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培根
培根说:“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抑而其香愈烈。”世事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能始终用善处世,黑暗的一面也常会被光明的心地所照耀,逐渐变为光明。因此培根认为:“要学会始终与人为善,当你处于领导地位时,就更应如此。拥有这样的美名,君王也能赢得众人的拥护和爱戴。这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比他人有更多的机会去做与人为善的事。所谓朋友,就是那些能够给你提供帮助、友善待你的人。所以,你一定要注意广结善缘,培养善良的秉性。”
在犹太人中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个中年妇女中午在家门口碰到三位老人,她上前对老人们说:“你们一定饿了,请进屋吃点东西吧!”“我们不能一起进屋。”老人们说。
“为什么?”中年妇女不解。
一位老人指着同伴说:“他叫成功,他叫财富,我叫善良。你现在进屋和家人商量一下,看看需要我们当中哪一位?”中年妇女进屋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善良请进屋。她出来对老人们说:“善良老人,请到我家来做客吧。”善良老人起身向屋子走去,另两位叫成功和财富的老人也跟进来了。中年妇女感到奇怪,问成功和财富:“你们怎么也进来了?”
老人们回答说:“哪里有善良,哪里就有成功和财富。”
培根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为人处世,素来讲求一颗善良的心。培根在《论人生》中说道:“每个人都必须承认他人的存在价值,必须用善良的心对待别人,使之能充分发挥特质,而达到最有效地运用。这是顺应自然理法的生存方式,我们必须从人类社会的各方面去思考、去运用、去实践,这样可以带来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周围人的配合,我们应该善待他人。你不妨在你和狗之间做个实验。你去抚摸它,对它很和气地说话,它就会感激地摆动尾巴。你允许的话,它还会试着舔你的手和脸。假如你喝斥它或是打它,它会畏缩、咆哮,甚至想咬你。人的反应也是如此。不管是什么动机,出于好心的冲动或是对因果规律的认识促使你为别人做了某件事,结果同样是善有善报。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下来,对他的学生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第四个弟子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
培根说:“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一个人的修养决定了他的世界有多大。美德是一杯香茗,是一杯美酒,是一朵芳香四溢的鲜花。美德可以让心灵摆脱痛苦,心灵被美德所占据,烦恼、纷争等便失去了生存的空间,欲望便会枯萎。快乐是美德所结出的硕果,拥有美德,便拥有快乐。如果一个人想要改掉坏的品质,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