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秦国行政层级演变的大致过程

秦国行政层级演变的大致过程

作者: 始安公士或 | 来源:发表于2021-01-16 21:30 被阅读0次

    秦始皇统一后的秦制是国-郡-县-乡四个行政层级的结构。战国秦有所不同。一百多年的发展演变,比我下面说的更复杂。我说简单粗暴版的。

    秦献公到秦孝公初年,国直领县,县下有乡,无郡。但此时的秦县不是统一设置的行政单位,依然属于春秋时那种在边疆设置的特区。大量小乡、邑、聚落与县并存,承担赋税和兵役,但还不是流官治理的形态。国家尚无整齐划一的行政层级。卫鞅第一阶段变法,以献公的户籍相伍为基础,设什伍连坐,其实也是在构建乡政。后来秦孝公迁都咸阳,国家统一县制,把许多小乡邑聚都合并为县,加上原有的几个县,共设四十一县。次年设有秩吏,在秦国初步形成了官秩体系。这才有了比较整齐划一的国-县-乡三级行政层级。这个“国”,主要是内史地区(请记住这点)。

    秦惠文王时,张仪迫降魏国上郡十五县。秦国得到上郡后,也借鉴了魏国郡制。上郡也因此变为秦国第一个边郡。司马错、张仪灭巴蜀后,蜀被封为诸侯,巴成为秦国第二个边郡。后来秦与楚两次交战,夺楚汉中郡六百里地(主要是上庸地区),与秦国原有的南郑地区(即汉中盆地)合并为第三个边郡——汉中郡。义渠国被打得俯首称臣,秦国也搞了属邦制来治理这种异族臣邦。秦惠文王还在摸索阶段就去世了,所以这个时期的秦国政体最为混乱。

    需要注意的是,秦国只是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了郡与诸侯国。郡只是军区,对县没有行政权,只在军事行动上对郡内各县的资源和人马有调动权力。所有的县还是被国家直辖的,具体政务是由内史来对接的。各郡县向内史上计的传统,也是这么来的。那三个郡与蜀封国,跟内史其实是平级关系(这点也请记住),义渠也差不多,都带有特区性质。特区之外,还是国-县-乡三级。不过,新体制也由于国情的剧烈变化而出现萌芽。

    秦武王改革了官制,更修为田律,但在位时间很短,对郡制的改革恐怕还没什么思路。秦昭王即位后,宣太后与穰侯魏冉做主,把秦惠文王时夺楚的上庸地区(号称汉中之半)又归还楚国,与楚结盟了。蜀地发生叛乱,但被威震巴蜀的老将司马错平定。秦昭王时期对外用兵最为频繁,地盘比他爹那时扩张更快。尽管设郡有先后,但各地区郡县化已经是大趋势。

    秦昭王前期的郡制跟过去大同小异。但战争规模的扩大促使秦国不断扩军。扩军的方式,是按照中尉军的组织结构,在各个边郡设置郡邦尉为首的军事组织,各郡纷纷设立常备军(秦昭王这种几乎年年打仗的,你不设常备军还不行)。秦制的郡尉大致是这么出现的。至于学魏国的郡守制度,也没荒废。后来秦朝的守、尉都是二千石官,平起平坐,可以在对方空缺时代行其职权,都是历史沿革造成的。

    在这个阶段,我们很容易察觉一件事。边郡增加了,县的数量也自然水涨船高。郡府不直接管理县,要类似内史吗?于是内史和郡府之间的职权划分,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内史不再大包大揽,保留了上计等重要权利。郡府不断增加其他属性,最终演变为各县的上级机构,行政、司法、军事职能渐渐齐全了。郡也从单纯的军区变成了常设行政区域。此外,秦国还有大量名为“都官”的中央直属机构,广泛分布于各郡县。有些事务跟郡县对接,但郡县与其没有统属关系。

    经过这个演变,从秦昭王晚期到秦王政前期的郡县制,逐渐过渡为郡下辖县的形态。这也意味着秦国的郡县普遍征兵制更加完善,战时动员能力与日常治理能力都大大增强。国-郡-县-乡四层级的政体初步形成,但还不太完善。

    这个不完善,主要还是郡这一级没有整齐划一的制度。乡、县都已经做到了,但郡还没有。郡守最初是军区司令,郡邦尉最开始属于中央派驻地方的都官(汉朝改称“都尉”,“都”就是这个意思)。郡守在后来转型为行政主官,郡邦尉是军事主官。中央集权在上,地方分权在下。守、尉分权在秦统一前,未必是个统一的制度。

    由于历史原因,秦国有些地区在还没设郡时,是先派邦尉去军管的,后来设郡了才自动转为郡邦尉(白起在伊阙之战后做的那个邦尉就非常可疑。河外地区正式设三川郡,得吕不韦时期了)。有些像上郡这样的老郡,一开始就是郡守当头。有没有在上郡守之外又设一个上郡邦尉,也很难说。出土秦兵器铭文显示,做过邦尉的司马错、白起,都担任过上郡守。没错,上郡守,而非上郡尉。秦国各郡的区情差异很大,我们可以合理怀疑,不是所有的郡都同时设了守、尉,而是在秦统一战争期间逐渐由便宜置吏转为统一官制。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重新划分三十六郡,后来又有增加。他书同文的时候,又颁布一些改名政策。具体见【秦更名方】。比如【邦司马】改为【郡司马】,【郡邦尉】改成【郡尉】,【骑邦尉】改成【骑×尉】(有说是骑都尉,有说是骑校尉,我也不知哪个更准)。郡制统一为郡守、郡尉、郡监御史三个长吏开府分权制衡。县制其实也是县令、县尉有分权的情况。而且秦的内史和各个郡还受战时影响,是平等关系。那时候的郡县地位高,没像后面逐渐降格了。这些跟后来汉朝版本郡县制还是有些差异。

    至此,秦制才变成了大体上整齐划一的国-郡-县-乡四个行政层级。虽然还存在一些一国两制的情况,但总体上是这个形态。商鞅变法其实是从乡开始往上改革的,秦国后续几代都在顺着他的思路进行深化改革。

    至于秦末动乱,其实也是一个各乡叛郡县的过程。故秦地的乡跟故六国地的乡有很大差别。我说的故秦地,可不仅仅是关中内史地区,而是后来被刘邦作为西汉中央直属地盘的故秦十五郡,约等于秦灭六国前的地盘(多一个颍川郡,少一个太原郡)。

    总之,用大历史的眼光看。秦始皇改制是顺应着一百多年来的社会制度发展需要,而不是出于某个学派的书生理想。秦朝灭得早,很多探索才刚起步,转型不过十余年。所以后面还得靠刘邦、吕雉、刘恒、刘启、刘彻这几代继续发展和完善国-郡-县-乡四个行政层级的大一统体制。刘彻之前那几位,还属于在祖龙版本的框架下修修补补的状态。刘彻的改革力度更大,把大一统真正改良成百代之法。

    你说这段历史的哪个环节能缺?陈胜吴广,项羽等人,汉初诸侯王,也都是历史特邀的测试员。没有一种东西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也不可能从土里突然长出来。都是应运而生,时过境迁则消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国行政层级演变的大致过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do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