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偶像练习生》,你看了吗?

《偶像练习生》,你看了吗?

作者: 不出所料Ivy被注册了 | 来源:发表于2018-03-03 16:08 被阅读12次

    说句实话,我也没想到我会对这个节目打动并且老老实实跟了7期。

    随着年纪的增长,idol这个词离我的生活渐渐远去。偶尔短期的因为某些不知名原因喜欢上谁,仅限于b站刷刷他的cut,当然这种热情很容易随着困意、手机电量和时间消失。

    关于这档节目的资讯来源,颇为有趣:

    第一次:寒假回家,老爸来动车站接我。车上开着广播,主播刚好在介绍最近的大势综艺,印象中这是《偶像》刚上线的时候,她说节目中的年轻人讨论的话题大都围绕“哇,这个人好帅”;“哇,那个人穿得好高级”;“哇,那个人腿好长啊”云云。她似乎充满疑惑和不满,对祖国的下一代表示了忧心忡忡。

    我心想,看节目名就应该猜到会有这样的对话不是么?颜值即正义,所谓才能真的不及一张有观众缘的好脸。(看到现在,我的这个判断还是部分成立的。)对这个“大型网综”,以前没有期待,同时觉得自己现在和以后也不会有期待了。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一个寒假...

    第二次:开学之后,不想学习的一天,躺在床上刷微博。在热门推送中看到了一句话,说的这个节目剪辑师已经彻底放飞自我,不仅每一期节目的时长都不相同,最长的一期长达3个多小时。

    看完之后,我的脑海中闪过两个字:有趣。

    因为这是一个在网综,一集长达三小时,这波操作可以说是非常反人类了。现在的网综一般怎么做呢?我心目中的综艺大神罗pd推出的网综《新西游记》,其播放方式比较符合我对网综播放特点的理解:为了适应网络世界碎片化的特征,这个节目的播出方式也做了相应调整:每一话分为几期,每一期的时长不固定,平均在十分钟左右,以一种偏向有趣故事集锦的方式进行剪辑,至于故事的完整性嘛无所谓的。

    这样做的优点很多,因为故事之间框架松散,你无论从哪一集开始看,都是一个独立且完整的小视频。增加了路人点播的可能,而且一小集就十多分钟,这种进度条给人心理上不会造成负担。“负担”怎么解释呢:就好比我点开了一个不知名的视频,看了五分钟感觉还不知所云,晃了一下鼠标看进度条,结果显示三个多小时,那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关掉;相反如果进度条显示是十分钟,那么我看完的可能性是大大提升的。

    我想冯导都不敢轻易在电影院上一个三个多小时的电影,是什么给了这个偶像养成节目如此的自信,开播不久就挑战起观众的收视习惯了?真的可以说是很好奇了。

    (后来我看完了,用2倍速看的,有的地方实在拖沓还是拉了进度条,居然也看得挺流畅,所以三个多小时的意义是什么呢?而且在时间已经这么充裕的情况下,还是出现了严重的镜头分配不公,有的票数很高的人几乎没有镜头,你想让观众咋想呢?爱奇艺剪辑师怕是友军派来祸害的吧。。。。)

    这是我在打开视频之前对这个节目的全部了解。然后我就打开了爱奇艺,带着好奇开始看。

    1.越优秀,越幸运

    说实话,这节目里的每一个人,都让我感动。

    我以为的idol都是光鲜亮丽,万众瞩目的,只要有一副好皮囊,哪怕一无是处都能获得喝彩,只要开口唱歌就是歌神级的赞誉,只要拍个剧就是走心走肾的实力派,总是被一堆脑残粉簇拥,滑稽可笑,不禁疑惑现在的青少年学校都不布置作业的吗,你们这么追星老师爸妈知道么?

    这个节目是综艺,也是真人秀,让我看到了在成为idol之前的练习生,他们的生存状态。那个巨大的舞台是个五层的生存空间,越往上层,看见的阳光越多,也有越多的鲜花和掌声,处于低层则是拥挤嘈杂的世界,暗淡无光。记得最初被分到F组的孩子们,吐槽那“难看”的灰色么?那是我第一次觉得有点揪心,弹幕也有人说看着这样的分班,有点于心不忍。那时候的观众都还是观众,还不是谁的粉丝。“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个诅咒,优秀的越优秀,沉沦的越沉沦。看着F班的低迷涣散,作为观众的我遗憾却又无能为力。我想他们心中也告诫了自己千千万万次要努力,但是如果“期待效应”这么容易被攻克,它也不会在心理学中成为经典,正因为人们对它心存敬畏,才会将之奉上神坛。

