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在公司的沙发床上?好辛苦啊。”
当我第三次听到这样的话,不想记住都难。家人或朋友,对于我这只初入职场的小菜鸟总有一颗无法自持的关切心,“吃、穿、住、行”循例全部问一遍,最后于“住”上探测到几多落寞,确认、强调、感叹——如上的语句,诞生。
其实,这句话没什么特别,表达了事实而已,如果“辛苦”也可算作事实的话。一个月前,我收到HR的通知,告知我一周后去公司报道,她还说,房子没找到也没关系,晚上把办公室里的沙发拉开就可以住。听闻此,我在脑中臆想了办公室和沙发的样子,无数疑问升起,比如:我的行李该放在哪里?洗漱怎么办?衣服可以洗吗?可是这些生活细节啊,真不适合列出来递给HR答疑解惑。或者,我可以立刻在网上找房,可是没看房可以吗?工作不合适的话房子怎么办?于是,我不急着找房,却始终因“住在公司”这一现实惴惴不安。
到达公司,没想到要和另外一个女同事同住。在同一间,两张沙发床并排紧挨着——这与我追求“个人私密空间”的心意大相径庭,没多想,洗漱、拉床、关灯、睡觉,24小时后,再来一遍,如此往复,日趋习惯。一开始的臆想中的负面情绪,悉数击落——我选择, 我负责。况且,一切还不赖啊。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温柔晨曦我不禁想到我在澳大利亚读书时,和远在非洲工作的闺蜜通过网络聊天的场景。我给她细细讲述我繁重的学习任务、要求苛刻的房东以及独处的日常活动,她给我讲她不得不参与的饭局应酬、华人惨死的新闻以及没有都市生活的现实。说到动容处,我们俩忧伤起来,为对方心疼着,恨不能戳碎屏幕,拥抱彼此;却对自己的生活,摆摆手,淡然一笑:可以接受,没那么糟啦!
这大概就是“既来之,则安之”的内涵。这句话总被用做一种安慰,安慰需要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现状的自己,或是正在为自己担心的他人:来之,能做的就是安之。远远地张望,靠着主观地想法去想象,一切都是那么难,那么难熬,因为不论何种生活,都不容易。但真正走进,去过这一种生活,便能习惯,坦然。
臆想,一不留神就会冒出来,毫不费力就能捆住我们的手脚,压制我们的前行。比如:想要出国,就得开始准备语言考试;为选学校、专业做大量的功课;各种毕业证书、学业证书、成绩单不仅要集齐,还得通过正规机构逐一翻译成外文;体检得去做吧,护照也得申请了,哪怕你图方便找了个中介机构,考试还得自己考,材料还得自己准备。做足了这些,也不见得就能如意拿到offer,拿到了offer,还得备行李、买机票、租房子、办银行卡等等等;之后的学习生活,更多的困难和挑战都在排着队恭候着。想到这,身未动,心已乏,臆想一出发,一部分人就已被宣判出局。
臆想可以存在,但不必久留。我可以为那个想要的未来不断构想、逐一细化,却不必在其宏大、繁琐面前怯步。说白了,不要等到万事周全再出发,确信自己要干,不要再想,不要再等,直接推开心门,放松手脚,走过去。
我们对待臆想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奔向理想的速度。加速或减速,你说了算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