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在台州老家,有缘分地让我读到了古文版的《西游记》(是我侄女的,书封面还写着五年级下册),虽然现在想看个书,手机上电脑上随时随地、想看就看,但是像这种不期而遇的缘分,确实很难得。
另一方面,主要也是这书意外的好看。不同于动画片、电视剧带给我们的传统印象,西游记就是一关接着一关地战斗场面,各种各样的法宝仙术的比试较量,我这次专门挑了那些师徒四人在西行途中,相互插科打诨的画面细细地阅读,也饶有趣味,禅意十足。以下特别摘录了几则,供诸君玩赏。
1.(师徒四人凑齐第一次上路,前面即将到达"四圣试禅心"的剧情点)
三藏:徒弟,天色又晚,却往那里安歇?
行者:师父说话差了,出家人餐风宿水,卧月眠霜,随处是家。何必问那里安歇。
八戒:哥啊,你走路轻省,那知道别人累坠?似这般重担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
行者笑道:呆子,你和谁说哩?
八戒:哥哥,与你说哩。
行者:错和我说。老孙只管师父好歹;你与沙僧,专管行李和马匹。但若怠慢了些儿,孤拐上先是一顿粗棍!
八戒:哥啊,不要说打,打就是以力欺人。我晓得你的尊性高傲,你是定不肯挑;但师父骑的马,那般高大肥盛,只驮着老和尚一个,教他带几件儿也好。
这一段写得很有意思,通过几个人之间的对话,将各自的性格都凸显出来,尤其是猪八戒,逮到个机会就抱怨,诉说挑担牵马的辛苦。上面的对话中,原先只是唐僧和悟空的对话,八戒硬是插话进来,"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 般地叫苦连天,意思是想要悟空也帮着挑点行李。
偏偏行者悟空也是个不吃闲话的主,先是笑着问八戒,你这话跟谁说,其实是点给八戒:敢跟俺老孙开玩笑,快些住嘴,赶紧走路。但是八戒还是不明就里,行者这次回怼:我们职责分工不同,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少搁着哔哔,不然找打。
但是八戒也是圆滑之极,先是说"打就是以力欺人",让猴王理亏;又夸悟空"尊性高傲",让他自尊心得到满足;最后自知"分担压力"的目标无法实现,又将话题甩向了白龙马,卸下自己的话题压力,让团队其他成员不至于觉得他是在偷奸耍滑。
2. (师徒四人前面即将达到"五庄观人参果"剧情点)
三藏欢喜道:徒弟,我一向西来,经历许多山水,更不似此山好景,若是相近雷音不远路,我们好整肃端严见世尊。
行者笑道:早哩!
沙僧:师兄,我们到雷音多少远?
行者:十万八千里,十停中还不曾走了一停哩。
八戒:哥哥呵,要走几年才得到?
行者:这些路,若论二位贤弟,便十来日也可到;若论我走,一日也好走五十遭,还见日色;若论师父走,莫想,莫想!
三藏:悟空,依你说几时方可到?
行者:你自小时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还难。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这一番对话描写地禅意十足。悟空"笑话"唐僧肉体凡胎,若是没有我等相护,你便是千回转世,也没有办法达到灵山,取回真经;但是如果你一心向佛,怀着一个赤诚之心,坚定地向西而行,那么佛便不在遥远的灵山,而是在你的心中。
因为我也想更加靠近自己的"灵山",所以我试着翻译一下"见性志诚"这个成语。"见"可以做"现"讲,也可以不做"现"讲。怎么说?"见性志诚", 就字面理解就是,看见自己的本性和自己追求的事物,并且心思单纯,内心纯净,执着并且赤诚地朝着那个方向去努力。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和付出,即使最终没有成功,沿途的经历和积累的经验就是最大的收获了。
如果"见"做"现"来讲,就是展露和表现之意。除了自己一个人蒙头朝目标前进之外,我们有时候也需要表达自己,表现自己内心的追求,以此吸引更多的同道中人一起进步。一个人毕竟是不完美的,团队的好处就是在于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而且相较于一个人单枪匹马得战斗,团队更加不容易放弃。有句话说的好,"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