    我一直好奇人为什么要用这么残酷的方式生存下去,让底层的人仰望顶层,是为了给顶层继续前进的动力,还是为了给底层力争上游的鞭策呢?理论上是为了共同进步,但是看着F班,那才是真实的生活状态,精神涣散,丧气逼人,残酷的社会只能优先保证上层者的权益。

    排名靠前的选手有各种各样的优先权:包括选曲目和搭档。这样做的后果是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优秀的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得更好,能力相当的人相互促进,越来越强。我记得在PPAP选搭档的时候,有一位选手因为被第一名选择而喜出望外的样子,他很骄傲,同时也很优秀,能被第一名记住,都是一种无上荣耀吧。最后被无奈归为一组的get ugly,连选择的机会都不曾拥有,甚至舞台演出的时候,弹幕中没有了各种花痴女孩的刷屏尖叫,更多的是戏谑“这演出服,真的是“get 到 ugly 了”。

    写到这,我真是内心一阵苦涩:生活已经很艰难,为何还要用这么华丽的方式表演给我们看。

    一个本应以塑造梦想为初衷的节目,硬生生被赛制塑造成了人间生存法则。你想获得生活的主动权,就必须成为上位圈的人。在荧幕中又唱又跳的孩子们,十几岁二十岁的时光,必须直面这些规则且不反抗,当你选择了这个比赛,就默认了它的规则合理性。选手们在这点上非常成熟。

    有时候自己想想,对着已经被分到F班的人喊加油,难道不是一个残酷的行为么?我们不给他们喘息的时间,在他们被否定的下一秒就一定要他们奋起反击,站起来继续训练,做得更好,反抗那些曾经否定自己的人!!忽然想起最强大脑的孙勇,人天生就是一个不懂公平的动物,即便经过了千百年的文化训练依旧如此。最终孙勇比赛获胜,他流泪了,我不知道那样的泪水承受了多少苦闷和憋屈,以至于我不敢妄加猜测,生怕说得不足,这些F班的孩子,是不是也面临着同样的境地?

    我是一个心软的人,我受不了这种画面。如果我是妈妈,我一定会说宝贝咱回家不比了。也许你会成功,但是成功之路走得过分艰辛,是否有必要呢?或许我本质上是一个不努力的人,三观不正须反思。

    2.只为让你多看我一眼

    C位,真是一个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所在。大家都在拼命努力,让自己的舞台表演更加出彩。

    以前不懂C位的厉害,结果在排名环节发现C位不出意外都是第一,怪不得这么热门。获得了C位,相当于在本轮淘汰赛中获得了免死金牌一样。但是C位只有一个,如何在保证突出C位的情况下,平衡组员的舞台表现,这真的是不亚于最强大脑的双商测试了。想参赛的,谁不想赢?既要团队优胜,又要百花齐放,比艺能是表象,比脑子是本质。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与没有合作经历的陌生朋友,经过短暂的训练就培养出高度默契,撑起宏伟的舞台,接受全民检阅。千辛万苦训练,渴盼着把最好的自己呈现给观众,期盼着让让鲜花与掌声实至名归。

    可是真的不是越努力越幸运啊,一个是晕倒的队长,一个是意外受伤的center,看着让人揪心。这些是我们看见的,还有更多我们是看不见的...感谢剪辑师做的唯一一件好事,让我们看到了每一个人,第一名以外的其他人。感谢剪辑师,没有用一句字幕带过XXX彩排时眼部受伤,遗憾退赛;而是用真实的画面让我们在紧张的比赛之余看到了场外真实的故事。

    想想我们对失败者的不宽容,对未获成功者的不友善,我们何曾给一个失败者解释的余地,那一切的一切在失败之后看起来都像是狡辩。假若导演真的决定用字幕带过彩排时发生的一切,我想评论中一定不乏这样的声音:“保护好自己,也是专业素质的体现啊”;“甩到眼睛了,又不是不能跳了,干嘛不继续比赛”......

    这个环节在我看来,充满了教化意义,是对观众,不是对练习生们。如果我们有条件选择善良的时候,尽量做出善良的行为,尽管这些行为可能无益于结果。

    投票,这是我们从小到大进行公平决议时最容易采取的手段,但是投票真的公平吗?以前的节目只有台前,这个节目让我有机会看到了幕后。红衣少年的一组训练视频公放中,我泪目,虽然不曾经历他这样重大的人生挫折,但是相似的心境也有所体会。弹幕中的小姐姐们也动情了,纷纷表示要把受伤的选手捞回来,那么请问这样做公平吗?这样对做出了完美的舞台展示的其他人公平么?但是如果我们只以舞台论英雄,对这个受伤额选手又何尝公平呢?那些团队利益至上,为了全组成员挑战不擅长的表演方式的人呢,对他们公平吗?

    人们反反复复讨论却又无疾而终的话题,公平是什么呢?

    3.可能还会写,等我继续看看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偶像练习生》,你看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kt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