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显性语言训练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寻章摘句式的学习
这种方法是老师提问,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相应的语言信息。这种学习方式属于最低层的语言学习,学生的思维含量几乎为零,这样的低层次学习,不是说不能有,但是只适于作为起始阶段的铺垫,不应该占比过大,否则,课堂就成了文本解读式的教学,就是一种语言学习的“伪学习”。比如:这段写景的句子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但是,寻章摘句式的学习,也能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比如:让学生摘录《台阶》中写父亲动作的句子,通过梳理发现,“坐”这个动作的句子最多,从“坐”入手来研究父亲的思想性格,坐在最高一级和挪到最低一级,可以反映出父亲既自信要强,渴望尊重又和善谦卑的矛盾性格。“坐”突出典型环境,细读黄昏时父亲“很疲倦”的坐姿,从中能领悟到父亲吃苦耐劳,原来是不得不面对极端落后的生活环境。
第二层:比较分析式的学习
这种方法可以让语言学习立起来,这时学生只“找到”“对应到”已经不行了,还需要进行比较分析,进而体悟语言的好处,甚至走到语言的深处去。
比较分析式的学习,经常会针对原文进行变换字词,甚至改动原文句子的办法,来与原文进行比较,有了比较就很容易体味出原文的好处,语言学习也会灵动起来。比如:《安塞腰鼓》一课的学习,王老师就进行了多次改文。
第三层:创意应用式的学习
此种语言学习有三个鲜明特点:
一是教师能够概括提炼作者的语言应用特色,给予学生清晰的认知。这样孩子不仅知道这段语言丰富精彩,并且还知道为什么丰富精彩,更重要的是,循着这样的规律,可以进行有效的模仿学习。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描绘百草园美景时,就运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来把众多的景物串在一起;再比如:《紫藤罗瀑布》中对藤萝花进行的描写既有“静景式”的介绍性描写(颜色、形状),又有“动态式”的想象性描绘(状态:挑逗、笑、嚷嚷)。
二是“借力打力”,灵动巧妙地用语言之外的手段来学习语言。比如配图、表演、还原人物语言、场景等手段来帮助理解。《阿长与山海经》中就通过还原阿长粗俗的言行,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童年的作者实在不大佩服她和讨厌她的感受。
三是让语言学用具有现场训练力。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分析”层面上,而要进入“练习”的层面。只讲,是很难讲出学生优秀的语言素养的,关键是用,是训练,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感。
这里的训练,可以给大家三种办法,第一种办法是把原文中的句式、词语抽出来,让学生合上书,然后用这些句式、词语自己造句,然后再打开书朗读对比;第二种办法是用原文的句式,来进行仿写;第三种办法是,在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继续引导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过渡、总结或点睛。比如:《紫藤萝瀑布》中句式的仿写:枇杷一串挨着一串,一颗接着一颗,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结果!”它们在笑。“我在结果!”它们嚷嚷。
以上显性语言训练,属于语言学用的第一个境界。
二、隐性语言训练的四种方法
这属于语言学用的第二个境界,它常出现在主题型文本的教学中。
第一种方法,整合语言法。
1.同类词语整合
2.同类句子整合
第二种方法,发现语言法。
第三种方法,透析矛盾法。
第四种方法,修复语言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