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后之“感”

读后之“感”

作者: 饭饭成长之家 | 来源:发表于2017-06-28 11:11 被阅读0次

          最近妈妈群里打卡盛行,每位妈妈都会写出自己的听课感想,每位妈妈都写的各有不同,虽然我们写不出别人那样有深度,有见解的好文章,但我们一眼就能分辨出谁写的比较有思想。就像我,很佩服多美麻麻,为什么人家就能写出那么有深度,有独到见解的文章,对于事情总是一针见血,直击问题根源,而我却只是浮于表面,虽自我感觉良好,其实深度却差了一大截。

          于是,某天的某个早上,我终于开始反思。到底差别在了哪里?

          从小学时候起,我们就开始写日记,后来开始写读后感,甚至到大学我们写论文。有多少人是抱着认真思考的态度去写的呢?大部分的我们草草了事,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应付老师的检查。从来没想过写这么一篇东西它背后真正的意义,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读后感到底是什么?我们先来看看度娘上的解释。

    读后之“感”

          直到现在我才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读后感,关键在于感,而不在于读。读是感的基础,但感最终才是我们所需的东西。读后的感受,其实就是把作者的经验实践结合自己的实际,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指导自己的生活,为自己所用。这样才使得读后感才有了它本质的飞跃。不然,我们永远只是浮于表面,被动的吸收着别人的知识,无法深化和升华。

    读后之“感”

          又想起我们小时候经常写的日记,老师规定,一天必须写一篇。是的,我很听话,相信我们大家都很听话,规规矩矩的每天一篇日记。有时隔了几天没写,还会在交之前匆匆忙忙的补上。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写日记呢?我想大部分都会说,锻炼你的文字能力,锻炼小朋友的写作能力,从小打好基础等等各种高大上的理由。的确,这种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在现在的我看来,日记不只是一种文字需要符号,它更是一种感受。将我们内在的感受外化,以拥有特定意义的文字形式输出。它更多的是考验我们感悟生活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而我们大部分人只是机械化的去重复这种形式,当孩子写不出日记时,我们只会去指责她笨,不够用功,不够努力,态度不够端正等等,没有认真的想过,或许被我们都忽略的理由,孩子是真正的没有内容可写,现在的孩子似乎都少了一种感悟生活的能力。在这么一个快节奏,从小就被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填充的时代,孩子又有多少时间去真正的感悟生活呢?所以,又哪来那么多的趣事来写日记呢?无非写一下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什么事,家里发生了什么什么事,千篇一律。

          再来谈谈读后感,读后感和日记异曲同工。日记写的是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而读后感是通过阅读别人的体验,结合自己的生活,从而给自己带来的领悟和感受。那么为什么我们没有别人“感”的深刻,更能引起共鸣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读书的少,积累不够。

          读书是我们写作是基本的积累,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美麻麻懂那么多,相信跟她爱读书是分不开的。读书可以让你了解各方面知识,汲取各方面营养。有了知识的储备,我们才可以在需要它的时候信手拈来。

    二、不善于思考问题。

          我们常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又有多少人去真正的思考过,哪里是精华,哪里又是糟粕呢?认真的思考过后,对问题的理解才会更加透彻,才会将精华内化为自己的领悟,并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指导自己的生活。另外,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也是对自己理解事物的一个重要补充。所以事情需要讨论,成长需要抱团。

    三、心太浮躁。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已经不会静静的观赏天空的夜空。曾记得小时候的晚上,铺个凉席,躺在院子里,开心的数着天上的星星️。估计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已经没有人愿意花时间去数星星️了。其实,我觉得这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看着浩瀚的天空,你会慢慢的沉淀,慢慢的平静,最终回归纯朴,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最近几年,由于各种事情,自己其实也浮躁了很多,以至于回过头来看,自己已经走了很多弯路。走走停停,实践――反思――实践,这才是生活的常态,而不是我们一直自以为是的向前冲。

          读后之“感”,更重要的是生活之感,生命之感,是我们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感受,一种领悟。所以,请静下心来,静静地感受,细细的领悟吧!

    读后之“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后之“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by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