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手机被一则灭门惨案的新闻霸屏了。2020年1月15日,河南原阳县靳堂乡娄凤鸣村发生一起灭门惨案。本村柴姓村民一家多口被杀,包括3名成年人和3名小孩,其中死者中最小年龄2岁。警方已经锁定犯罪嫌疑人孙某,目前下落不明,疑似嫌疑人已跳入黄河自杀。
看到这则新闻的标题又和“河南”有关,我的心里不禁咯噔一下。从上小学一直到初中二年级,算来我住在老家河南的年头也不少。小的时候,我就记得我家附近的一个村庄曾经发生过一起命案,这起事件一直是笼罩在我童年的一个巨大阴影,有很长一段时间走路都不敢经过那边。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在郑州工作的同学邀请我去玩,奶奶一直劝阻我说“不敢去、不敢去,郑州大白天都有人抢银行!”虽然还是去了,但也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件。再就是参加工作第一次休假,在洛阳回老家的汽车上遇见了光明正大、衣冠楚楚的“狸叔”们,吓得我以为是打劫的差点想要跳车。不得不说,我认为老家以前的民风还是相当彪悍的。
在知乎上搜索“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杀人案?”(1)内蒙古6.16特大强奸杀人案(2)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3)北京特大凶杀案:5.30特大杀人案(4)11·12河南平舆特大系列杀人案(5)刁爱青碎尸案。不难发现,这些案件大部分都发生在北方。为啥,我觉得从性格上来说北方人尚武、好斗,又爱面子,容易发生流血事件的概率较多。究其深层次原因是啥呢?一般来说,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的地区都有一些共同之处,比如贫穷,比如闭塞,比如愚昧。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经济有了充分的发展,社会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今,老乡们交流之间都讲起了普通话,公共场合也都注意行为举止。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那么,为啥在法治社会的今天,依然还会发生这种惨绝人寰、天理不容的案件呢?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愚人认为二者兼有之。
鉴于目前嫌疑人仍未被缉拿归案,甚至有可能畏罪自杀,对于嫌犯的杀人动机,有如下几种推测:
第一,偷东西。嫌疑人可能有什么不良的嗜好,比如:赌博,欠债,缺钱花。当他潜入这家人屋内偷钱的时候,可能被发现。于是,一不做不二不休,将他人杀害。但如果是因为钱财,为何要将2岁的孩子也残忍杀害,于情于理说不通。
第二,邻里纠纷。嫌疑人和这家中的某个人发生过矛盾,有口角。于是怀恨在心,寻机报复,在凌晨的时候,趁人不备,将其杀害。农村里的邻里纠纷会严重到什么程度,以至于恨乌及乌到需要“满门抄斩”。
第三,情感纠纷。嫌疑人和被害人家中某个女性有感情方面的联系,对方不听从,自己想不开,心生嫉妒和怨恨,得不到对方,也要毁了对方全家。杀害3个成年人,3个小孩,更显示出来这个人的残忍手段和狠毒,丝毫没有手下留情。
第四,垃圾人定律。有的人就像垃圾车,他们装满了垃圾四处奔走,充满懊悔、愤怒、失望的情绪。随着垃圾越堆越高,就需要找地方倾倒,释放出来。他们会逮着一切机会,到处碰瓷、找茬、泄愤。如果你给他们机会,垃圾就会全部倾倒在你身上。也许是受害者一次无意识的炫耀,或者是一次有意的嘲讽,它刺痛了嫌疑人内心深处紧绷的那根神经,一不小心,他们就变成了嫌疑人的“刀下冤魂”。
愚人更倾向于嫌疑人本质上是一个垃圾人。嫌疑人在作案后选择逃亡,如果真的是像新闻中所说的那样弃车后跳入黄河,说明他对自己犯下的罪行是有认知的,知道这辈子最终无法逃过法律的严惩和社会的唾弃。这倒让我想起了去年“浙江一女童被两名租客以带去上海担任花童为由而杀害”的新闻,那两名租客以诈骗为生,把自己的亲朋好友、亲戚老乡等等都骗了个遍,最终在把自己逼上绝路的那一刻还要带走一个无辜的孩子,这是何等的自私、何等的残忍。
有人说,杀人凶手被逮住之后,应该用中国历史上最残酷的刑法给处理一遍,就算凌迟处死也不为过。然而,人类社会文明的行程已行至此。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向世界庄严宣示: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刑事诉讼法》第二条中赫然写着“尊重和保障人权”七个大字。众所周知,律法修订的背后是残酷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把过往轧的血肉模糊,不断建立新的秩序。然而,法律是用来限制有理智的人,当失去理智,就等于没有了法律,敢问什么样的律法能让一个去灭门的杀人犯刀下留人,你面前有个不要命的要杀你,此刻法律的作用又是什么。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太宰治《人间失格》里的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而人性缘何会被扭曲,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人性的善恶是千百年来一直纠缠不清的问题。孟子说,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别很小,只是人有爱人之心,即恻隐之心,而动物没有,一个人如果没有恻隐之心,那就禽兽不如了。孟子的观察不够周全,现代研究发现,其实不仅人有恻隐之心,动物也有。比如老鼠,它们会救助遇到危险的同类,表现出明显的利他主义。为什么在人类社会中,某些个体可以连动物都不如?这是怎么回事?我赞同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他认为,人心里的善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久的。只有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人性才表现为善;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人们更容易表现出心理病态并做出恶劣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