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53:通天大道为什么难走

《道德经》53:通天大道为什么难走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3-04-25 22:28 被阅读0次

    《道德经》53:通天大道为什么难走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假定“我”对大道有确信无疑的认识,坚定地循道而行时,还是会担心一不留神走上歧路。大道宽阔平坦,而有的人还是会因为喜欢自作聪明地选择捷径而陷入歧路。宫室奢华而纤尘不染,田地欠缺打理长满荒草,仓廪浮华空虚,服饰极尽华丽,佩带锋利宝剑,饮食不厌其精,难得之货堆积如山,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人间大盗,这种做派无道至极。

    《中庸》将循道而行者分为三类:一是生知安行者,二是学知利行者,三是困知勉行者。其实,哪一种都不是那么简单的。孔子的弟子曾子,以“吾日三省吾身”而闻名。临终前,曾子把自己的子弟和弟子叫到床前,看看自己的手,再看看自己的脚,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他认为自己一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到最后终于保全了手脚的完整。

    其实,曾子哪里是在说手脚的保全?分明是在说行道之难。

    通天大道为什么那么难走?《西游记》中,师徒一行四人在西天取经的大路上,为什么会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曾子所讲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说到底就是每日里与自己过不去。能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循道而行就是修道,修道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战胜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过程。唐僧一行,通过九九八十一难,不断战胜自己,提升自身的价值,最终使得自身配得上那些经书、经典。表面上看,是师徒四人在取经,深层次来讲,是四个人不断提升自身价值,使自己成为不朽经典的过程。

    湖南衡山半山亭有一副楹联:“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余登绝顶莫辞劳。”觉悟、体察到大道不难,难的是循道而行。循道而行也不难,难的是须臾不离常道,持之以恒。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夏认为,“小道”一定有它可观的方面,只是走得久了难免陷入困境,行不通了。正因为如此,君子会选择大道,不会轻易尝试小道。

    子夏的言外之意是说要对小道有充分的认识,不能常在河边走。后来,子夏的儿子死了,据说一向很有修为的子夏还是崩溃了,为此哭瞎了双眼,还是子游在关键时刻点醒了他。

    通天大道之所以难走,还有一层原因,“致远恐泥”的小道有着不小的诱惑。“学知利行”者,往往在“小道”上能看到不小的“利”,贤明如子夏,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普通人呢?

    对于治理邦国天下,《道德经》介绍了两种样态。一是“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二是这一章所讲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第一种治理样态的结果是“使民不争”“使民不为盗”“常使民无知无欲”,营建的是一个平和、安宁的世界。第二种治理样态的结果是纷争竞起,盗贼横行。前一种治理样态教民平和、安详;后一种治理样态教民奢靡、强取。前一种治理样态算是无为而治的话,后一种治理样态简直就是强盗培训学校。

    所以,《道德经》讲“是谓盗夸”“非道也哉”——导人为盗的不就是强盗头子吗?这样的治理非但自私,简直无道至极。

    还有一层,通天大道为什么难走?因为循道而行者常常是克服了自专与自用的人,难免会对所行之道产生不自信。反倒是那些选择捷径,走上小道的人,因为自专或自用,常常是自信满满的。

    诸葛一生唯谨慎——这或许才是循道而行者注定的生命姿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53:通天大道为什么难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mmjdtx.html