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WeChat] 如何高效使用微信

[WeChat] 如何高效使用微信

作者: ThomasRobot | 来源:发表于2016-11-16 19:49 被阅读301次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鲁迅

    如何高效地使用微信可以定性为一个哲学问题。每个人使用微信的目的和方式都不同,每次打开微信的目的和行为也不尽相同。所以这篇文章不可称之为一篇干货,只是针对我个人长期使用微信的体验总结的高效经验,很大可能性对你而言并没有任何意义,仅供感兴趣的同学参考。

    本篇中「高效」的意思并不是尽可能不去使用微信,而是在尽可能用好微信提供的各种功能的前提下,做到“用完即走”,这也是微信产品设计的理念。个人觉得这个理念涉及的不仅是使用微信的一些小技巧,更多的可能是有关“做与不做”的态度。


    App如何安放

    我见过很多小伙伴打开微信的步骤是这样的:解锁手机->滑动主屏页面至有微信的那一页->打开放置微信的文件夹->点击微信图标。

    看到这个过程其实是令人相当沮丧的,但仔细想想好像也没什么不对,可能人家真的只是很难得才会使用微信呢?毕竟微信向来以月度活跃用户来宣传其用户量,每个月鲜有几次打开微信的人将其放置在归类文件夹中似乎也很合理。

    每天都会打开N次微信的我选择将其放在iPhone首屏的常驻应用栏,这让我每次解锁iPhone后可以仅挪动下拇指的位置就能打开。这毋庸置疑是个高效打开App的方式,除此之外,我还会将支付宝放在常驻应用栏,因为经常会使用其进行线下支付(其实我更乐意使用ApplePay,因为更高效[无奈])。可以说我手机上每个App放在哪个位置都是根据其使用频率和操作深度来定义的,就是为了追求高效。所以当我看到有个朋友将iPhone的“设置”应用放置在常驻应用栏上时,我的本能反应是这位朋友一定是没事就爱更改iPhone设置项玩。

    其实我想说的是,根据使用频率来定义某个App的放置位置显然是个合理追求「高效」的方式。

    简洁即高效

    功能简洁

    微信作为一款满足各等人群的普适App,即便已经精简至极简,但对于个人而言在功能上总是存在冗余的,为了追求界面的简洁和使用过程中的无干扰,关闭这些功能可谓是从心理上已经迈出了高效的第一步。
    微信有一个统一管理可关闭功能的地方,如下图所示:



    其实微信为这些功能定义了开关就说明了其可有可无、按需索取的地位。我仅从我个人使用的角度来说明我是基于什么原因使用这些功能而关闭其它功能的。

    我打开的功能:

    • 语音记事本:虽然叫语音记事本,但是文字记录当然也是可以的。微信作为我个人使用频率最高的App,有些情况下我并不想来回切换应用来进行记录,语音记事本可以解决我使用微信时临时记录的需求。且该功能是以消息对话的形式出现在消息列表中的,有记录时可以随时在消息列表中查看,不用了左滑删除即可。对于平时的使用没有任何干扰,很符合「高效」的原则。
    • 朋友圈:下文单独讲。
    • 视频聊天:不需要时你甚至从来不会看到它,需要用时你总能在对的地方找到它。这个功能一定会有人存在关闭它的理由,只是我找不到而已。
    • 语音输入:有人会对领导进行语音轰炸吗?要真这么做了领导还对你不离不弃说明这真的是中国好领导啊。常用这个功能的人一定是个心思细腻的人,因为他真的有考虑到给你发语音消息会对你造成的困扰。(别提长按语音转文字的功能)
    • 微信运动:我偶尔会查看一下当天的步行量,步数多时也不忘捐助一下,这是好事。但我关闭了微信运动的推送消息,因为这个消息确实会打扰到我。

    我关闭的功能:

