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那么多年轻人都想做网红,结果没红的还是大多数!

那么多年轻人都想做网红,结果没红的还是大多数!

作者: 邹银利 | 来源:发表于2017-03-07 09:52 被阅读1008次

1

今天看到一篇新闻,说政协委员宋丹丹说:“那么多年轻人都想做网红 我很担忧为了他们为了红不择手段”。

宋丹丹的言语不无道理,她还强调了老艺术家跟现在的演员不同之处:老一辈的艺术家的演戏都是通过老师手把手教的。现在的演员则完全不同,可能你就是长的帅一点,就能吸收到几千万的粉。但是他们很多事情都还不懂,如何学会慢慢成长。

其实宋丹丹的话虽然看着没问题,可是仔细想想,是不是也有点问题,说说我的理解:

这个社会不管是有名利的,还是没名利的都在追逐名利。更不要说为追名逐利而娱乐的各路明星了,这个社会该检讨的不仅仅是网红。

正如宋丹丹说的:“现在打开手机全是哪个明星的孩子多么萌,要么就是谁和谁又偷情了,全是娱乐信息。没有人去引领那些孩子们的思想,告诉他们什么是丢人,什么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2

 “做人要真诚,做事要光明磊落”,这样的话在当今社会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就像热衷于可口可乐的饮料一样,谁会认认真真的去品茶赏花呢。

最近在我参加的一个群里,老师几乎几天就说,慢慢来,才是比较快。即使如此,觉得自己最近也浮躁的不行,甚至老想着,马上要上天的错觉。我这还是没什么大的生活变动呢,自己就把自己嗨的不行。

更不要说那些小演员、小鲜肉、小花旦面对生活的巨变,之前的生活经历跟本不能驾驭这种巨变,他们也和所谓的“网红”一样,终究逃脱不了四个字——追名逐利。

3

虽然是追逐的心在作祟,但是没技巧无功力的做能够尽快地得到自己所期望的回报,谁还会去沉下去做慢功夫、学真功夫?

过去的社会都是叫你慢下来,仔细琢磨。不管是西方的资本主义作坊,还是中国传统的师傅带徒弟,都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耐心的打磨,技术才能转化成成果,换到可以变现的现金,而现在的社会完全不同。

大量影视机器的普及,对演员的大量需要,世界的进一步扁平化。对多样性演员的追逐,导致影视剧再烂,却有人吹捧,网红再烂,却有人赏识。

因此,各种我们不能认同的的娱乐现象大量出现,譬如之前的凤姐,芙蓉姐姐等,他们都是以不太光彩的方式杀到大众的面前,然后赚到的钱,再慢慢的修正自己的行为,据说芙蓉姐姐,凤姐现在也成了屌丝逆袭的榜样了。

这种文娱导向造就了肤浅,社会的浮躁进一步激励了肤浅。审美观和价值观扭曲,导向人的价值取向自然会偏轨,变味。周迅的那句把脱掉的衣服再穿起来,感动了多少人。但是至少成熟的人还知道什么是最终真正的好。

那些小鲜肉,那些小网红呢,他们可能是我们孩子以后的偶像,这样想是不是有点可怕?我们把苛责指向那些网红,但是真的是他们的责任吗?或者,这种风气除了在伤害这些网红,还在伤害谁?

其实网红之所以红,更大的可能是有市场,有人愿意付费。

4

很多人都在热议《伪装者》和《欢乐颂》、《芈月传》的成功,通过这些成功剧我们应该知道,它们之所以能够被植入人心,并不仅仅是因为有了胡歌、靳东、孙俪、刘涛,更重要的是还是其作品的品质所决定,有好的故事、好的人物、好的情节,这才是为表演者添彩、让观众对演员心生美意的主要元素。

5

如果只靠鲜肉花旦装疯耍嗲,脸熟新鲜之后,这些花旦、鲜肉之流就会尽快进入废弃物的行列。

因为古话说的是,长江后两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些当红的小鲜肉,没有一些有深度的作品,怕不就就淹没在新晋级的鲜肉群中,再也找不到身影了。

影视艺术不是花卉市场,网红也是如此,没有真材实料的有内涵的作品和表演,没有用心何入情入理的投入,最终成不了事。

没有夺目的花卉,失去内容的花瓶毫无存在的价值,即便赚得再多的粉丝你也成不了常青树。

(虽然有那么多网红,可是我还没红,等的好焦急,O(∩_∩)O哈哈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么多年轻人都想做网红,结果没红的还是大多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wp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