计划着开启下一场圣贤文化之旅。
与儿子沟通完毕后,与先生之间做了推心置腹的沟通交流,先生理解我奔波一天的疲惫,我感恩先生对我如何引领儿子,以及给予外出我学习的理解与支持。我与先生做了一个愉快的约定,我用自己的改变,孩子感受到家庭氛围的改变,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妈妈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自己真的有所改变,真实不虚,引领孩子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启智增慧,迎来幸福人生。
我是一切的根源,学习圣贤文化可以改变一切,没有最晚的开始,一切都刚刚好。
5、①读家书后感悟√:1分感受到吃苦是一种精神,于此同时也让我学会了及时转变思维,与时俱进,跟得上现代孩子们的成长节奏和思维模式,尤其进入大学生班担当志愿者,今天聆听完孩子们的语言分享,更是一种震撼,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心声,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听着听着我的心从最初的毛躁逐渐进入静定的状态,感受到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敬畏,都值得爱与被爱,大家都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活出生命的绽放。
如何实现仁政,得道者多助,尊重有道德的人。同时在卓希老师的引领下,回顾一周的学习,巩固每天学习的收获点,温故知新。
聆听自己的音频,感受到每一个阶段、每一项担当都会让自己有了全新的体验和感受,收获多多。58期诚意班,虽然开班仅仅一周时间,感受到我们的家人们秉承不抛弃,不放弃毫无怨言的态度,给到每一位家人创造学习成长的机会和条件。在担当中收获成长,为我们的团队加正分,拿到做到的力量。
修静定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