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焦虑不安,特别丧。
非常想回到大学的时候,那时多开心呀,时间很充足,学一些技能课程,完全不是问题。
如果当初像现在这样学习写作课,学习文案,学习写故事,可能毕业后职业规划会完全不同。
可惜那时没有现在多样的公众号,没有那么多课程。二十多末尾的我,天天刷着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的视频,羡慕他们过着我想要的生活。
是的,是生活,不是工作。也许我的工作让一些人也是羡慕的,符合长辈里的“正式”,但是生活却不是。
这两天和另一个小伙伴住在酒店里,负责房间打扫的经理是一个熟人。她已经五十多岁了,由于工作需要,每天打扮的十分精致。冬暖夏凉的工作环境和舒适的住处,不用为家里琐事操劳,她的皮肤看起来十分好,皱纹特别少。
我们两个十分想要这种生活。每天八点上班,六点下班,工作轻松,有地方做饭,住在酒店里,工作地点在市区繁华处,五十米之外就是小吃街和服装店,可以逛到十点多。
她的工资也还可以,五千块,比大多数老师都多。
也许有人会说,你可以不做现在的工作去酒店打扫啊。其实那位阿姨也有自己的烦恼,她还羡慕我的工作呢。
我们总是在为生存奋斗,顺应社会去选择工作,而不是顺应心。一个努力考博的医学生不见得多爱学医,只是因为本科学的这个,自然而然的往上读罢了。多喜欢谈不上,不讨厌也不是。
这种样子最可怕,可是很少有人去改变,去放弃。办公室里因为工作有点抑郁的老师,即便杂事无法让她上课很痛苦,但是她不会辞职,只会在期盼退休的到来。
所以我敬佩水湄物语,读三十岁前的每一天,里面讲到她三十岁时辞掉了公务员,追随内心去了一个公益组织。这等决断的气魄不是平常人能有的,不是寻常人才会随心辞职。
事实也证明了她的选择是对的,有了三个可爱的孩子,三家公司。经济独立,财务自由,自然有开心的生活。在描述另一伴为了逃避带孩子去公司加班时,文字里都是可爱的泡泡。
心态决定一切。你爱的,自然愿意为之努力;你不喜欢的,怎样都是焦虑的源泉。
想起心理学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只有在满足低层次需要时,才能追求上一层需要。讲的时候,老师总会讲一个例子“红军两万里长征”,来表达“只要部分需要被满足,也可以追求上一层需要”。
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人吃喝玩乐满足,再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而部分人可以吃不饱穿不暖,追求自我实现。
感觉现在的社会节奏太快,我们仿佛就是上述第二种情况:你明明需要吃喝玩乐,别人要求你实现价值。
于是我们在工作,奉献价值,赚的钱再去解决低层需要。
所以,工作的幸福感真的很低。
马斯洛的需要分层只是理论的。我们应该在最好的年华用最短的时间,去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做想要做的事。
自从发现现在社会主要矛盾变了以后,我便认为:年轻人,一定要努力,在年轻的时候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年轻人想过退休生活有什么错呢?为什么就是不上进?难道非要一辈子虚伪的忙碌,退休了才去做喜欢的事情才是正确的?
现代年轻人更想要美好的生活,所以创业的很多,年纪轻轻的富婆很多(像我喜欢的高芋芋),做短视频的也很多。
我,也想早日像他们一样,能开心的生活,再努力的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