    • QQ离线消息:想找我的人总会通过正确的方式找到我。
    • 漂流瓶:把烦恼丢进漂流瓶里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只是我不喜欢而已。
    • 通讯录同步助手:实质是使用「QQ同步助手」,这就意味着需要单独下载「QQ同步助手」这个App,使用该功能的时候再跳转至「QQ同步助手」进行同步……(似乎「微信小程序」可以完美解决问题,但我还是选择iCloud同步)
    • 附近的人:我真的不用……
    • 摇一摇:理由同上……
    • 腾讯新闻:看新闻我喜欢使用订阅的模式,想看的订阅号和「即刻」里都有。
    • 群发助手:群发贺岁短信?检测好友是否已经将您删除?前者似乎少了点诚意,后者就是幼稚了。
    • LinkedIn:领英的入口,但是国人好像并没有多少人用领英,维护太多的社交平台真心累啊,能关的都关了吧。
      可以看到微信可以关闭的功能并不多,且很多功能的入口本来就很深,关不关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但部分功能还是会时不时地用某一种方式干扰你,秉承高效的原则,对不会使用的功能我坚决选择关闭。说是较真也好,偏执也可,细节永远是值得深究的。

    界面简洁

    很多人似乎从来不删除消息列表,每次找个人发消息要滑好久。界面上的元素多了,自然就会形成干扰,这样的干扰总会在某时某刻反馈到你的操作过程中。我的习惯是置顶时刻保持联系的好友,其它的临时会话结束了就删了。针对重要的对话,在发生时就应该保留现场,比较好的方式是选择对话后「收藏」,或者可以保存至云笔记软件(微信共享菜单是支持的),截图当然也是可以的。

    这里的界面简洁似乎看起来没那么重要,事实也是,每个人触发高效的方式不同,就好比有的人在办公桌干净整洁的环境下才能高效地工作,而有的人则是在乱糟糟地环境下反而更加高效。

    朋友圈的正确打开方式

    朋友圈是个充满了各种信息的大池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用法,比如记录日常点滴、分享生活的精彩瞬间、吐槽、商品陈列、广告等等。但每个人都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打开方式,因为微信不仅仅提供了我们朋友圈,还顺带提供了朋友圈的“过滤器”。利用好这个“过滤器”,才能享受网络社交带来的乐趣,才能拯救我们在朋友圈浪费的时间。

    所谓“过滤器”其实就是针对朋友圈提供的「不看他(她)的朋友圈」这个类似“黑名单”的功能。“黑名单”这个词显然不适合使用在这,我不看你的朋友圈并不代表我不愿意和你做朋友,我仅仅只是“不看你的朋友圈”而已。然而,我并不能一开始就拟好一个完整的名单,因为我不想错过任何一个优质内容的分享者,所以我采用动态修改名单的方式,通过长期观察一个人的状态判断其内容是否是我乐意接受的内容(好在朋友圈可以通过点击头像后导航至「资料设置」页面进行屏蔽)。这其实是一个需要长期留意并持续去做的这么一个事情,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你朋友圈的内容质量的提升。

    说说我在朋友圈留下了哪类内容和屏蔽了哪些内容吧:

    朋友圈喜闻乐见的内容

    • 原创文章。可以是记录生活的文章,也可以是技术分享的文章,亦或是诗兴大发时的即兴创作。这里有别于订阅号中的文章,是朋友的原创内容,无关内容的好坏,我认为乐意写作的人都是心思细腻的人,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写“纯”广告帖的除外
    • 我喜欢类型的文章。经常分享这类文章的朋友,我相信他们辨别优质内容的能力。(这里「优质」的意思是这些文章于我而言是合我胃口的,而不是我看的文章都是优质的,很多文章即使很好但我也不会看,不敢兴趣呀[摊手])
    • 美图。风景照、旅行照、美食照、自拍等等都行,只要是我认为美的或者有故事的我都很乐意看。朋友圈图片的比率最高,秉承着「高效」刷朋友圈的原则,我并不乐意点开那些一张张拿起手机胡乱拍的照片“欣赏”,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我更乐意看到那些用了心思拍的照片,不论艺术,只看用心。理所当然的是,你发你想发的照片,只要你乐意就行;而我选择看我喜欢看的照片,我乐意就行。
    • 段子。有人不辞辛苦博我一笑我当然是开心至极。当然被同一个段子刷爆了朋友圈也是很苦恼的事情,只能说尽量做第一个人吧,即使是复制粘贴也要勇于抢在第一个。

