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明出生在美国。妈妈叫郭波莉,是个充满自由想像的年轻女孩,是偷渡到美国的。生下他之后,妈妈没有精力带他,只得送回福建老家。
丹尼尔 威尔金森是个十九岁的美国少年,叛逆,热爱音乐,一心想成为乐队吉它手,在纽约州立大学波茨坦分校上学。大三的时候,因为多门成绩不及格,被学校勒令退学。父母都是学院教授,不能接受这样的事:自己的儿子竟然读不完大学。
郭德明三岁时又被人送到美国,见到陌生的妈妈郭波莉。他和妈妈住在一个拥挤的小房子里,但这里有一个大庭庭。妈妈的男友利昂,利昂的姐姐薇薇安,还有薇薇安的儿子迈克尔。利昂在屠宰场工作,搬肉块。妈妈和薇薇安在美甲店上班。大人们工作十分辛苦,收入微薄。虽然他们叫着英文名字,但其实都是偷渡来的中国人。迈克尔和德明是形影不离的好友,是兄弟,不能没有彼此。
丹尼尔住到好友罗兰家的客厅里。罗兰有一支乐队,丹尼尔做吉它手。某次演出中,丹尼尔心慌意乱,看着底下喝倒彩的观众,突然站起来逃离现场。
德明的妈妈突然失踪了。利昂和薇薇安尽力寻找妈妈,却不向他解释什么。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又过了几天,利昂也消失了。薇薇安说他太伤心难过,一个人回中国了。德明成了孤儿。原本他叫利昂伊爸(福建话:爸爸),可是爸妈都消失了。薇薇安只得把他送往寄养家庭。她无力养活两个孩子。
丹尼尔的父母从家乡来到纽约城,劝说丹尼尔回到学校完成学业。他们两人都在一家大学教书。为了儿子,他们向自己学校求情,让儿子有机会再回到学校,补学分。学院派父母的心愿很好理解,就像普通的中国父母。你怎么可以没有学位?
凡尼尔并不乐意。他有更多的问题。他在网站上赌博,输了很多,向最好的朋友借贷2万美无还欠款。最好的朋友与他绝交。丹尼尔几乎陷入绝境:不想继续学业,背负欠债,没人愿意要他做吉它手。更糟的是,父母发现他财博,失望至极,而为数不多的好友又因他的无信、逃跑而几近绝交。
这时丹尼尔收到一封信。一个叫迈克尔的人问:我在寻找多年前的好友郭德明,你可认识他?
丹尼尔认识,那就是他自己。多年前,被薇薇安送走的孩子。他不想回复。不过,最终,他还是回复了邮件,联系到迈克尔。然后,他回到了中国,见到了多年前的利昂。他不敢再叫伊爸,怕吓到他,伊爸已另有妻女。伊爸仍然是当年的伊爸,高兴地说:大儿子从美国回来了。
但他还是没见到妈妈。妈妈曾和他通电话,后来却没有消息了。利昂也没有她的地址。利昂伊爸陪着他走遍福州的每个可能的小区,最后找到了妈妈住的地方。迎接他们的,不是妈妈,是她的丈夫。
“你就是她的儿子?”他的丈夫问。“她很想念你,从没忘记你。”
多番辗转,他终于见到妈妈,陆续知道了当年的原委。妈妈工作的地方被警方突袭,妈妈没有证件,被关在遣返营400多天,然后被遣返中国。回国后,妈妈联系到利昂,却得知儿子已被送到寄养家庭。因为英语好,妈妈进入了一家英语培训学校。她拼命攒钱,希望将来可以重回美国,却找儿子。
郭德明,丹尼尔,十九岁生日时,妈妈为他举办了生日会,非常热闹。同时,美国的父母威尔金森夫妇也打来了视频电话。“我们想祝我们的儿子生日快乐。”
两个母亲在视频中对视片刻。她们并不友好,很紧张,怕对方把自己的儿子抢走。
郭德明 丹尼尔,是个幸运又不幸的孩子。身为郭德明,他的妈妈很爱他,伊爸也很爱他,却被命运突袭,三个人分崩离析。重逢后,利昂伊爸伤感地说:如果重来,会坚持去找妈妈,不会离他而去。可是,命运拐向了另一条道。身为丹尼尔,父母尽量给他能给的爱。可是,文化冲突和隔阂之下,他们之间总有疏离和怀疑。他的音乐梦想得不到父母的认可。他不想走父母安排好的路。
他和生母亦有隔阂。妈妈想让他留在身边。他发现,这也不是自己想要的。
他返回美国,去教亚裔孩子音乐。在那些孩子的包围中,他找到理解和安宁。他们互相懂得,身为少数族裔的孤独。最终,丹尼尔回到学校,不过不是继续父母希望完成的学业,而是学习音乐。
这一趟寻母之旅,也是郭德明、丹尼尔寻找自己的旅程。我是谁?是郭德明还是丹尼尔?我的父母是白人,我却是个黄皮肤?我该顺从父母意愿去读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还是坚持自己的梦想?想做吉它手,却从演出现场逃离?回到中国,别人却都觉得我是美国人,我连中文都讲不好……
一切都糟到不能再糟。最终,丹尼尔还是决定去实践自己的音乐梦想。他也知道了自己是谁,一个亚裔美国人,少数族群,美国的亚裔孩子和他相互懂得。他并不孤独,或者那份孤独并不唯一。
到了谷底的时候,无论你朝哪个方向走,都是向上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