    朋友圈避之不及的内容

    • 商品陈列。我不反对做微商的朋友,靠自己能力挣钱是值得骄傲的事情,我表示敬佩。我仅希望我本人朋友圈的信息更加纯粹,所以我加以屏蔽,但不代表我对你有意见。
    • 消极情绪。没有人会喜欢整天被消极情绪所包围,还好我的朋友圈没有这类纯粹把朋友圈当成粪池的好友,如果你遇到了那么大可以选择蔽而不见。
    • 垃圾链接。广告链接,推广信息,未经核实的谣言等。这类信息是微信本身积极屏蔽的内容,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延迟效应罢了。经常转发这类信息的朋友只能说是辨别优质内容或者辨别内容真实性的能力太弱了。

    朋友圈可有可无的内容

    • 弱关系好友的状态。弱关系在这指关系没那么好,仅有一面之缘或者压根没见过的,但出于某种原因加过微信好友的好友关系。其实不用解释大家也都能理解是什么个意思。本来也就没什么关系,整天在你的朋友圈出现总觉得怪怪的,此类好友的朋友圈我大多是选择屏蔽的,但是偶尔会存在那么几个优质内容的分享者,那我一定也是会保留的。

    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不相同,以上仅为我个人对我朋友圈的打开方式。可以模仿,不接受吐槽。关于「高效」喜刷刷朋友圈还有不得不说的一点:在「我」->「设置」->「新消息通知」中有一个配置项:



    关闭它,可以避免被朋友圈的小红点诱惑,这绝对是个节省生命的开关,尤其是对那些看见小红点就想点的朋友。

    好友收纳大法

    添加备注

    还是从很多人说起,不喜欢备注,似乎记性好的人很多。对于我这类记性不好的人,还是在加好友的同时顺手备注下,这会解决日后很多的麻烦。这种麻烦我相信很多不喜欢备注的人都遇到过[微笑]。

    添加电话号码

    为好友添加电话号码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直接拨打电话。比如和好友聊天聊一半,觉得码字太费劲,点击好友头像查看信息后直接点击电话号码即可拨打,很方便。谁用谁知道。
    (不知道「QQ同步助手」能不能把号码自动添加到微信好友的描述中。)

    添加描述

    描述会显示在名字的下面,对于弱关系的好友很适用,添两句描述有助于回忆该好友是怎么认识的。除此之外,微信的全局搜索中也会匹配描述中的文字,所以描述的文字越多,就越“容易”找到他/她,这很「高效」。

    添加标签

    标签是「高效使用微信」的一个重点内容,用好标签绝对可以事半功倍。
    使用标签的技巧就是——关键词造句。常用的标签可以是时间地点学校单位关系等,定义标签的时候不需要很详细,重点是“分类”和“分层”。

    时间: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时期)
    地点:上海,北京,南京,苏州
    关系:同学,老师,同事,家人,朋友
    熟悉程度:基友,闺蜜,发小,网友,死敌,不熟
    学校、单位等略。
    

    比如给一个同学定义标签就可以是:上海/小学/同学/不熟
    比如给一个闺蜜定义标签就可以是:北京/高中/同学/朋友/闺蜜

    “时间”和“地点”这类泛标签,一定要配合“同学”和“闺蜜”这类具化的标签使用,因为泛标签圈定的好友数目会很多啊,很难快速定位。

    微信中标签的应用场景很多:全局搜索、好友搜索、发起群聊、朋友圈等。每个场景下都能通过标签简化操作,尤其是朋友圈,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搜索和选定好友范围,唯有标签能做到快速和精准,而快速和精准实乃高效之良药。

    微信通讯录中有「标签」一行,打开可以编辑标签,建议预先定义好所有的标签。在「标签」中批量给好友贴标签是最高效的。在添加好友的同时也可以顺带贴上标签,避免日后维护时遗漏。

    总结

    网络时代人与人已然成为了网络上的一个节点,微信则是连接这些节点的纽带,我们每天在网络上花费了巨量的时间,甚至超过了每天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人。是时候花点时间思考下时间都去哪了,用合理的方法来追求高效的网络生活,把时间重新反馈给现实和身边的人。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高效」是对待时间的态度,也是对待生命的态度。愿追求「高效」可以给你带来时间之外的乐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WeChat] 如何高效使用微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ir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